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颜崆峒对天台山被称为“仙山佛国”并不是很感兴趣。
她只是匆匆让西西储备了一份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看不看还另说。
这次考虑到蓝星意识依然没用完这月的直播时长,颜崆峒干脆继续邀请它当外援。
也不知道为什么,蓝星意识虽然主观上一点也不在乎蓝星文明,但领地意识却很强。
属于颜崆峒也觉得矛盾的个体存在,小时候被教导要保护蓝星母亲。
虽然现在的蓝星意识到所作所为已经不断打破颜崆峒的刻板印象。
但不可否认,蓝星意识的能力如果通过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将对蓝星文明大有裨益。
不多说,光是它顺来的“知识视界”,要是用在学术研究领域,将毙掉多少混经费却毫无转化产品可能的灌水论文。
颜崆峒不知道的是,由于她与西西的关系,蓝星意识目前已经不打算故意搞事情对玩具们下手了,倾向上稍微宽容一点。
但要是哪一天让它承受过多蓝星文明对它的身体的伤害,没有偏袒的理由,它绝对不会再手软。
主要现在心狠手辣也是无用功,不如摆烂找别的乐子,也算是给蓝星文明个机会。
特殊情况,比如颜崆峒和西西离开蓝星了去别的宇宙。
蓝星文明依然不思悔改的加倍破坏蓝星的生态,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颜崆峒目前还不知道蓝星意识的小本本上,不论好坏每一笔都记着。
这次进入的刘阮传说,发生在东汉时空。
颜崆峒坐在五行风水布局的核心区域,俗称阵眼之上。
随着蓝星意识的出现,周围的空间出现了微微的变化,白雾团子不断散发着蒸腾的水汽。
颜崆峒和西西不明所以,用目光询问蓝星意识发生了什么。
蓝星意识给颜崆峒传了一道说明:我刚刚尝了尝何仙姑给蓝采和放的水,然后身体没存住。
直播,开始!
“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景色秀丽的天台山自汉代就有了刘阮传说,沾染了仙气,遂成为佛道两家宗教向往的神仙洞府。
三国、唐代皆有慕名而来的名士入山修行,到了宋代,南五祖之首张伯瑞在本地开创了道教南宗。
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声名远扬。
天台山得益于唐宋两朝宗教的繁荣发展,有“山清水秀,佛源道宗”的美名。
“天台山文化”以宗教文化为特色,但也不止于此。
……
颜崆峒看完西西储存的其中的一部分资料,有些埋怨地看着西西腹部,里面藏着不敢露头的蓝星意识。
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时空接驳出了岔子。
直播小队直接来到了距离刘阮传说一到两个世纪后。
出了山下的城镇,颜崆峒第一次用自已的实体身体进行探险。
虽然失去了能量体的灵活,但她终于成一个人形生物了,四舍五入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出发前,为了消除西西上一次被投喂的心理阴影,它的次元口袋里被颜崆峒塞得满满当当。
现在颜崆峒用实体直播,需要进食补充消耗的能量在所难免。
这下好了,西西的次元口袋终于在这一刻体现了价值,因为有储备粮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也成了直播小队无需补给的居家旅行必备神器。
通过热气球,颜崆峒成功到达天台山的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天台山南麓,距天台县城约3公里,始建于隋。
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是神州天台宗祖庭。
“这里好大,占地面积简直不敢想。”
颜崆峒咋舌:“果然是古树遍布,建筑群错落有致,不愧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寺庙!”
一路上怕碰上人被拦住,颜崆峒又一次穿上了带隐身涂层的光学衣服。
这天台山是浙东南著名的避暑胜地,雨后山景尤为神秀,烟雾缭绕,有如仙境;冬天会下雪,景区一般会封山。
天台山自然资源之丰富令人惊叹。
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如隋梅、唐樟、宋柏等,以及云锦杜鹃等奇花异草。
此外,还有大灵猫、苏门羚等珍稀动物栖息于此,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颜崆峒当时真的是如同牛嚼牡丹,取了关联物就溜。
此时通过西西的大范围扫描,她才发现这里的自然资源简直丰富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难怪大刘要带着球流浪”颜崆峒不由得感叹。
这些东西要是留在原地糟蹋,可不得心疼死。
虽然是个意外,但来都来了,总不能“一片云彩也不带”。
颜崆峒的直播小队顺着人流混进寺庙里。
作为“四大古刹”之一的国清寺,宣扬的佛法《法华经》是为大乘佛法:
宣扬菩提心和大智慧,强调通过智慧的引导去普渡众生,实现彻底的解脱和觉悟。
'教观总持'是天台宗的核心教义之一。
比起神州大地之外的地域,那些认同着更注重个人的解脱和涅槃的小乘佛法的地方。
这些经过神州本土化的宗教,适应了神州“兼济天下”的包容性,避免了陷入与其他宗教对立的境地。
兼收并蓄,去腐存精。
颜崆峒就待在众僧侣聚集讲经释义的大殿角落。
看着徐徐升起的香火气,听着这通过系统自动翻译的古言古语。
这所谓的'教观总持',其中“教”指的是佛教的教义和理论,“观”则是指修行者通过冥想和实践来体验和领悟这些教义的方法。
和最初从西边神秘东方大国传来的佛教版本不同。
“总持”在本土佛教中意味着总摄和维持所有佛法的智慧和能力。
因此,“教观总持”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修行的紧密结合,以及通过这种结合来达到佛教的最高智慧和觉悟。
“都是冥想,和瑜伽进入的状态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颜崆峒就在这样的气氛中,逐渐产生了这样的疑惑。
一场佛法讲下来,实打实的有近三天!
颜崆峒此时也刚刚从逐渐冥想的状态醒来。
过往想不通的一些事,以及之前产生的疑惑都似有明悟。
尽管佛教冥想和瑜伽冥想二者都有冥想的元素。
但佛教的观(冥想)更深入地探索了生命和存在的本质,追求根本的解脱和觉悟。
而瑜伽冥想更多地关注身心平衡和意识提升,是通往自我发展的路径。
两者在深度、目的和方法上存在根本差异。
颜崆峒之前听过一首叫《心经》的歌,里面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歌词就很有禅意。
睡不着或心烦意乱的时候总会找出来循环播放。
她后来才知道,这首歌取材自同为大乘佛法的《般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