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变换,云雨轮转,霜雪相推,这是天道的演化。上一讲我们讲了鸿钧老祖演化一年四季的风霜雪雨。至此辛勤的鸿钧老祖把天道的日月星辰、天文的寒暑变化和天气风雨雷电已经演化得差不多了。天道虽然偶尔有点小故障,例如哪天掉个星星,什么时候下几个月的暴雨啥的,但还是有条不紊的运行起来。那么,鸿钧老祖演化的天道规律是什么呢?《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从前面几章的介绍可以总结出天道的运行是:天行刚健,自强不息。
盘古开天辟地不止诞生了苍天,还诞生了万物赖以生存的大地。上文我们也提到天地开辟一万八千年后之后,天已极高,大地业已成形。盘古倒下去后,大地上诞生了许多物质。盘古的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方支撑天地的支柱,骨骼变成了高大的五岳;筋脉变成了大地雄浑壮丽的纹理,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血液变成了奔涌的江河;毛发变成了茂盛的草木。那鸿钧老祖如何演化大地之道是什么样的呢?
地之道:地势柔顺,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德行深厚,容载万物。有人会问,大地有什么可演化的?大地和我们前面讲的天道演化一样,地上的资源矿藏、滋生的万事万物都需要按照大地的规律、规则进行演化。例如矿产要在某些区域集中以供应用,而不是平均分布。我们前面讲了盘古的肌肉化作土地,肌肉的组成是一样的,那么土地里的矿产资源应该是平均分布的。按照这个道理,这样就没有了专门的铁矿,每片土地的含量都一样的,都只是一点点,根本不具备开采的价值。这样的话,有可能到今天我们还是生活在石器时代呢,因为根本挖不出可冶炼得铁矿来。所以说鸿钧老祖的演化还是功不可没的。
那么从本章起,我们就开始讲的就是鸿钧老祖的地道。我们一起看看大地的厚德都承载哪些主要的物产呢?
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接下来的两句“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这两句引出了大地内部孕育的两样东西——黄金和美玉。有人说了,大地怎么就产生了这两样东西呢?其实大地内的物产还是相当丰富的,埋藏了很多东西呢,绝不止黄金和美玉。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因为在古人认知范围大地埋藏最珍贵的物产莫过于金玉。物产要捡重要的说,如果全部介绍下来,不止千字文,可能几千字都写不完。所以,大地内的物产就从金玉开始介绍了。
闲言少叙,我们继续讲“金生丽水”。对于“金生丽水” ,有人会误解为五行相生相克的“金生水”。这可以说表达的是一种古人对地理的认识,又可以说是五行之说的观点。一般情况下,金矿都在河流附近,而按照阴阳家的五行之说,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金克木而生水。”。
但我个人认为这里只是讲的物产。“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在西周时期,黄金就是指青铜。春秋战国以前,金的本意指的并不是黄金,其本义为赤金,也就是铜,这也是人们最早见到而且能够冶炼的金属。《说文解字》:“五色金也,黄为之长。......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声。”解说中的“五色金也,黄为之长”,翻译过来就是有五色的金属:白(白金,即银)、青(青金、即铅)、赤(赤金,即铜)、黑(黑金,即铁)、黄(即黄金),而黄金是其中最贵重的。这时的金已经有了金属的意义了。而春秋战国后,“黄金”与其他金属有明显的区别。秦汉时期,“金”除概念性所指和象征意义外,绝大部分是指黄金。而“金生丽水”的金指的就是黄金。
黄金是百金之首,众金之王,现代科技证明它的抗氧化作用很强,可以长久保存不变色、不变质、不生锈,还比较稀有,是最适合做货币的。自古以来都用黄金做流通的货币。古人认为,黄金可以驱邪避凶,故此多用黄金做佩戴的首饰。
“生”,会意字,这个字最见于商代甲骨文。从甲骨文的字形看,“生”的上面表示草木,下面的一横表示土地,整个字表示草木从土地中生长出来。所以其最初的意思表示草木的生长。后来由草木生长引申为生很早又可用来指人的生长发育。进而由能生长的事物大都是有生命的,因此由本义又可引申出生命、活的事物。至于更多的引申意思就不在这细讲了。
金文的形体和甲骨文大致相同,只是在中间的茎杆上增加了一个黑点,表示“土”。
金生丽水,说的是金沙江产金,早有《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的记载,中国最有名的沙金产地在丽水,就是云南的丽江。古代不朽的科技宏著的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金多出西南”,“水金多者出云南金沙江(古名丽水),此水源出吐蕃,绕流丽江府,至于北胜州,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数截。”明代程登吉《幼学琼林》亦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这里的“丽水”是指金沙江,“朱提”是指昭通的朱提山。以上史料说明,“丽水之中生金”和“金生丽水”中的“丽水”,不是指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也不是指唐代才得名的浙江省丽水县,而是指云南省的金沙江“一名丽水者是也”。也就是说,在元代定丽江路之前,丽水已是金沙江的古称。《元一统志》说:“金沙江,古丽水也,今亦名丽江……源出吐蕃共陇川犁牛石下,亦谓之犁牛河”。《丽江府志》亦说:“元时始改丽江,其曰丽江者,则以产沙金得名金江,即古若水,一名丽水者是也”。当地的土人都在江边筛沙沥金,丽江因为出金沙,所以自古就被称为金沙江。
