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虽然在淮西勋贵中是晚辈,但从小性格外向,八面玲珑,深受朱元璋和淮西勋贵的喜爱。
没过几天,他就把名单上的人联络好了,二十万两银子也已经备齐。
在庄园的另外一边,工坊立即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这段时间,朱雄英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麒麟山庄。
他让郑和物色了十个头脑比较聪明的太监,根据之前下载的资料,安排他们寻找材料,指导他们进行各种实验。
经过无数次改良和实验,红夷大炮和燧发枪终于研制成功了。
射程虽然已远超从前,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朱雄英要求的五里和三百步,陶成道一筹莫展。
“殿下,微臣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做了无数次改良和实验,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朱雄英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是希望从枪炮本身,让陶成道想想办法。
但现在陶成道的技术已经到了瓶颈,就该朱雄英放大招了。
“陶大人,你有没有想过,是火药的问题?”
陶成道摇摇头。
“殿下,火药是微臣最新研制的配比方法,比之前的火药威力大了太多,已经无法再提高了。”
朱雄英问道:
“你的火药配比是多少?”
陶成道小声说:
“硝石75%,硫磺10%,木炭15%。”
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这个火药配比是欧洲一百多年之后,才得出来的配比方案,让欧洲的火器一下子超过了当时的大明。
而之前元末明初中原的火药配比是硝石60%,硫磺20%,木炭20%。
朱雄英笑了笑,挥手让所有人离开,对陶成道说:
“你这个火药配比方案虽然非常好,但仍然不是最佳配比。”
“如果我把最佳配比方案告诉你了,你得向我保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采取一切手段保密,否则,我一定诛你九族。”
陶成道点点头。
“殿下,微臣明白,我们现在的武器已经很先进了,秘密绝对不能外泄。”
“现在兵工厂的五百守卫还是太少了,微臣请求,再派一千锦衣卫,内外两层防护,做到万无一失。”
“微臣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死,不离开麒麟山庄半步,请殿下安排人保护微臣的家小。”
朱雄英也为陶成道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拍拍他的肩膀。
“三殿下的旁边还有一个院子,以后就是你们全家住的院子,我不限制你妻儿的自由,但他们只要出山庄,就会有锦衣卫暗中保护。”
“多谢殿下!”
“火药的最佳配比方案是:硝石75%,硫磺12.5%,木炭12.5%。”
这是欧洲几百年之后的火药配比方案,已经非常接近火药的最佳配比,
朱雄英没有告诉他的是,化学方程式告诉我们,火药真正的最佳配比方案是:硝石74.64%、硫磺11.85%、木炭13.51%。
这是他最后的底牌,就算这个秘密泄露出去,他仍然可以造出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火器。
陶成道对朱雄英的崇拜,已经到了盲目的程度,现在殿下把这么精确的数据都告诉他了,他当然相信,这一定是最好的。
他当即按这个方案开始试验,很快造成威力巨大的火药。
朱雄英虽然大多时间都待在麒麟山庄,但朝政大事他也一直在密切关注。
常升、蓝玉、李景隆等淮西勋贵,还有宁国公主等人,也都常常来到山庄,朱雄英对朝政也基本上了如指掌。
算算时间,高丽使者已到京城,明天大朝会肯定会讨论高丽的事儿,朱雄英决定参加朝会。
此时,高丽权臣李成桂已经篡位,七月登上王位,继位第二天,就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名义派人向宗主国大明通报。
一般情况下,朱元璋对于藩属国的内政不予干涉,只要新王对大明称臣即可,所以朱元璋默认了高丽这次王朝更迭。
历史上,这一次高丽遣使的目的就是,提交了和宁和朝鲜两个国号,请朱元璋裁定。
朱元璋最终裁定朝鲜的国号,开始了半岛的朝鲜王朝五百年统治。
奉天殿上,高丽使者、学士韩尚质恭敬地大礼参拜,然后递交国书,简单介绍了高丽国内情况之后,被请到驿馆,等待旨意。
朱元璋看了看手里的高丽国书,扫视一圈众臣,问道:
“诸位爱卿,高丽大臣李成桂已经废了高丽国王,遣使请求我大明赐予国号,此事你们怎么看?”
宋国公冯胜出列,大声说:
“陛下,李成桂罔顾君臣大义,以臣废君,实属大逆不道,我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必须予以阻止。”
蓝玉也说:
“陛下,末将愿意领兵,讨伐叛逆,将李成桂的人头带回京城。”
昨天在大本堂,先生们也将这个问题给朱允炆专门分析过了,此时他胸有成竹,当即反对。”
“皇爷爷,多年来,高丽王在我大明和北元之间首鼠两端,李成桂心向大明,推翻高丽王,是人心所向”
“李成桂登上王位之后,第一时间向大明通报,如今请赐国号,也是表明真心臣服大明的意愿,这符合大明的利益。”
颖国公傅友德说:
“陛下,如果高丽大臣篡位,我大明天朝不予以阻止,以后其它藩国有样学样,我大明天朝的威信何在?”
“如今,李成桂刚刚篡位,人心不稳,大明如果不予承认,必然会激起高丽国内的反抗,我们再派一支军队,定可剿灭叛逆。”
朱允炆看了傅友德一眼,说:
“颖国公,藩属国王位更迭,是他们自已的事儿,只要奉大明为宗主国,称臣纳贡即可,岂可轻言刀兵?”
“我大明现在主要的敌人,仍然是盘踞北方草原的北元残余。”
“如果我们出兵高丽,北元趁机南下,我们两线作战,对国力消耗太大,得不偿失。”
一时间,大多数大臣纷纷开口:
“皇孙殿下言之有理,微臣附议。”
这本来也是朱元璋的想法。
在他的思维中,让大明百姓过得好就行了,至于那些藩属国,只要对大明称臣纳贡,管他谁当国王呢。
就算权臣篡位,为了增强合法性,也会第一时间向大明遣使称臣,因为内部不稳,会对大明更加恭敬。
他点点头,正要开口一锤定音。
这时,朱雄英看到自已再不开口,皇爷爷一旦在朝堂上定了,自已再要反对,就不好办了。
他立即出列,大声说:
“皇爷爷,孙儿有完全不同的意见。”
声音很大,让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都投向他,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