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7年,娶了女儿国国王
回到1977年,娶了女儿国国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回到1977年,娶了女儿国国王 > 第95章 要出书了

第95章 要出书了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1977年,娶了女儿国国王
作者:
季宇宁
本章字数:
4346
更新时间:
2024-11-20

季宇宁在发言中,特地提到方言的问题,是为了做一个铺垫,他将来会抄不同地区的小说。

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方言的小说,如果出自他这同一个人之手,这需要一个说法。

今天他就提前把这个说法给出来了。

未来几年,他还会继续抄书的。

季宇宁上午说了很长时间,他说完的时候,肚子已经咕噜咕噜响了,饿了,中午饭时间到了。

上午的发言,他从与会的所有人的眼睛中,能够感觉出大家的郑重,这说明,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他的水平,那就是高。

有着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出几十年的经历,有着后世的先知先觉,他当然会比这个时代的人见识要高得多呀。

文学的层次高低在于思想,而思想在于自已的见识。

他现在至少在国内的青年作家群里,可以说是远胜同侪了。

午餐的地方,就在远东饭店的餐厅。

他和许大姐、茹主编、还有王朝银、吴太昌等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编辑坐在一桌。

这一桌里,除了王朝银负责的作者,也是他的湘南老乡肖育轩之外,其他人跟季宇宁都是老熟人。

“哎,王朝银,你做责编负责的还有一位作者呢?那个女的呢?”

今天讨论的参阅作品,来到现场的三位作者,他们的责任编辑都是王朝银这一个人,这也真是挺巧的。

当然这也是王朝银的工作业绩。

前世他后来是做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副主编。

“哦,小叶找她老乡去了。就是那个写李双双小传的那位李老乡。”

季宇宁顺着王朝银的手指方向看去,叶老乡正在和李老乡在另外一桌亲密的交谈呢。

季宇宁转过头,和王朝银对视一眼。俩人好像都明白了点儿什么。

王朝银说的这位李老乡,就是现在北影厂正在重点打造的那部上下两部的故事片的编剧。

此前从北影厂王导还有谢导的口中,听到此人的一些只言片语。

季宇宁的感觉就是,北影厂他认识的这些人中,大多对于这位李老乡印象不佳,甚至可以说是颇有微词。

王导还说过,这位李老乡介绍他在京城新认识的一位女性朋友,想在那部上下两部的电影中扮演一个角色,但谢导就是不同意,或者说根本就不考虑。

而且这部电影的剧本,他这位编剧写了4年,弄的北影上下跟着也折腾了4年。这事儿季宇宁从王导口中听出了不少埋怨的话。

今天是季宇宁头一次见到这位李作家,他上午一直在会场上观察与会人员。

他看到,这位李作家大约50岁左右,头发有些谢顶,嘴唇很厚,脸庞很宽,五官也分得很开,一双眼睛总是眯着,脸上的肌肉基本上都是横向长的。

这位李作家是操一口很浓重的豫东口音,上午屡屡发言,动辄就会说,他是组织上多年培养出来的作家。

季宇宁听了,心里有点儿好笑,在这个会议室里的几乎所有人,都是组织上培养出来的。嗯,他也算组织上培养的,这是黄部长亲口说的。

他上午在观察众人的时候,感觉这位李作家对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好感。

这让他当时很是有一些困惑,他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跟这位有过任何交集。

不过中午这时候,他好像有点明白了,如果他和那位有交集,那这个交集就是,那个人写了4年,为北影厂写了一个上下两部的电影剧本,而季宇宁呢,还不到半个月呢,就拿来了三个剧本。

那位李作家花了4年写的电影剧本,最后挣了2200,而季宇宁这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拿过来三个本子,最后从北影厂拿走了2400块钱。

李作家他这个上下两部的剧本,谢导说根本没法做分镜,只能做导演的简化本。而季宇宁的三个剧本却是非常成熟,可以说完成度非常高,很容易就把分镜做出来,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修改了。

再有,就是季宇宁的三个剧本也已经过会,成立剧组。三个剧组的主要演员,几乎都是季宇宁推荐的。而李作家想推荐一个很普通的角色,都不可得。

所以李作家不给他好脸色,也就很正常了。

这恐怕就是同行之间的排斥了。

另外那位的面相,让季宇宁也有点儿敬而远之。

他记得前世这位李作家后来还是电影牧马人和芙蓉镇的编剧,这应该是其最有名的两部编剧作品了。

这一世,这两篇小说季宇宁都准备自已写了,编剧,当然更不可能让那一位插手了,他自已来就好了。

中午,大家吃饭很快,在饭桌上话并不多。

当季宇宁要离开餐厅的时候,一个矮墩墩的戴眼镜的胖老太太,走到他的面前,说:

“季宇宁同志,你好,我们人文社想出版你的那部小说那五的单行本。”

老太太说话时,脸上没多少表情,只有一点点儿的笑模样。

季宇宁上午在会议室并没有见到她,估计是刚刚到的。

旁边的许大姐看季宇宁有点儿发愣,赶紧介绍。

“小季,这是咱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总编辑,韦总编。”

季宇宁听了这才知道,这就是人文社有名的韦老太太。

怪不得说话和待人接物,这么有特点。

他也赶紧客气的应道。

“韦主编,您好。

人文社要出版小说那五,没有问题,我同意。”

季宇宁心里也挺高兴,这是他头一次出书。

虽然这个年代,出版社出书,没有印数稿酬一说,只有头一笔的固定稿酬,跟杂志社报社采用的稿酬标准是一样的。

“还有啊,你现在发表在刊物上的诗歌有多少首了。如果达到150首左右,我们出版社也想出一本你的诗集。”

韦老太太还是那副表情,又接着问道。

“噢,韦主编,我估计可能已经超过150首了,具体有多少,我也没计算呢。

出诗集,我也没什么问题。”

又要出一本书来,那自然也是好事儿。

而且还是他一直想早点儿出的诗集。

季宇宁当然没有二话。

“那行,这次座谈会结束后,人文社会找你联系的。”

老太太说完,点点头,转身就径直走了。

季宇宁看着,眨了半天的眼睛。这老太太倒还真是有事儿说事儿,没有一句的废话。

旁边的许大姐看了抿嘴直乐。

下午的座谈会上,那位来自豫省的李作家果然很活跃,他提出了一个议题,那就是帮助女作家成长的议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