说完金,咱们再说玉。“玉”,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的字形像一串玉之形。本义即指玉石。玉石也是很珍贵的物产,相传玉是山石千百年来受了日精月华而变化的,所以有"观祥云知山有美玉"的说法。好的玉石叫暖玉,拿在手里感觉很温暖,不像普通的石头,冰凉邦硬。《说文》:“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这么一大串文字,把玉的内涵和人的品质相互关联,可见古人非常珍视玉。《礼记?玉藻篇》说:“古之君子必佩玉”。据说玉可以代主受过、保身平安,一旦有什么意外事故发生,身上所佩戴的玉先破碎,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我们继续讲“出”。 一提到出,大家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出字两重山”。的确,从现代的字形上看,这种说法是没有错误的。出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在甲骨文中是个会意字,字形上面是止字,代表的是脚的意思,下面是凵,指的是古人所居住洞穴的门口,表示的是从山洞里走出去的意思。《说文解字》:“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这个解释的意思是像草木得到滋润向上生长出地面的意思。这个意思更像“茁壮”的“茁”字,应该是有所讹误的。所以,《玉篇》中“出,去也”的解释更加准确。后根据出去之义有引申为”又引申指出现、显露的意思,又进一步引申指出产、生产的意思。《荀子·富国》:“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说起“昆冈”,什么是“冈”呢?冈,同“岡、岗”,形声字。从山,网声。表示山脊的意思,就是山脉中部突起的部分。《毛传》:“山脊曰冈。”后来也泛指山岭。这里“昆冈”说的是西北的昆仑山,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今天的甘肃一带,是中国的第一大山。昆仑山分为三面八支,其中的一面在上古时代的中国境内,也是黄河的发源之地。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生存之山、是中华文明发源之山并不为过。作为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缔造出许多美丽的神话,比如晋代从战国魏王墓中发现了一套先秦文献《汲家书》,其中的一部《穆天子传》共六卷。
这里记载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传说。笔者简要的摘录一下其中的记载:“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 *)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在这笔者把故事的大意讲一下,就不做详细翻译了。这段故事讲的是周穆王西征到了西王母所在的国度,到西王母所在的居所去做客。周穆王则将自已所带的绸缎美玉、中原特产都送给了西王母。而西王母在昆仑山顶的瑶池摆下筵席,热情地招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周穆王。西王母与穆王心生爱意。但好景不长,西周国内便传来了徐国叛乱的消息,周穆王不得不赶紧返回西周。临近分别之际,两人依依不舍,情歌互答以诉衷肠。在出发前,西王母不仅馈赠大批昆仑玉器,还约定与穆王再次相见。这里便记载了昆仑玉。
除了周穆王的故事外,女娲炼石补天等神话故事都和也都昆仑山有关。昆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同时它又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王母娘娘的洞府据传就在西昆仑之上。
综上所述,鸿钧老祖给大地中演化孕育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以供人们开采使用,以建立后续的人类文明。这些矿产有我们知道的,也有我们不知道的。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大量藏于丽水附近的黄金,和大宗产自昆仑山脉的美玉了。
这两句总让我们把视野从天空的日月星辰、天气的风雨雷电逐渐地拉回到我们的大地之上。大地之上山川耸立,江河奔涌,就在这大好的山河之间孕育着丰富的物产,这些矿藏是大地历经岁月沉淀而成的精华,是大地赐予这个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在这些珍贵的矿藏之中,最珍贵的就是出自丽水黄金和出自昆仑山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