很快,风寒的重病患者们纷纷被集中到了一个开阔的场地。虽然他们的病情都相当严重,但出于防疫的考虑,每个人之间都保持着大约一米的距离,这样既确保了病患之间的安全,又避免了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此外,由于场地位于室外,空气流通良好,这也为病患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穆德英,冷静沉稳的面对病患们急切的目光,显得异常镇定。她迅速地从药箱中取出了特效药和针管。那特效药是她花费大量心血研制出来的,对风寒有着显著的疗效。而针管则是她精心挑选的,确保在注射过程中不会给病患带来额外的痛苦。
穆德英的动作迅速而准确,她一边为病患们注射药物,一边不忘安抚他们的情绪。在她的治疗下,病患们的病情逐渐得到了缓解。她用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这场风寒疫情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在古代,人们对于医疗技术的认知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那时的人们尚未接触到现代医学中的注射技术,但他们却拥有着自已独特的医疗方式——针灸。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当穆德英使用一种在他们看来前所未见的医疗手段时,即那种在针灸的针上面加了一个小水管的注射技术,人们开始感到困惑和怀疑。他们可能觉得这种方式与他们熟悉的针灸有着明显的不同,甚至怀疑这是否真的能够带来治疗效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观察到那些接受过这种新型治疗方式——即打针的人,他们的身体状况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他们的病痛得到了缓解,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这些明显的变化让人们对穆德英的治疗方式产生了新的认识,他们开始相信这种看似奇怪的治疗手段确实具有神奇的效果。
于是,尽管古代的人们一开始对穆德英的打针技术持怀疑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效果的展现,他们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医疗方式。
德王坐在一旁,目光专注地凝视着自已的王妃。王妃的身影娇小而坚定,仿佛一朵在风雨中不屈的百合。她一直在忙碌着,从一堆堆的药品中挑选出所需的西药,她的手指灵巧而迅速,如同一位熟练的舞者在琴弦上跳跃。
然后,她拿起一只针管,细心地将药水吸入其中。那药水清澈透明,仿佛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她轻轻地推动针管,将药水缓缓地推入到病患的身体中。整个过程,她全神贯注,仿佛世界上只有她和病患。
看着王妃满脸汗水,德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迅速拿起手帕,轻轻地走到王妃身边,帮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他的手帕柔软而温暖,如同他对王妃的关怀和爱护。他微笑着对王妃说:“你辛苦了。”王妃抬起头,回以他一个微笑,那微笑中充满了感激和满足。
县令向世雄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心中暗自庆幸自已未曾被太子党收买。他深知,倘若自已站错了队伍,与眼前的这位王爷和王妃为敌,那便等同于与天下的百姓为敌。在这个疫情肆虐的艰难时刻,德王和德王妃亲临疫情第一现场,亲自为百姓治病,这份担当与勇气,实在让人敬佩。在这个朝代,除了德王和德王妃,还有哪个王爷王妃会如此心系百姓,不惧危险,亲自前来救治呢?向世雄心中不由得对德王和德王妃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突然排队等待打针的队伍最后面,几个人吵吵嚷嚷了起来,德王吴牧立即站了起来,问道:
“怎么回事?”
衙役急匆匆地前来禀报,神色紧张地表示,在排队等待接受治疗的队伍中,竟然发现了一名倭国人。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在场的大周百姓们感到惊讶和不满。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自已的王爷和王妃所设立的免费治疗点,理应只为大周子民服务,怎能随便给倭国人看病呢?
“王爷王妃的善举,是为我们大周百姓着想的,怎能随意让外邦人享受?”一位长者义正言辞地说道。
“就是,万一这个倭国人是倭寇派来的细作,意图不轨怎么办?”另一位百姓附和道,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众人议论纷纷,纷纷表示不能容忍倭国人在此接受治疗,担心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在后边的人吵闹时,穆德英不经意间发现,队伍的前端即将接受治疗的那两位患者,他们的身形与大周人相比略显矮小。这两个陌生人的举止更是引起了她的注意,他们并不遵循大周人习惯的点头示意,而是在彼此打招呼时选择了弯曲上半身的方式,这种独特的礼节让她心生疑惑。
就在穆德英还在琢磨这不同寻常的礼节,而队伍后方传来的喧闹声,这两个陌生人却似乎对此置若罔闻,他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穆德英身边的药箱上。这种异乎寻常的关注让她立刻警觉了起来,她开始怀疑这两个人的真实身份和意图。
穆德英向德王使了个眼色,德王立即会意,让雷军派几个暗卫悄悄过去,把闹事的那个倭国人抓起来。
穆德英确认,以自已的身手对付这两个人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这边还很多的患者还是要注意安全。因为打完针的患者,还要在这边观察一刻钟,还有在排队没打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