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在手中,有一会儿余大人以为这信寄错,并不是给自己的。可再三的看看,那上面所写的城名等并没有出错,这信就是给自己的。
余大人难免惊骇。
谁的孩子谁清楚,更何况余伯南是养在他眼皮子下面长大,他要是有放荡的举止,当父亲的不会看不到。
余大人虽然只是小小县令,但城府总比余夫人和年幼的余伯南强。他不动声色的从信的上方窥视妻子和儿子,见他们一动不动的盯住自己看,眼神中都带着浓浓的不安。
余大人才想这母子两个人有事情隐瞒自己时,就见妻子和儿子不约而同的互相使着眼色,不用再猜这两个人也有鬼。
知道是自己刚才面上的惊异让他们发现,余大人收起面上怯色,把信折好放在怀里,怀里立即像多出一块烙铁,滚烫的压住余大人的心。
这件事情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一件小事。
古代人没有现代人信息量大,可以拿明星等来满足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想法,古人遇到谣言,马上就传,想平息都很难。
就是古代的皇帝面对谣言,也只有一个字“怕!”
要么就是一个字“服。”
再来一个字,是“忍。”忍过去拉倒。
再强横的皇帝,也只能做到水面无波,水底波涌。像余大人这样的小官员,他觉得是一件滔天的大事。
首先他的官声会受影响,如果此事属实,会有一个教子不严,纵子淫荡,有失官体,不堪再当一方父母官的罪名。
其次,他的儿子余伯南,如信上所说的,这样的名声不能再入衣冠中人,所谓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在书面用语上泛指秀才文人官员等。余伯南如果不能当官,对当父亲的是一个狠烈的打击。
过去读书人的唯一目标,就是当官。那种两袖清风念明月,说自己视衣冠为粪土的人,当属另类。
就这两件,可以让余大人痛不欲生,和夺去他性命没有区别。
他心中如生烈火,转个不停,而脸上还想忍耐时,却忍不下去。索性直接的问儿子:“伯南,你最近在作什么?”
宰相城府这事,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余伯南心有所感,本能认为这封信来的与自己有关,可他又怕父亲处罚自己,正不敢说又不敢不说的时候,余大人取出那信交到他手上,还能保持温和:“你自己看看吧!”最后的尾音难免气愤。
余伯南展开信,余夫人也凑过来看。余夫人只认得简单的字,记帐本子还行,看信完全不通。就问儿子:“信上写的什么?”却见儿子的脸上陡然变青,身子耸起,掷地于地,顿足大骂:“胡扯八道!这是歪派我!”
然后顾不得父母俱在面前,厉声痛骂:“贱人!姓方的贱人!”
余大人见儿子这样的失态,已能证实信中所写的必有出处。又见夫人听到一个“方”字,怒目圆睁,两手按住衣角,也奋力的跳起大骂:“姓方的又出什么鬼!”
一脸的怒不可遏。
“哪个姓方的?”余大人悠悠然问得不慌不忙,心中其实如痛结一片,梗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