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界的一次盛大拍卖会上,各路藏家、专家云集。
这次拍卖会备受瞩目,因为其中有几件来源神秘且备受争议的拍品。
林宇也受到邀请,前来一探究竟。
拍卖会现场气氛热烈,第一件引起争议的拍品是一个看似普通的青花瓷碗。
碗的表面有些许磨损,青花的色泽也略显暗淡。
台上的拍卖师介绍说,此碗据传是明代官窑出品,但不少人对此存疑。
几位所谓的知名专家在台下交头接耳,其中一位专家更是大声断言:“这碗顶多是个清代的仿品,瞧这青花的发色,太不均匀了,而且碗的造型也有些粗糙,根本不是明代官窑的水准。” 他的言论引得周围人纷纷点头。
林宇却不动声色地走上前去,请求近距离观察。
他拿起碗,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首先,他用手轻轻抚摸碗的内壁,感受其质地。
真正的明代官窑瓷器,胎质细腻且有独特的手感,这一点往往被造假者忽略。
林宇凭借多年的经验,察觉到这个碗的胎质有着明代瓷器特有的那种柔滑感。
接着,他仔细观察青花的图案。
虽然表面上看青花发色不均,但林宇发现这正是明代官窑青花瓷的特点之一。
当时的烧制技术有限,在特定的颜料和烧制环境下,青花会出现这种看似不规则却有着独特韵味的色泽变化。
而且,他通过特殊的光线角度,看到了隐藏在图案中的一些微小的窑工标记,这些标记是明代官窑工匠特有的记号,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林宇还注意到碗底的落款。
一般的仿品落款往往字迹生硬、缺乏神韵,而这个碗的落款虽然有些模糊,但笔锋之间的韵味十足,是典型的明代书法风格在瓷器落款上的体现。
他心中已经有了定论,这绝对是一件明代官窑真品。
林宇转身面对众人,平静地说道:“各位,这是一件货真价实的明代官窑青花瓷碗。
你们看这胎质、青花的发色特点以及碗底的落款,都是明代官窑的典型特征。
那些看似瑕疵的地方,恰恰是真品的证据。” 他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尤其是那位之前信誓旦旦说是仿品的专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然而,还有人不信,认为林宇是在故弄玄虚。
这时,林宇提出可以使用一些科学的鉴定方法进一步验证,比如用光谱分析仪检测瓷器的元素成分。
结果出来后,各项数据都与已知的明代官窑瓷器数据相符,这无疑是给了那些质疑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林宇的这一番鉴宝操作,让在场的人对他更加敬佩,也让那些伪专家们羞愧得无地自容。不久之后,在一个古玩研讨会上,一幅古代书画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这幅画据说是一位古代名家的作品,但流传过程曲折,真假难辨。
许多专家围在画前,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林宇走进会场,看到这幅画时,便被它独特的风格所吸引。
画面上的笔触看似流畅,但又有一些细微的不和谐之处,这让不少专家认为这是一幅仿品。
其中一位资深书画鉴定专家指着画说道:“你们看这里,这笔墨的浓淡过渡太生硬了,完全不像是那位名家的手法。
而且这纸张,感觉也不太对,年份似乎有造假的嫌疑。”
林宇微微一笑,他深知不能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
他先是从画的装裱入手,仔细观察装裱的材质和工艺。
真正的古画装裱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材料,经过岁月的洗礼,会留下特定的痕迹。
林宇发现这幅画的装裱边缘有一些微小的虫蛀痕迹,而且装裱用的绫子质地和纹理都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接着,他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本身。
对于专家们质疑的笔墨浓淡问题,林宇拿出一个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
他发现,在那些看似生硬的过渡区域,其实有着一些非常细微的笔触重叠,这是画家在创作时为了表现出特殊的光影效果而故意为之。
而且,这些笔触的痕迹与那位名家在其他真迹中表现出的独特笔法是一致的,只是因为年代久远,颜料有些剥落和变化,才会让人产生误解。
再看纸张,林宇运用自已的专业知识,从纸张的纤维结构和老化程度来判断。
他用一种特殊的纸张检测试剂轻轻涂抹在纸张的一角,观察其反应。
结果显示,纸张的成分和老化特征都与那位名家所处时代的造纸工艺相符。
此外,他还在画的背面发现了一些古代收藏家留下的印章和题跋,这些印章的印泥材质和风格也都经过了岁月的考验,是真品的有力佐证。
林宇把自已的发现一一向众人解释清楚,那些原本质疑的专家们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尤其是那位一开始就断定是仿品的专家,此时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林宇的这次鉴宝,再次证明了他卓越的能力,也让在场的人对古玩鉴定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