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汉哀帝登基后,新的外戚势力傅家和丁家开始崛起,而原来备受器重的大司马王莽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王莽深知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担心自已会被新贵们排挤和打压,因此决定采取一种看似聪明的策略——主动向汉哀帝提出返回封地告老还乡。
长安,未央宫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凝重。
汉哀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锐利地注视着下方的王莽。
“王爱卿,你为何要提出返回封地告老还乡?”汉哀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和不满。
王莽恭敬地拱手道:“陛下,臣年事已高,已无力再为朝廷效力。如今新贵崛起,臣恐遭排挤,故请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
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对王莽的请求表示理解,认为他是为了避免权力斗争的漩涡;而有的大臣则对王莽的做法表示质疑,认为他是在故弄玄虚。
汉哀帝微微皱了皱眉,说道:“王爱卿,你乃是我朝的肱股之臣,对朝廷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朕刚刚即位,尚需你的辅佐。况且,你若离去,恐会引起朝野动荡。”
王莽心中一沉,但仍坚定地说道:“陛下,臣心意已决。臣愿将一生所学传授给后人,为朝廷培养更多的人才。”
汉哀帝沉默片刻,然后说道:“王爱卿,朕念你对朝廷的功绩,特赐你黄金万两,良田千亩,以表朕的心意。但你必须留在朝中,继续为朕效力。”
王莽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得叩头谢恩。
群臣们见状,纷纷向汉哀帝表示祝贺,赞扬他的英明决策。而王莽则默默地回到自已的队伍中,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百官们纷纷行礼告退,离开了朝堂。
王莽也回到了自已的府邸。
当王莽踏入府邸大门时,管家匆匆赶来,低声禀报:“大司马,有人求见。”
王莽眉头微皱,有些烦躁地挥挥手:“不见!”此刻,他心情不佳,不愿被琐事打扰。
然而,管家却没有离开,而是再次开口道:“大司马,来人乃赵子墨,曾改良过纸张之人,今日前来,自称专为大人答疑解惑的。”
王莽闻言,心中升起一丝疑惑,但念及赵子墨乃是长安太学的学子,便决定听听这位年轻人有何高见。
“让他进来吧!”王莽吩咐道。
“遵命,大司马。”
管家应诺一声,转身离去。
不多时,管家带着赵子墨走进了大司马的房间。
只见赵子墨整理了一下衣装,然后恭恭敬敬地对着王莽行了一个礼,开口说道:“大司马,学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见解想要告诉您,但不知道是否应该说出来。”
王莽挥了挥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于是赵子墨便不再犹豫,直接开始给王莽分析起现在的局势来。
“如今新皇帝已经登基,年纪还比较小。而新的外戚势力傅家和丁家也随之崛起,留给大司马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听到这里,王莽皱起眉头问道:“你这是何意啊?”
赵子墨回答道:“回大司马,新的外戚势力刚刚进入朝堂,他们的根基并不稳固,所以一定会选择联手。而他们首先要对付的目标,就是您所代表的王家。王家能够拥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完全依赖于您的德才兼备和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然而,如今太皇太后年事渐高,那些大臣们就像墙头草一样,必定会投靠新的外戚——傅家和丁家。到那时,不仅是大司马您个人面临危机,就连整个王家恐怕都将遭受灭顶之灾啊!”
“大胆!竟敢如此危言耸听!”
大司马脸色一变,佯怒地拍了一下桌子。
“学生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如果大司马不相信,可以任凭您处置。”赵子墨面无惧色,挺直了胸膛,仿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见状,王莽微微眯起眼睛,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年轻人,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道:此人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胆识和见识,倒真是个人才啊。
想到这里,王莽的语气渐渐缓和下来,缓缓地开口问道:“那么,依子墨之见,可有什么应对之策呢?”
赵子墨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条理清晰地回答道:“在下以为,对于新的外戚势力,大司马不必过于担忧。然而,您也要注意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大司马不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主动退位让贤,返回自已的封地,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重新回到朝堂。届时,以大司马您的威望和实力,必定能够东山再起,无人可与之抗衡。”
“哦?子墨所说不无道理,但本司马今日在朝堂之上已经向汉哀帝提议将大司马之位让给他人,自已则返回封地。可是,汉哀帝并不答应,群臣们也纷纷反对。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王莽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色。
“大司马请放心,目前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赵子墨微微一笑,眼神坚定而自信。
“哦?那何时才是最佳时刻呢?”王莽好奇地追问道。
赵子墨谨慎地左右张望了一番,然后凑近大司马,压低声音道:“学生唯恐隔墙有耳,只能将计策附耳告知大司马,请您恕学生冒昧无礼之罪。”
大司马微微颔首,表示理解,他沉声道:“但说无妨。”
赵子墨深吸一口气,轻声说道:“大司马,如今的最佳时机便是……待到那时,只需如此这般……如此便可。”
王莽闻言,心头猛然一震,眼中闪过一丝亮色。他紧紧皱起的眉头逐渐舒展,嘴角也不禁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说完计策后,赵子墨微微躬身,向大司马拱手施礼,言辞恳切地道:“学生今日多有叨扰,还望大司马海涵,学生就此告辞。”
言罢,赵子墨转身离去。
大司马王莽站在原地,仍沉浸在赵子墨刚刚所说的话中,细细琢磨着其中的深意和可行性。这一计策的确精妙,但要想真正付诸实践却绝非易事。王莽深知,自已必须深思熟虑,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方可做出最终的决策。
然而,这个赵子墨着实令他刮目相看,此人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心思缜密,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王莽暗自思忖,如果能将这样的人招揽至自已麾下,必能为已所用,成就一番大业。
想到此处,王莽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
与此同时,赵子墨踏出大司马府的那一刻,心中思绪万千。他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内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难以平复。
赵子墨不禁回想起在府中的情景,面对大司马的威压,他毫不畏惧地慷慨陈词。然而,此刻回想起来,他才意识到当时的自已是多么的勇敢和冲动。他不禁问自已,当时为何能够如此坚定地表达自已的观点?是因为心中的正义和信念吗?还是因为年轻气盛,不懂得权衡利弊?
赵子墨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他感到一丝后怕。赵子墨意识到,自已的言行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他开始担心自已的前途和命运,是否会因为这次的冲动而受到影响。同时,他也对大司马的威严和权力感到敬畏,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并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解决的。
然而,赵子墨并没有因此而后悔。
赵子墨脑海中不由得浮现起那晚锦程的提问:“所以,如果是你,赵子墨。你会选择成为怎样的人?是海瑞还是张居正?”
赵子墨知道,自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他相信,只要坚持自已的道路,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已的抱负。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已的情绪,然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大司马府,朝着自已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