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慈宁宫终于安静下来。
太后有些疲累地靠在软榻上。
苏嬷嬷上前给太后揉肩:“娘娘许久没有这么好的兴致了,不过应酬这么久,累了吧。”
太后调整了一下姿势,“是有些累,不过哀家久不回宫,有些面孔都不认得了,该见见。”
苏嬷嬷问:“娘娘是说新入宫的妃嫔嘛?”
太后摇了摇头,“孩子们也都大了不少,还新添了几个。”
“皇家子嗣兴旺,娘娘大喜啊。”苏嬷嬷伺候太后多年,知晓她最看重子嗣,专门挑太后喜欢听的话说。
“两个大的出息的越发优秀了。”太后想起太子跟二皇子,眼中不自觉带笑。
“奴婢瞧着各个都好,俱是龙章凤姿。”
“你这张嘴最会说好听的。”
“奴婢这话全是发自肺腑,太子睿智谦和,二皇子稳重神武,就连小小年纪的九公主也是冰雪聪明,惹人喜爱。”苏嬷嬷恭维道。
“九公主”,太后点头:“眼神澄澈,机敏守规矩,又能团结兄弟姐妹,是个好孩子,倒是不愧皇帝给的‘福康’称号。
就是这瑞嫔,你觉得如何?”
苏嬷嬷想了一下,“奴婢愚钝,看不出别的,只觉得母女两个规矩都不错,谦逊有礼。”
“因着四皇子的事儿,哀家原先并不喜她,倒不是什么祥瑞灾星的,只觉得她貌美张狂才会被人攻讦,累的孩子小小年纪流落在外。”
想起四皇子,太后叹了一口气,那时候她身体不好,没有精力管后宫的事情,四皇子离宫时她又在行宫休养,鞭长莫及。
苏嬷嬷见她伤怀,没有说话,递了杯热茶过去。
太后接过茶,想了想:“如今看下来,她倒也是个安分老实的性子,孩子能跟兄弟姐妹相处的好,少不了是她教的。 ”
苏嬷嬷想起萧芸棠可爱懂事的样子,到底生了恻隐之心,接了一句:
“奴婢看着,九公主甚是早慧,跟瑞嫔感情又好,怕是会,记忆颇深。”
太后点头:“你说的是,既如此,那就先让瑞嫔养着,后续再看看,不过,宸妃到底是宫里老人,无子傍身始终不妥...”
苏嬷嬷不敢贸然接话。
太后思忖片刻,“玫嫔身份不高、心思浮躁,又正好有两个孩子,把九皇子送到宸妃处抚养倒也合适,你觉得怎么样?”
作诗时玫嫔的故意针对挑衅,瞒不过太后跟苏嬷嬷的眼睛。
苏嬷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迟疑着说:“九皇子将将一周岁,倒是不太记事儿...”
“那就这么办吧,哀家今日便跟皇帝、皇后定下此事。”太后一锤定音。
两人的这番谈话,萧芸棠母女自是无从得知。
萧芸棠今日得到赏赐,能反应出她的表现让太后很满意,但是一日没得到明确消息,宁如兰就一日无法心安。
好在第二天,未央宫中来人送来礼品,说是九公主表现极佳,逗得太后开怀,皇后娘娘念瑞嫔教养有功,故而特意赏赐。
宁如兰连忙谢恩。
宫人着重说了皇后让她继续好好教养九公主,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不会把萧芸棠带走了。
宁如兰十分高兴,半月前听说太后有意将萧芸棠送养,她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总是害怕,某一天一觉醒来,萧芸棠就不在身边了。
如今尘埃落定,头顶的阴云散去,宁如兰握住萧芸棠的小手。
“棠儿,太好了,不会有人带走你。”
“嗯。”
萧芸棠当时差不多就猜到了,现在得到确切消息,也放下心来。
宁如兰想到之前小小的棠儿一边安慰她,一边努力学规矩,在太后面前努力表现的样子,心中满满的感动。
“棠儿,你真是母妃的骄傲。”
“嗯。”萧芸棠也丝毫不谦虚。
宁如兰爱极了她这种自信的小样子,满心欢喜。
因为太后身体不好,需要静养,整个后宫都自觉保持安静。
萧芸棠母女索性留在永宁阁中不出门,直到过了几日才听到访的丽妃跟嘉嫔说起九皇子的事情。
“这么说,懿旨已经下了?”宁如兰问。
“何止,现下九皇子已经送到宸妃宫中去了。”嘉嫔唏嘘,“听说玫嫔当场就昏过去了,可怜啊。”
丽妃摇头:“虽是可怜,也算她自作自受,整日里挑事儿,争这个压那个的,五公主好好的孩子,愣是学的趾高气昂,用鼻孔看人。”
三个人都是做母亲的,不喜玫嫔,对此又有些感同身受,一时相对无言。
片刻后,丽妃压低声音:“这段时间咱们都小心着些,我听说昨日前朝发生大事,陛下震怒。”
萧芸棠做出专心摆弄玩具的样子,偷偷侧着耳朵听。
“羌族突犯西北,陆国公率军出城,中计战死,好在林国舅救援及时,打退敌军,但阳城失守两日,那羌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阳城陆国公府惨遭屠戮......”
手里的玩具重重地砸在腿上,萧芸棠感受不到疼痛,脑中轰鸣,只有“烧杀抢掠”、“惨遭屠戮”这八个字在回响。
这段时间都没有关于战争的消息,她内心还暗自庆幸过,兴许那天只是一场普通的噩梦,并不代表着预知。
但现实的消息却让她无法继续欺骗自已,萧芸棠心中疼痛难忍。
“好在上天垂怜,小世子藏于假山夹缝深处三日,侥幸活命。”
那个孩子没事儿!
这是目前唯一能让萧芸棠有一丝慰藉的消息。
“怎么会这样?天杀的羌族。”嘉嫔小声惊呼,拿手帕拭了拭眼角。
瑞嫔叹气,“那太后老人家可好?”
“如何能好?太后姐弟年幼失怙,由舅父陆老国公养大,如今唯一的表弟惨死,整个陆家只剩下年迈的老国公跟4岁的小世子,何其可悲。”
“那咱们可要去慈宁宫请安?”嘉嫔有些迟疑。
丽妃摇了摇头:“事情既未传开,咱们只当做不知,如今需得各自约束好孩子,低调行事,千万别触了霉头才好。”
嘉嫔跟端嫔同时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