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起,我们进入到了《千字文》第二部分的第二段。在古代将“天地人”称之为三才。在第一段中,我们讲了如何从第一部分天道、地道、治国之道转到了人所要修炼的人之道。而第二段是从“景行维贤”开始,到“寸阴是竞”结束,讲的是如何做到品德的知行合一,以及我们修身的重要性与意义。
今天我们来到“景行维贤,克念作圣”这两句。我们先说“景行维贤”,这句话属于引经,经文出自《诗经》与《尚书》。《诗经?小雅?车辖》一篇中有诗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
我们还是先从文字来解说。“景”是形声字。上部是“日”字,作形旁,表示的是意思,表示与太阳有关;下部是“京”字,它的古字代表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于此作声旁,指示这个字的读音。“景”的本义是日光,但古说“景因光而生”,意即影子因光线所照射而生,所以上古以“景”作“影”,“景”便是“影”的最初文义。《说文解字》:“景,光也。从日京声”。意思是:景就是光照的意思。《说文解字注》:“景,(日)光也。”《左传》曰:“光者远而自他有燿者也。”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处物皆有阴光如镜,故谓之景。注释里说的是:景是光从远处照在建筑物上而反耀出来的光辉。
起初,它只是一个表示日光的象形字,后来逐渐引申出了风光、景色等含义。直到东晋初年,葛洪所著的《字苑》一书中,将“景”字加上了“彡”旁,这才出现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影”字。这里的“景”字被用作使动动词,可以理解为“使之景”,即让某物变得光明崇高的意思。
行,象形字。三千多年前“行”字的图形文字是十字大路。而甲骨文中的“行”字和商周两代铸在钟鼎盘彝上的金文中的“行”字,二者都还不失“十字路口”的样子。嬴政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以后让李斯统一文字,李斯把“行”字相似于现在的样子,全不像十字路了。
《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属皆从行。”其中,“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后来把“行”字当作动词来使用,“十字路”的本义渐失 “行”字作为动词使用后便引申扩张出“去、离开”“从事”“行为”“可以”“经历”“将,将要”等意义来。行在这里指的是德行的意思。综合起来,这里的“景行”是指崇高光明的德行。
“维”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糸,隹(zhuī)声。维的本义是系物的大绳。《说文解字》:“车盖维也。从糸隹声。”在古代,车盖是用大绳连接固定在车上的木质结构的,所以后来“维”作动词表示系、联结,由系、联结引申为保全、保持。后来引申为法令纲纪之义,例如:“四维不张”意思是四维不能伸张,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这是比喻的说法。
“贤”源自于"臤",我们看其甲骨文的“臣”和“又”组成,左边为“臣”表示大臣的意思,右面的“又”,在古代表示的是手的意思,意味着掌握、管理,综合下来表示善于管理的大臣才能称之为贤。金文在继承甲骨文字形的基础上,在"臤"的下面加"貝"另造"賢"代替,表示大臣不光善于管理,还要善于理财的才能称作贤。所以造字本义:善于理财的大臣。要想当贤人还是要能挣钱才行啊。《说文解字》:“贤,多才也。” 《玉篇》:“有善行也。”综合起来,多才而又有善行的人称之为“贤”。
那么“景行维贤”的意思就呼之欲出了——发扬崇高光明的德行,把自已的一举一动保持和贤人一致,以贤人为榜样。这意味着我们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之中。同时,还要以贤德之人作为楷模,学习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成为更好的人。
当然,关于这句话还有另外解释:应该景仰效法贤能之人光明正大的言行。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应当对贤人的言行心怀敬意,并努力效仿。通过观察、学习他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我们可以汲取智慧与力量,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已的人生道路。
无论选择哪种理解方式,都强调了见贤思齐、追求美好品德的重要性。下面是“克念作圣”。 这一句话出自《尚书》中的“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我们先不去解析这句话的意思。
我从“克”开始聊。“克”,是个会意字,始见于甲骨文。关于“克”的说法有很多,一种说法源自《甲骨文字研究下编》:“克,象人戴胄而持干戈,故有克意。”说的是其字形在甲骨文中像人戴着胄(兜鍪、头盔)的形状。在古代有时“胄”还可以作为首级的替代品。所以 “克”字的本义就是战胜,在金文中,在金文中“克”多用为“胜任”、“能够”的意义。另一种说法是源自《说文解字》:“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说文解字注》“肩,任也。任者,又负荷之名也。能胜此物谓之克也。”后来克还引申出攻克、克服等诸多意思。这种解释也似乎很有道理。不管哪种字形的解说,克的意思都是克服,克制、战胜的意思。《左传》第一篇便是《郑伯克段于鄢》,这里的克就是战胜的意思。而这里克制的意思。
“念”,形声字。在甲骨文中从心,今声。金文中为上“今”、下“心”,或作从“心”、“含”声,从心,表示内心的状态有关,上面的字形是一个朝下的“口”,表示后嘴有关;意思是嘴里说的、心里想的为念。《说文解字》:“念,常思也。从心今声。” 本义为思念、想念。后来由思念、想念引申为考虑、思考。“念”可以放在心里,也可以口头表达出来,因此“念”的另一个意义是“读”,多指读出声音的朗读 的意思。后来,“念”从动词发展为可以作名词,表示想法、主意。 这里的“念”指的是“罔念”,也有称作妄念或不好的念头。
