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我是崇祯?明天亡国?
什么?我是崇祯?明天亡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什么?我是崇祯?明天亡国? > 第58章 批阅奏疏

第58章 批阅奏疏

加入书架
书名:
什么?我是崇祯?明天亡国?
作者:
汉卫
本章字数:
4028
更新时间:
2024-11-19

朱慈烺想了想道:“内廷三公还是很规矩的。”

吴伟业闻言立刻回了一句:“王莽谦恭未篡时。”

朱慈烺愣了好半晌,转了一个话题问道:

“先生如何看安民厂的事。”

吴伟业嘴角一勾,立刻将话题拉了回来,缓声道:

“臣认为,这是内廷干政的一次试探。”

朱慈烺急问:“这怎么说?”

吴伟业缓缓说道:

“安民厂看似指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但若是有心栽赃,早晚会将矛头对准掌管军队的勋贵。

今天,钱给事中不是说了,倒卖火药一事绝不可能是一人一厂之举,他的潜台词便是,此事必然涉及京营中的神机营、锦衣卫等机构。

换句话就是说,此事针对的并不是内廷,而是勋贵!

只要以污名扳倒勋贵,内廷就能将手伸向朝廷,再现魏忠贤之事!到那时,陛下危矣,殿下危矣!”

朱慈烺问:

“有没有可能,这不是栽赃?而是真的!”

吴伟业反驳道:

“勋贵与大明同体,荣辱与共,为何资敌?不见闯贼所到之处,先杀亲王勋贵,建奴抢掠之地,先斩王侯将相!

因此,大明危难之时,最能出手帮扶的,必然是累世勋贵!这也是太祖、成祖册封世袭公侯的原因之一!”

朱慈烺微微颔首:“那该怎么办?”

吴伟业感觉时机欠缺,没有给出终极答案,而是说道:

“就看陛下了!

当然,殿下作为国本,不论出了什么事,殿下都会受到勋贵的拥戴!殿下是不需要担心的。

就像景泰帝时期,闹成那个样子,甚至代宗以帝王之尊出钱向大臣示好,太子的地位也不受影响。

神宗时期,为了福王能当太子,和勋贵相持了十多年,也没能成功。”

朱慈烺沉思了好半晌,又转了话题,郑重问道:

“明君者,应何为?”

吴伟业想了想,正色道:

“汉文帝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光武帝信任群臣任人唯贤,开创盛世;

唐太宗虚怀纳谏、知人善任;我朝仁宗性情仁厚,重用儒臣;宣宗礼遇大臣、减轻重赋;他们都是圣贤君主。”

他顿了顿,继续道:

“汉代武帝擅杀勋贵,任用酷吏,穷兵黩武,晚年天下十室九空;顺帝、桓帝、灵帝重用宦官,导致天下大乱;

隋炀帝长期与勋贵内斗,穷兵黩武、搜刮民财、大兴土木,导致二世而亡;

唐玄宗晚年放任武将,导致安史之乱;肃宗、代宗开始提拔宦官,导致国势日渐衰微;

我朝武宗抵制文臣勋贵,肆意出京游玩,重用宦官,朝政因此乌烟瘴气;

他们都算不得圣贤君主。”

话罢,吴伟业盯着朱慈烺,但凡发现一丝不悦,他便会跪下请罪,说自已不应该妄言武宗平生。

他等了好一会,都不见太子反驳,也没看到不悦之色,还发现朱慈烺陷入了沉思,终于放下心来,接着说道:

“殿下素来温厚待人,心系民生,信任勋贵,尊崇儒道,将来必能虚怀纳谏、礼遇大臣、知人善任,成为一代明君!”

吴伟业见朱慈烺露出了笑颜,抓住时机,双膝跪地大礼参拜。

朱慈烺一愣:

“先生为何行如此大礼?”

吴伟业一脸忧国忧民:

“殿下,臣听闻陛下被内廷蛊惑,如今夜夜宣淫,疏远甚至敌视勋贵,完全不信任文武大臣……殿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殿下一定要勤勉苦读,恪守已身,以待将来!”

朱慈烺想起了国内肆虐的流贼,想起不断侵蚀大明的建奴,想起各地军阀的桀骜不驯,一脸忧愁:

“先生,本宫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到父皇?”

吴伟业郑重道:

“殿下身为人子,不宜亲自去规劝陛下,目前能做的,就是克已勤学而已!”

朱慈烺追问:

“可朝廷如此情况,大明如此境地,本宫只能袖手旁观么?”

吴伟业应道:

“朝中的事情,自有大臣和勋贵赴汤蹈火,殿下勿忧!”

朱慈烺不再追问,缓缓闭上眼睛,回想近期经历的事情,久久不能平静。

两刻钟后,田守信走过来道:

“殿下,吴先生,该下早课了。”

朱慈烺睁开眼,站起身,向吴伟业执了一个弟子礼,前往乾清宫。

***********

此时,崇祯已经批了一段时间的奏疏,见太子进来,便让出位置,落身躺椅上休息。

朱慈烺知道父亲劳累,没有多说什么,自行坐下开始批阅奏疏。

“臣弹劾丰城侯李开先知法犯法,倒卖火药……”

“臣弹劾内廷掌印太监王之心监管不力,致使定国公徐允祯监守自盗,倒卖国之大器中饱私囊……”

“臣弹劾成国公朱纯臣统领京营期间,克扣兵饷,私卖甲胄、火药……”

“臣弹劾新乐侯刘文炳……”

“臣弹劾平西伯吴三桂之父,在总督京营期间……”

“臣弹劾新城侯王国兴,在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期间……”

他翻过一个又一个奏疏,几乎都是弹劾勋贵的,只有一本弹劾王之心监管不力,两本弹劾王承恩御下不严。

甚至,还有人专门上书为王承恩鸣不平,说他刚刚接管东厂不到十天,东厂出了事不该他负责。

俨然一副内廷三公操纵言官攻讦勋贵的架势。

朱慈烺看着闭目养神的崇祯,又看了看成摞的奏疏,叹了口气,喃喃道:

“明君……明君……”

**************

昌平。

作为距离居庸关只有20里的一个城池,自然而然成为了首选的京营驻扎地。

李邦华立身城头,微风吹着他的白须和红袍,如同一个镇城的丰碑,岿然不动。

他是首辅,本应该在朝堂主持国务,但京营刚刚吸收了这么多新兵,又面临着即将到来的连天大战。

他不得不亲赴昌平,一边驻守,一边练兵。

更重要的事,四天后,大明皇帝就要亲征了,他不得不在昌平守着,做好一切迎驾准备。

“哎……京营青黄不接,哪有战力征战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