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反贼
明朝大反贼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明朝大反贼 > 第7章 该进哪个门

第7章 该进哪个门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朝大反贼
作者:
日享子
本章字数:
6940
更新时间:
2024-11-19

转眼间,月余时间匆匆而过,

自大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月22号,

15岁的兴王朱厚熜,率领兴王府旧臣袁宗皋、陆松,朱宸、骆安、王佐、陈寅,陆炳等人,

在内阁次辅、谨身殿大学士梁储等京师特使的随行保护下,从封地湖北安陆州出发,启程进京以来,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赶路,终于是在今天,

大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阴历5月25号,农历四月十九,

到达了大明京师城外的良乡之地。

当兴王朱厚熜,刚在此处迎接的礼部官员的招呼下,安顿下来,

准备休养一天,解解乏,为明天正式进京养精蓄锐之时,

就听门外传来了,兴王府长史袁宗皋的声音,

“王爷,可曾睡下?”

毕竟古代的交通道路,那是坑坑洼洼,即使是官路也不例外,一个多月都在奔波赶路,能不累才怪,

还好15岁的少年朱厚熜,身体素质过硬,

经过刚才好好沐浴洗漱了一番之后,身体的疲劳之感锐减,此刻并没有睡,而是在想着明天正式进京之事,

毕竟是大姑娘上花轿,第一次当皇帝,紧张是必然的,

闻言,朱厚熜立刻正襟危坐,以示对自已第一任恩师,兴王府长史袁宗皋的尊重,

待其坐好了,只见其开口说道,

“长史请进,孤王不累,并未睡下,

不知长史,此刻来见孤王,有何指示?但说无妨,

长史,您可是孤的第一任恩师,从小看着孤长大,

等孤王登位之后,更是孤王的左膀右臂,

长史,有话请直言!”

15岁的兴王朱厚熜,为了笼络兴王府旧臣以帮助自已未来登位之后,能在朝中快速站稳脚跟,许下承诺道,

闻言,兴王府旧臣之首长史袁宗皋,立刻拱手作揖拜谢道,

“愿为王爷效忠,不,此刻应该称呼为太子殿下啦!”

“好,好,好,

长史此话,本王记下了!

对了,不知长史,如今来见本王所为何事?”朱厚熜好奇的问道。

“王爷,

京师内阁阁臣、礼部尚书毛澄,毛大人,率其下礼部官员,现正在外面求见?”

“说是为何事了嘛?”

“不曾说起,

不过下臣估计,应该是为了明天正式进京之事而来!”兴王府长史袁宗皋,将自已猜想的说了出来,

“长史所言甚是,本王猜想也是如此!”朱厚熜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

“嗯,刚好本王也无心睡眠,如此就麻烦长史,请几位大人进来!

看看到底所为何事而来,长史也可在旁旁听,必要之时,也可替本王参详一二,

毕竟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

兴王朱厚熜,朝长史袁宗皋吩咐道,

一刻钟后,

京师内阁来人刚转任礼部尚书的阁臣毛澄,

及其下属礼部左侍郎王瓒,

礼部右侍郎汪俊,

三人来到兴王朱厚熜所在的书房,

拱手作揖拜道,

“臣,礼部尚书毛澄,

臣,礼部左侍郎王瓒,

臣,礼部右侍郎汪俊,

参见兴王殿下!!!”

59岁的礼部左侍郎王瓒,53岁的礼部右侍郎汪俊,

两人跟在自已的上官,61岁的内阁阁臣、礼部尚书毛澄的身后,朝上首的朱厚熜参拜道。

朱厚熜受了三人大礼后,一脸疑惑的问道,

“三位大人请起,不知三位大人,今日到此,有何赐教?”

闻言,只听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支持者,内阁阁臣礼部尚书毛澄,起身说道,

“兴王,臣等今日到此只为一事,”

“何事?”朱厚熜问道,

“正是明儿进京之时,兴王您,该从哪个门进城,而来!”礼部尚书毛澄,深施一礼说道。

闻言,朱厚熜不动声色的继续问道,

“还请毛大人,为本王解惑,

明儿,本王进京之时,该从哪个门进京?”

只听礼部尚书毛澄,说道,

“兴王,张太后已经下了懿旨,并经过内阁、六部讨论,一致同意后,

决定请兴王,您明儿从东安门进京,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

“啥,东安门进京!

毛大人,您是不是弄错了,

兴王殿下应该,是从大明门、承天门进京吧,之后在奉天殿登基继位吧!”闻言,兴王府长史袁宗皋立刻纠正道,

兴王朱厚熜也是一脸疑惑的说道,

“毛大人,本王进京是奉了我堂兄正德皇帝的遗照和张太后的懿旨,来京继位,匡扶我大明的。

据本王所知,天子继位,是从我大明京师的大明门进京,

之后过承天门,到太庙稷社,之后谒见大行皇帝和皇太后之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之位吧,

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天子继位,要从偏门东安门进京,入居文华殿的?

想来毛大人一定是记错了吧!”

此时,只听内阁阁臣、礼部尚书毛澄,坚定而又重复的说了一遍,

“兴王,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及我内阁、六部大臣全部人的意见一致,

明儿,请兴王殿下从东安门进京,入居文华殿,

先行拜谒孝宗皇帝,尊孝宗皇帝为皇考,

之后按照先帝遗诏和张太后懿旨中所说的,‘兄终弟及’的方式,以皇太子的礼仪继承我大明先帝正德皇帝留下的皇位!”

