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一味的让他学习,蔡泽了解各地的风俗,能和当地的百姓说到一块儿去。他们去到一个地方,吃住都是在百姓家里,能让白仲更加了解如今百姓的生活。
一年的时间,蔡泽带着白仲游历了半个秦国,让白仲发现了在雍城没有见过的贫苦,在红鹤坝没有见过的乱象……
他知道有人吃不饱饭,红鹤坝最穷的那家人,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也勉强过活。
可在游历的路途中,他见过很多因为活不下去卖儿卖女的,因为连年征战家破人亡的,因为天灾人祸背井离乡最后尸骨全无的……
一开始,遇到这些人他还会心生怜悯,给快要渴死的老人一碗水,给饿得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孩子一个饼,给卖儿卖女的人一些钱……
可是,快要渴死的老人没有喝到水,人们在争抢中将老人踩踏致死;孩子也没有吃到饼,父母见他没救了,把饼给了他的哥哥;卖儿卖女的人也没有用到那些钱,他走后不久,钱就被抢了,人就被杀了,儿子女儿照样被卖了出去……
一开始白仲是怨恨的,怨恨这个世界,怨恨发动战争的人,他还只是个孩子,只认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白。
可是后来他发现,杀人犯也可能是个孝子,女闾里的妓女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山上的盗匪为了兄弟能够豁出性命……
在那个母亲被人活活打死,为了给母亲报仇,杀了对方全家的杀人犯被行刑的那天,白仲一个人想了很久。
他发现这个世界和他想的完全不同。他之前对于世界的认识,只来自于书本和其他人的转述,带有很明确的善恶观。
而当他自已进入这个世界,仔细的,细致的观察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个世界是复杂的。
他之前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都不怎么正确,有段时间,他还对这个世界完全失望了。
双岐等人静静地听他讲述他的心路历程,没有多发一言,接受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主动的总比被动的好。
闭门不出两日后,蔡泽拉着他走上了街,带他看努力生活的人,带他看在生活里挣扎的人……
告诉他,仅仅是这样你就接受不了了?那更残酷的呢?那那些还在战场上的人呢?他们又该怎么接受,是为了国君一已私利打仗,还是为了保卫家国打仗,底层的兵士知道吗?
他们其实不在意,对于秦国的兵士来说,他们是闻战则喜,因为秦国重用法家,军功的晋升制度比其他国家来的快速且容易。战争,对于底层兵士来说,就是钱财和地位,他们根本不在乎为谁而战。
秦国屡次发起战争是为了什么?在白仲的心里,是为了征服,是为了掠夺,他觉得这种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舍去的。
可蔡泽告诉他,秦国发起战争,是为了统一,是为了天下百姓!
他觉得这是蔡泽在狡辩,在为秦王开脱。可是蔡泽告诉他,在秦国尚还弱小的时候,诸国之间早已战乱频频,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国与国的交界处寸草不生白骨累累。
自从商鞅变法,秦国重用法家,慢慢强盛之后,历代秦王才开始有一统的想法,效仿周天子,做天下共主。
可是其他国家不可能将国土奉上,只有战,唯有战,才能将天下归一。
秦国有心将天下归一,秦王也不是昏聩的帝王,最多三世,这天下可尽归秦国所有。
之后再发展民生,再休养生息,这些先不谈,就说现在秦国的政策,首先是军事扩张,秦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军功爵制,鼓励秦军对外征战。他通过对魏、赵、楚等国的战争,扩大了秦国的领土,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其次是远交近攻,采用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与远方的齐国等国结盟,而集中力量攻打临近的国家,逐步蚕食周边国家的领土。
然后是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通过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之后是重视人才,广纳贤才,重用商鞅、张仪、白起、范雎等名臣良将,为秦国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最后是经济发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同时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秦国经济的繁荣。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秦国国力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系列的政策让秦国的平民在六国中过得还算不错,并没有因为连年征战就让国内百姓民不聊生。
表面上看,秦国发起战争,是为了征战,为了掠夺,但其实也是为了这天下人,终结这个乱世,还百姓一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