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意见保留,写成建议附在奏本之后,交给李世民去裁断。
李承乾给府兵制挖了很多坑,也PUA李世民很多次。
连府兵制的出路,都给出来了。
李世民还要展现大度宽容,轻拿轻放的话,他不得不质疑李世民这天策上将,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目前府兵制出现的状况,问题在于又拿又吃上面。
私底下拿了,明面上朝廷封赏。
现在又要多出死后殊荣。
可以说,将士们名利双收。
什么好处占全,朝廷三令五申的军纪,当做不存在,寄侥幸与法不责众?
怎么可能让这种好事全占的风气,继续蔓延下去。
只有以雷霆手段,狠狠的处置一批,再立军功封赏一批。
恩威并施,刹住不正之风。
“殿下,我等也可以写呈奏建议。”
魏征说道。
“也行,你们写条陈建议,也附在奏本之后,一并呈请陛下御批吧。”
李承乾点头道,这事越多人参与越好。
他还让中书令杨师道,黄门侍郎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等一并写建议。
“时候不早了,大家写完,差不多就可以吃饭了。”
李承乾可不会就这么放他们走,饭吃了,继续跟我坐着,等着本辅给你们敲定大事。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今天可是轻易走不掉了。
还能怎么办,写吧。
众人在写,李承乾拿起其他奏本在看。
尚书省那边源源不断的将奏本抄录过来。
……
太极宫,两仪殿。
李治跪坐在李世民身边,双手搭在膝盖上,很是恭敬。
李世民正在捻着胡须,看送来的奏本后面,贴附的建议。
“稚奴,你当时在场,觉得太子说的想法怎么样?”
他随口问道。
“父皇,我觉得太子哥哥说的很对。”
“父皇英明神武,大唐天下一半之多,都是父皇南征北战打下来的。”
“期间有多少丰功伟绩,英明神武的事迹,令人称赞敬佩,却不被天下百姓所熟知。”
李治青涩的脸庞,露出一缕自傲之色,“儿臣以为,这是不该的。”
“应当写入启蒙教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才是。”
李世民嘴角逐渐泛起笑意,很是开心。
太子行事,每每出乎意料。
但往往都能说到他心坎上了,正中他所想所需。
他当年南征北战,以及如今治理天下,有太多值得歌颂传扬的。
“笔来!”
李世民伸手,内侍快步上前,李治双手接过朱笔,送到他的手上。
在李治的注视下,李世民在奏本后写下一个大大的‘准’字。
“交给尚书省,传礼部。”
“编纂新式教材,以供长安学童启蒙。”
李治道:“父皇英明!”
李世民捻着胡须笑道:“稚奴,在太子身边好好学习。”
“你兄长有太多地方,值得学习的。”
“我希望你能虚心讨教,争取学到一些真本事。”
李治恭敬道:“父皇教诲,儿臣铭记在心。”
“禀陛下。”
“东宫送来奏本!”
李世民有些意外,又来了。
这次会是何事?
奏本是长孙冲亲自送来的,他入内后,身躯微躬,低头高捧奏本,快步上前。
“大郎啊,怎么是你来啊。”
“你作为太子家令,东宫离得开你?”
李世民笑着问了一句。
长孙冲道:“回陛下,奏本之内附有三省六部建议,臣不敢慢怠。”
言下之意,东宫很重视这次奏本内容,太子要他亲自送来。
这次送来的,是几道奏本。
“嗯。”
李治主动上前接过奏本,送到李世民手里。
李世民先看了论功行赏的奏本,时不时的颔首,“倒是不错,英烈遗孀是该有此厚遇。”
“我大唐要对得起英烈的牺牲。”
“只不过……!”
他看到一处,道:“税赋皆免,倒是有点过了。”
“减一些,免两年三年的。”
李世民伸手要笔,在税赋皆免四字上画圈,写上‘宜减免’。
再仔细看了一遍建议后,他放下这道奏本,看起其他三道。
这另外三道奏本,他是看过的,不过没有着急对此做出决定。
但依旧让他眉头微微一皱,等看到后面的写满的三省六部建议后,他不由站了起来,背着双手走来走去。
三省六部有三条可取建议。
一:大军刚立新功,应该酌情处理。
二:刚柔并济,交出私藏财物,改过自新,不思悔改,再行军法。
三:严惩不贷,杀一儆百,严肃军法。
太子的意见,也是第三条。
李世民久久没有做出裁断,他让李治、长孙冲先行离开。
“难办啊。”
李世民呢喃一声,“唐俭的新军在看着,要不严肃处理,新军思想还如何进行下去?”
