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士子们年轻气盛,慷慨陈辞。这些表奏中,除了对立太子之事的论述,另有一些对朝政的议论,对时弊的不满……其中不泛跑偏主题言辞过激的论调。
圣上恼,令彻查,看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别有用心的人引导鼓动学子,以及营私结党等。
核查中,发现有份写有“不立三皇子,则上不圣明”的表书,被人认出字迹与季中平甚似。
——在立太子风波中,“立尊立嫡,三皇子乃国之正统”的说法力压群议甚嚣尘上,拥护三皇子者众,圣上早就不满,有意拿几个出头鸟作伐。
不过此时士子们早过了落第之初的情绪澎湃阶段,大多认命了,该出家出家该回家回家去了。少数滞留在京的,或攀学附塾以待来年,或各方打听交结以谋个谋士西席之类的糊口去了。换言之,学,潮早散了。
所以,如今要抓典型,其实不那么容易。可是大家又何必费劲去找别人呢?季中平多么现成不是么。
而做为毛阁老的门生,以及新女婿,季中平这般闹腾,他岳父大人知道吗?太令人浮想联篇了。
……由此,朝廷揭开了深查毛党的序幕。
季中平自然不认,毛阁老自然更不认。不过没关系,做官久了,有几个屁股干净的?只要上面有意思查办,东方不亮西方亮,总能揪出尾巴的……
毛阁老自己就深谙此道,知自己大势已去,便上书陈情告老。
圣上也没为难,一番君宽臣忠,一番翁婿情深,互诉衷肠之后,毛阁老携眷返乡。而季中平,看在毛阁老份上,看在皇后份上,看在与圣上一担挑份上,也没落罪,同样的携眷返乡。
自此,皇后娘娘成了拔毛孔雀,没了外家助力,立马老实了。
明玫却很是担心。这次把毛阁老一家,也弄得太不堪了些。还有那可怜的毛二姑娘,长得花儿一样啊,她又何辜?
皇后娘娘就算没了外家,但到底是皇后娘娘啊,她一个口谕,搬个臣工脑袋还是很轻松的,不管你官儿多高。她就算能看着父亲告老(确实挺老的),也能眼看着自己妹妹下半生就在乡下做地主婆么?
而霍辰烨,在此次的反毛运动中,能见到他影子的地方可不少啊。
霍辰烨哈哈一笑,表示这不过是君上意之所指,臣子剑之所向罢了。他身为臣子领命行事而已,半分也无关私怨噢。
这个明玫其实明白,说到底,毛阁老惹恼的是皇上,本来做为妻族,其势已令圣上心有忌惮,偏毛家还在储位上表现得积极抢眼,触了圣上逆鳞。霍辰烨是皇党,毛阁老动他,自是也会惹恼皇上。可她不明白的是,毛阁老混迹朝堂多年,怎么会这般没眼色这般找事儿?
霍辰烨说,毛家几个儿子都无长才,毛阁老又年事日高,眼年着告老在即后继无力,自想紧着铺好后路。所以行事才越发急燥沉不住气。
这次动他,也许是真觉得他不识抬举恼了,也许只是试探圣意,还也许,这事儿根本就是内宅娘儿们自以为是弄出的高明阵法。
谁知道呢,反正既然惹了他,还不兴他反击?有这道理?