内阁阁臣、礼部尚书毛澄,大声重复的说了一遍。

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之所以明天让兴王朱厚熜,从东安门进京,入居文华殿,

就是为了让兴王朱厚熜,先行拜谒明孝宗朱祐樘,认孝宗为父,过继到孝宗名下,

成为明孝宗朱佑憆之子,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弟弟,

如此,再承继大统,兄终弟及,才符合儒家皇位传承之礼法。

毕竟明太祖制定的《皇明祖训》中规定,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君王无后,兄终弟及!”

这里面说的是,君王无后,兄终弟及,

而不是,“兄终,堂弟继位”,

要真是如此,那大明朝的藩王,合适这一规定的,堂弟藩王,可太多了,

?如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六子——益端王朱祐槟?,

他就有4个儿子,分别是朱厚烨、朱厚炫、朱厚煌、朱厚熠。

再有,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七子——衡王朱祐楎?,

他也有朱厚燆、朱厚烃、朱厚煑、朱厚煐、朱厚炳、朱厚煃、朱厚?,共7个儿子,

还有,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十三子——荣庄王朱祐枢?,

也有6个儿子,分别是朱厚勋、朱厚熹、朱厚煦、朱厚烮、朱厚然、朱厚纯??。

再加上,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兴王朱祐杬之子,如今的兴王朱厚熜,

这样算下来,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堂兄弟们,就有18人之多,

且人人都符合这一规定,

只不过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王朱祐杬之子,如今15岁的兴王朱厚熜,是顺位第一继承人而已,但却不是唯一的继承人,

因此,内阁首辅杨廷和,才要兴王朱厚熜,先过继到明孝宗朱佑憆的名下,再按“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大统,

如此,方符合儒家礼法,明正言顺!

毕竟兴王朱厚熜,是以藩王小宗入继大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兄终弟及,

兴王朱厚熜,必须入嗣孝宗,才能有资格承受大明天下的基业,否则就有非法之嫌;

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小宗入继帝位却又不入嗣大宗的先例,这是几千年来封建宗法制度所规定的原则,

“继嗣不继统”的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且在士大夫集团中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内阁首辅杨廷和,一个人能改变的,

当然也有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两人自已小心思的考虑,

毕竟明武宗朱厚熜死后,内阁首辅杨廷和,在张太后的支持下,

三月十六,以来的这一个月内,可是清洗了很多正德皇帝留下的乱政,

如,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杨廷和,先是立即解散由江彬统领的豹房官军,不让江彬参与守城等事宜,削其兵权。

接着,杨廷和又火速与阁臣蒋冕、毛纪等商议,利用江彬与宦官集团的矛盾,说服大宦官魏彬、温祥等人,并请温祥疏通张太后。

而后,以坤宁宫安兽宴必须由江彬亲自参与为由,将其诱捕,并迅速逮了他的同党李琮、神周等人,为兴王朱厚熜的上位初政扫清了道路。

之后杨廷和,以武宗遗旨的名义,遣散豹房军士,让宦官张永统领、抚恤,

令威武团练军还营,诸边镇及保定军各自还镇;

革除皇店、军门办事官校,令其各还原来的卫所;

赏赐哈密、吐鲁番、佛郎机贡使,让他们回国;

又遣散豹房番僧、少林寺僧、教坊乐人以及不合常例的南京马快船等。

将在京师陪伴武宗寻欢作乐的各类人等打发出京。

紧接着,在武宗的正式遗诏中,又下令停止京师一切不急需的工程,特别是武宗在京城的游乐场所,放还四方进献的女子,

南征抓捕的罪囚中除确与宁王朱宸濠谋反相关者一律查明释放,又将宣府行宫中的金宝收归内库以备接济边储及赏赐等用。

这些措施的实行,迅速革除武宗时代最为突出的弊政,对公认有问题的率先改革,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

接着,杨廷和老成谋国,又认真研究了正德以来的“奸人弊政”,“悉以登极诏书除之”,

杨廷和,作为此时的内阁首辅,能够正色立于朝堂,对时局的稳定和发展,确实功不可没。

加上其,自持有策立新君和迎立之功,

自然希望日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对这个少年天子——兴王朱厚熜,有所制约,不至于重蹈前朝正德皇帝的覆辙。

正是基于以上考量,内阁首辅杨廷和才会于今日,派出手下第一重臣,内阁阁臣礼部尚书毛澄,

在兴王朱厚熜,即将进京之际,暂停于京师城外的良乡之地休整之时,告诉兴王朱厚熜,明儿进京之路线安排,

那面对内阁首辅杨廷和和张太后等一众内阁阁臣六部重臣安排的,如此进京路线,

15岁的天选之子兴王朱厚熜,又会做何抉择呢?

毕竟他,此时还只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而不是唯一继承人,

在皇位过继和亲身父母之间,

面对那天下最高的九五至尊之位和亲身父母的教养之恩,

这两难的选择之间,天选之子——年方15岁的兴王朱厚熜,会如何抉择呢?

请继续往下阅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