他脚步一顿,直接拿起笔来,快速书写。
“严惩不法,绝不姑息。”
“死后不予英烈身份。”
李世民当机立断,道:“交给尚书省,命中书即刻拟旨,发往李绩所部。”
“是!”
“等等!”
他说完后,马上又阻止,道:“先暂时按下不发。”
既然要恩威并施。
那么就该等着论功行赏一并发往。
……
东宫。
各自身前的案几上,都分食好了饭菜。
李承乾夹了一口羊肉,咀嚼一番后,道:“薛延陀所地,皆是草原。”
“如今已被我大唐所占。”
“此后该如何治理?”
“诸公可有什么良策?”
治理草原,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短板。
没办法,草原不像中原,能耕种田地,一望无际的草原,并不适合,再者气候也是一大因素。
所以,如何治理草原,并将其牢牢掌控,是一个极大的命题。
“如安西都护府设置一府可行?”
魏征提议道。
长孙无忌摇头,“设置一府,能解一时之忧,但到底该如何治理呢?”
“迁徙百姓?”
“不可,换汤不换药,不说我大唐百姓是否适应,就说这草原之大,我们要迁徙多少?”
房玄龄摇头,“迁徙多了,我大唐本来人口就不多,岂不是要白白浪费许多田地,朝廷税赋也会减少。”
“迁徙少了,对草原也起不到大用。”
“就怕草原上的势力,死灰复燃,反而是伤及百姓……。”
众人对这一问题的热情很高,你一言我一言的讨论。
要知道,汉朝当年也把草原给打下来了的,可后来呢,还不是没能经营成功,又让游牧部族给称王称霸。
最终酿成惨剧。
如果谁提出来的建议,能把草原彻底的消化掌控,不亚于一件旷世功绩。
李承乾很满意大家的态度,并没有出现以前怎么对草原的,现在我们也可以这么做。
而是在集思广益,想着更好的办法,去把草原给真正占有了。
但可惜。
他们还是没能跳出固有的思维,站的更高更远的去看待。
李承乾擦拭了嘴边,一手压了压,众人安静下来。
“边吃边聊嘛。”
他笑道:“你们吃着,听听孤的想法。”
一边吃饭一边谈事。
不是李承乾首创的,是李世民早就这么干的,而且很是常见。
君臣和谐,不过如此。
“要想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百姓人人有肉吃。”
“草原这一片肥沃的地方,必须要经营得当。要能源源不断的供给各类肉食。”
“现在的肉价很贵,但一旦朝廷在草原上大兴畜牧,肉价必然会降低,百姓也能勉强的掏钱买上。”
李承乾道:“这样一来,能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草原产出,有所去向。”
“二是能值得朝廷投入,大力经营。”
“三是增加朝廷收入。”
“四是初步满足百姓吃肉。”
房玄龄皱眉,道:“如殿下所言,确实对朝廷,对百姓都好。”
“但还是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如何经营?”
“如何能确保草原上的稳定?”
众人点头。
虽然灭掉薛延陀,那些草原部族要么归附,要么远遁。
但草原那么大,朝廷大军始终有地方无法触及到的。
一旦那些部族伺机跑回来袭扰,打完就跑的话,经营投入都会受到极大损失的。
“诸公,你们觉得李思摩这人如何?”
李承乾话锋一转,突然问道。
“殿下是想扶持李思摩?”
长孙无忌问道。
太子这么一问,不难判断出他的想法来。
“李思摩此人还算忠诚,但威望欠缺,能力不足,就连归附的突厥人,许多都不服他。”
高士廉说道:“扶持李思摩,反而可能会横生事端,有可能放虎归山啊。”
李思摩的表现,只能是勇武有余,却无大才。
李世民对他都感到失望。
但毕竟他带着突厥十几万人归附,要不是看他心向大唐,忠诚可嘉,早就弃之不用了。
“李绩俘虏了几十万薛延陀人马。”
“这些人的去处,当然不能全留在草原,留下一部分贵族即可,再让李思摩回到草原,让薛延陀与突厥合为一部。”
“朝廷设置都护府,以李思摩为主。”
“李思摩能力不足以统合两族,两族之间也必有间隙。”
李承乾说道:“朝廷常驻一支军队威慑,再委派一些大臣前往治理,居中调和。”
“同时强令他们学习中原文化礼仪。”
“他们养的牛羊马,全部由朝廷设置统一价格收购,将草原经营为我大唐的肉畜供应之地。”
“只要那些贵族有利可图,会知道怎么做的。”
“诸公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