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圈子”在中国社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非正式社交群体,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相同地域,同一维度的认知或者亲缘关系等组建而成的。
“圈子”是人们基于共同的社会联系形成的群体,比如北大系,清华系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圈子具有很强资源共享性质。比如你是北大系的一员,你就很容易得到基于共同文化背景的认同,你的项目就很容易拉到投资。你是清华系的一员,你就很容易得到机会,从而在政坛打开上升的空间。这些都是客观存在,没必要避讳。
学校里也有“圈子”,杨凡被自动归属到以范校长为中心组成的圈子。这个圈子杨凡认为主要基于大家对范校长的认同和共同的地缘而组成,他们对这个圈子里的各种资源都有共享的需求。而且这个“圈子”有非常强烈的排他性。
有“东北圈子”自然也就有“南云圈子”。出于抱团自保或者共同地缘,他们紧紧围绕在女范校长周围,组成圈子。说实话,这个圈子相对松散,并且实力也要小的多。
杨凡始终认为,这个年龄上跟他母亲相仿的女范校长年轻时肯定是一个美女,这个美女的标准不止是在南云,放诸全国皆准。他这样评价一位年长的女士不知道是不是过于不礼貌,不过这是杨凡的真实感受。
刚开始的时候,杨凡跟女范校长和李副校长接触并不多,他能保持客气和礼貌,毕竟生而为人,最基本的礼貌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他们的年龄,使得杨凡能对他们保持很大的尊重。但是这个“东北圈子”很不善良,它有挤压“南云圈子”和排除异已的坏习惯。最要命的是,范校长对这些行为基本上就是放之任之,从不引导,或者作为一位纯粹的学者,他的世界中就没有这些东西。杨凡是个年轻人,也是个环境动物,很容易受到“圈子”的影响,这也直接导致他和二位副校长渐行渐远。
杨凡和李副校长最开始的不愉快来自于一件小事。李副校长的夫人是学校的第一任图书管理员,图书采购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她份内的工作,大宗的采购要经过校长同意,而范校长对这些事情是毫不关心的,大笔一挥,签字放款。但是,也不是每次图书采购都是很大数量,那么一千块以下的签字就要到杨凡这里。李副校长第一来找杨凡签字就遇到了麻烦。
杨凡公事公办,看了一下申请单,觉得价格有些问题,图书的采购价竟然都是零售价,这怎么可能,虽然杨凡对图书市场不是很懂,但是基本的折扣他还是明白的,好歹打个折扣啊,哪怕是9折,杨凡也就捏着鼻子认了,签字放行。这特么吃相也太难看了,多亏没让他当校长,不然这学校估计都得搬他们家去。杨凡问了李副校长有没有折扣,他坚称没有。杨凡告诉李副校长,这单子不能签,他要问问范校长。李副校长急了,告诉杨凡,年轻人不要气盛。杨凡也急了,告诉李副校长,“我不气盛,我就不是年轻人”。这事儿闹到了范校长那里,范校长批评了杨凡,但是从那天开始,李副校长的图书单子再没到过杨凡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