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随着这声高呼,朝堂之上的众人纷纷迅速站立到各自的位置。祁星黎微微侧头,目光扫向一旁的祁悦灵。
今天的她似乎有些不同寻常,往日里总会找机会和她说些无关紧要的话,但今日却异常安静,甚至显得心不在焉。不过此刻祁星黎无暇顾及这些,她专注地凝视着上方的女皇陛下。
女皇陛下审视着下方的众人,最终将视线落在祁星黎身上。她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微笑,然后看向底下的众臣:“今日,是皇太女与朕及诸位大臣约定的日子。朕给予了她两个月的时间,让她去实践她心中所想。想必在座的诸位对此也有所耳闻。此前朕曾承诺星黎,若在这两个月内,她所行之事对百姓有益且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那么星黎便可以实施她先前提出的计划。”
女皇陛下扫视了一圈下方的大臣,威严地开口道:“想必你们也知道皇太女做了些什么,你们都各自说一说你们的看法吧。”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后一位大臣往旁边走出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微臣这段时间对皇太女殿下所做的事略有耳闻,其中就有接济难民,建图书阁,建学堂的事,这图书阁和学堂,微臣也去看过,也听过百姓们对太女殿下的讨论,百姓们都觉得大齐能有太女殿下是大齐的福气,所以微臣觉得不妨让殿下将那科举扩大范围的提议,试上一试。”
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太女殿下虽然年轻,但她的智慧和见识却不容小觑。而且,我们也应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已的才能。”
听完这位大臣所说的话,另一个大臣也站出来,恭敬地行礼后,缓缓说道:“陛下,微臣的想法也与李大人相同。如今朝中虽然有人才,但毕竟数量有限,难以应对各种情况。真到了需要文臣武将的时候,往往难以派出合适的人选。就像之前与蛮人谈判时,我们只能派遣太女殿下的少郎,而朝中却没有其他人才可供选择。这实在令人担忧。”
她微微停顿一下,接着说:“如今大齐虽然与蛮人签订了和平契约,但大齐周边仍有许多小国对我们虎视眈眈,随时可能侵犯我国领土。而易将军已经年迈,朝中可用的武将也为数不多。然而,在民间,总有一些未被发现的能人志士,如果能给他们一个参加科举的机会,或许真的能够选拔出可为国效力的人才。这样不仅可以充实朝廷的力量,还能让更多的人才得到施展才华之处。”
女皇陛下听完,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祁星黎正想继续阐述自已的观点时,祁悦灵突然站了出来,她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似乎已经准备好了要说一些不利于祁星黎的话。祁星黎心中一沉,知道她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来打击自已。果然,祁悦灵开口道:“陛下,儿臣认为此法不妥。”
祁悦灵躬身说道,声音清脆而坚定:“科举取士一直是我朝的传统,贸然改变,恐怕会引起朝野动荡。况且,那些平民百姓,大多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便参加科举,也未必能取得好成绩。如此一来,反倒浪费了时间和资源。”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平民百姓的轻视和对传统制度的维护,显然是想借此机会打压祁星黎的提议。
女皇陛下看向祁悦灵,祁悦灵微微一笑,继续道:“儿臣认为,与其改变现有制度,不如维持现状,由各州府推荐贤才,再由朝廷考核任用,这样既能保证人才的质量,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她的眼神坚定且充满自信,似乎对自已的观点有着十足的把握。
祁星黎看了一眼祁悦灵,然后转向女皇陛下,恭敬地说道:“陛下,儿臣觉得州府推荐的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完全依靠州府推荐,难免会出现任人唯亲、包庇纵容的现象,这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治理并非好事。相比之下,科举制度能够相对公平地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华,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仕途,为国效力。”祁星黎的语气坚定,目光炯炯有神,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美好景象。
祁星黎微笑着继续说道:“科举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如果因为身份的限制而阻碍了人才的涌现,那实在可惜。依儿臣之见,可以先在局部地区试行科举制度,观察其效果,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我们不能让真正的能人被埋没,应该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已才华的机会。”祁星黎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以及对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女皇陛下微微颔首,“言之有理。但此事关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众爱卿可有何良策?”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支持祁星黎的观点,也有人赞同祁悦灵的看法。一时间,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站了出来,他是朝中的重臣,也是女皇的心腹。
“陛下,微臣认为,科举制确实有利于选拔人才,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州府推荐的方式。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既保留科举的公正性,又能充分利用州府的推荐权力。”老臣缓缓说道。
女皇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此乃良方。”女皇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深知,这位老臣的建议既能兼顾各方利益,又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后,女皇最终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策:采用一种折中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决定将科举和州府推荐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以确保更广泛地选拔人才。
同时,她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学堂,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这样一来,无论是出身贫寒还是富贵人家的子弟,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这个决策得到了大部分大臣的支持,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既能保证公平公正,又能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朝堂上的争论也终于平息下来。
“陛下英明!”震耳欲聋的声音回荡在宫殿内,女皇陛下威严地坐在高位上,目光扫视着下方恭敬站立的大臣们。她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祁星黎,眼中满是赞赏之意,开口道:“科举扩大范围乃是星黎所想,星黎,做得很好。”
大臣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祁星黎,整齐划一地喊道:“太女殿下英明!”
祁星黎面带微笑,优雅地向大臣们点了点头,然后又抬起头来,与女皇陛下的视线交汇在一起。女皇陛下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然而,在这和谐的氛围中,有一双眼睛却充满了恶意。祁悦灵站在一旁,狠狠地盯着祁星黎,手中紧紧握着拳头,心中暗自咬牙切齿。
下朝后,仍有一些大臣围绕着祁星黎,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她所建立的图书阁一事。
他们好奇而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之前因为祁星黎没有上朝,她们也不能贸然去找祁星黎,好不容易盼到祁星黎上朝,他们都想询问祁星黎为何会想到建这图书阁的,他们在这之前连这图书阁都没有听说过的。
毕竟没有人愿意花那么多钱,给人免费去看书,而且听说还可以将书借回家中阅读。
祁星黎耐心地解答着大臣们的问题,她的语气从容自信,条理清晰。当被问及建设图书阁的初衷时,她微笑着说道:“知识是进步的基石,我想让更多人能读到他们想要读的书。”
祁悦灵走到他们的旁边,看着祁星黎被簇拥的身影,不满的走到祁星黎身旁,撞了一下祁星黎,随后又装模作样的说:“对不起哦殿下,皇姐没有注意。”
“无碍,皇姐可要注意一点,不要每次都那么‘没注意’”
祁悦灵瞪了一眼祁星黎,转身离开。
看着祁悦灵离去的背影,祁星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她深知皇位斗争的残酷,但她更坚信,只有凭借智慧和实力,才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