我再说说“圣”, 在古代,“圣”与我们繁体的“聖”是两个字。“聖”由耳、口,壬组成。“耳”表示善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也是一种认知自然的超凡能力,"口"表示和话语相关,代指预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壬",表示能力超群的人,所以其造字本义是能够先知先觉、洞察真相并能预言的人。“聖”指思想睿智,无所不通,所以把智慧和道德极高的人称为“聖人”。
而“圣”呢?最初读作(kū),都是由“土”和“又(表示手)”组成,表示在土里挖掘之义,是一个记录方言词语的字,义同“掘”。隶变后楷书写作“圣”,宋元以后被当作“聖”字的俗体。现代汉语简化汉字时将“圣(kū)”作为“聖”的简化字。我们看看《说文解字》解释:“聖,通也。从耳,呈聲” 。而“圣(kū),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讀若兔窟。”这就很明显了。
到这里,我们再说回《尚书》里的“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这两句。《尚书孔传》则更加详细的说了:“惟圣人无念于善则为狂人,惟狂人能念于善则为圣人。言桀纣非实狂愚,以不念善,故灭亡。”就是圣人这是解释人人可以作狂作圣的道理。
我们先说“惟圣罔念作狂”,“罔念”指的是“无念于善”。人人都有圣明的本性,但一旦邪念生起,妄念生起,而且这个邪念、妄念起来了,又相续不断,贪念、傲慢、嫉妒这些念头一个接一个。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的圣明的本性被这些邪念所阻碍和困扰,就会成为狂人,所以就“罔念作狂”了。
我们再说“惟狂克念作圣”,“克念”指的是“能念于善”。人要保持本有的明德、本性,不能再随顺妄念跟习气。即使是狂人能战胜自已的邪念,时时保持正念,也能够成为圣人。这句的意思是:假如狂人能下定决心克制自已的妄念、邪念,保持住正念,那他就能从凡夫变成圣人,也就是“克念作圣”了。所以这一段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修身从根本下手,就是动心起念,就是要战胜贪瞋痴慢疑这些妄念、习性,保持善心、正念。《中庸》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指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说到这里,人的修行就不是装一个样子给人家看的,得谨慎自律,在自已的念头当中做到“不自欺”。
尚书孔传所后面说:“言桀纣非实狂愚,以不念善,故灭亡。”虽然就事实论,尧舜决不“罔念”,桀纣终未“克念”,所以,圣是圣,狂是狂,圣狂未尝不可以转变。但这两句经文中的两个圣字和两个狂字,应当分别研究。“惟圣”是说圣人的德性,人人具有。这个“惟圣”就如《中庸》所说的 “天命之谓性”,《大学》所说的 “明德”。“作圣”则是经过修道而成为圣人。而“惟狂”是说潜在人心的骄傲与狂悖。“作狂”则是由骄傲、狂悖而积恶难反的狂人。所以,其圣如尧舜者,当然其不会罔念作狂;而已成为狂人者,例如桀纣,往往其也不会克念作圣,都是必然的。
至于普通人,其心中同时具有德性与狂悖昏愚,是故罔念即能作狂,克念即能作圣。德性是正大光明的体现,但狂人为狂悖昏愚所蒙蔽,所以两者是相互对立的。这里涉及到人性的本质问题。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善良本性,但如果不能克制自已的傲慢和愚昧,就可能走向疯狂之路。而尧舜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们不断地修炼自已,保持对善的追求。相反,桀纣由于无法克制内心的邪恶,最终沦为狂人。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这句话是教导人们要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将自已的行为与贤人相媲美,并不断克制自已的杂念和欲望,以圣人的标准来修炼自已。它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或有才华,如果没有道德底线,最终只会走向毁灭。
首先,“景行维贤”强调了要以贤人的德行为榜样,发扬崇高光明的德行。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向那些具有高尚品质、道德操守和智慧的人学习,努力模仿他们的行为和态度。通过观察和学习贤人的言行举止,我们能够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升自已的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和鞭策,促使我们不断进步,追求更高的境界。
其次,“克念作圣”则提醒我们要战胜内心的妄念,用圣人的德行来约束自已。人的心中常常充满着各种杂念和私欲,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行为偏离正道,陷入困境。因此,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并克制这些妄念,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修正,才能逐渐消除内心的杂念,实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总的来说,“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告诉我们要以贤人和圣人为楷模,努力提升自已的品德和修为。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已要保持善良的心,努力克服自身的傲慢和愚昧,通过修身养性来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也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当每个人都能以高尚的品德行事时,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有序。所以,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不断追求卓越,以实际行动践行这句名言的教诲。同时,社会也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