如今毛阁老离京,毛家几个儿子最高不过四品,且是外官。京中****又经过一番洗刷,成不了气侯了。皇后娘娘拉笼武将不成,文臣的依仗也未必保得住,她若聪明,能依仗的便只有皇上,只有皇党。
再说朝中从来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是。
后来,霍辰烨找了个机会转呈了皇后娘娘一句安慰。他说,毛家势弱,没准正是三皇子之福。
话很浅显,却有失臣子分寸。或者皇后娘娘从中解读出了不一样的意思?反正,皇后娘娘随后宣了明玫进宫,待她甚是热情。
……朝中事儿好复杂,明玫表示咱不懂。她还是那般慢慢把府务移交到秦氏手上去,自己坐镇后方。理由是,她怀孕了。
这次从怀孕到生产,甚至到孩子一岁多,霍辰烨都常伴妻女左右,着实体验了一把养小儿的喜怒悲欢。明玫那时对数字上瘾,说两个兄长都六辈,她就叫六娘好了。被霍辰烨一口否了。然后退休老侯爷亲自给长房长孙女儿取个元字,小名元娘,大名霍元昕。
明玫对元字很敏感,偷偷笑说不如叫霍元甲好了,被霍辰烨鄙视。六一同学已经荣升新一届靖安侯世子爷,神气活现地给明玫上了一堂关于“昕”字美好寓意的课……
然后,终于,霍辰烨又忙起来,早出晚归,有时几天不见人影。不久后,朝廷下旨动兵,目标:周斯国。
据说,与北辰一战毕,封刀就做为粽子之一组团秘密潜入周斯国,探得对方敌情与机密无数。其中,北辰战败王子挞挞旦,正是逃往周斯国。据说周斯国王膝下无儿,三公主允文允武,立为女太子。
当年,在挞挞旦四处逃亡的日子里,与三公主有过一段旧情,后来挞挞旦以入赘驸马身份向周斯国借兵征伐大汤,败,北辰国灭。再后来挞挞旦想在周斯国再结势力,奈何周斯国安泰已久,军民皆无战意,加上他一个外来户,想要集结势力复国,难。
但挞挞旦一直在奋斗……
这正给了大汤休养生息的机会。如今,趁敌不强以灭之,正是好时候。
沙场点兵,霍辰烨是拉风的征西大将军。
临行前去辞别霍侯夫人,才知道霍侯夫人不知何时已经驾鹤西去。当然这都是骗人的说法,实际上她哪儿也没去,就死在一片草木灰中,已脱水干瘪快成木乃伊了。
霍辰烨看了看院内那两株可怜的小树撇嘴。树上无叶,树皮都剥落很高一段。——守门的两个婆子早不往院内送饭了,于是她是活活饿死的。
多好,落得干柴一般一段身躯,正好点火方便。
烁哥此次死求跟着他上阵去,为国杀敌什么的是对外的口号,烁哥跟他和父亲求告的是:“让我去拼些军功吧,让我为咱霍家出份力吧……。”
以前烁哥也想上阵杀敌,但那是少年热血。而如今拜她所赐,活得惶恐不已,不能为家挣功劳,便觉不安,甚至有罪。
命人白布裹了,通知近亲观礼。
讽刺的是,亲儿亲女,兄弟侄儿,都远远避在上风口,好像离得近些,就被沾染上些什么。并无一人想要一览那白布下的尊容。这就是她百般筹谋的结果。
最后还是霍辰烨上前去收骨灰,霍辰烁才跟了上去。然后骨灰入殓,霍辰烨报母丧。
上夺情,允其守完头七孝后出发……自此后一坯黄土,两下安生。
战事历时三年。然后双方重新划分了国界,各自重筑边防。自此,周斯,大汤和西羌,成三足鼎立之势。据说,经过此战,各方平顺,此后至少十年无战事。
霍辰烨归,一番封赏自不必说。霍辰烨扫北疆平西域功在千秋,可是他没有抬抬屁股升几级,而是另获封了一个侯爵,靖平侯。于是靖安侯靖平侯,一身双爵,另加封太子太保。
有同僚笑问靖平安侯是不是接下来该给次子请封靖平侯世子了?真是绝世好家长啊,之前为妻求,现在为子谋,建功为家人啊。霍辰烨客气表示:此乃上意,上意。
徐茂辉等死党甚至起哄:现在两个儿子都给谋好了前程,再生儿子可肿么办?
霍辰烨哈哈大笑:来得早有到得晚无,谁让他们到现在还不见影呢。那笑容溢满眉眼,柔慈一片。凶狠杀将此时,也不过是个恨不得给子女铺平一生路的宠溺庸俗傻二爹。
老爹二叔不在的日子里,六一六九除了习文习武,还要学理庶务,支应门庭,早被明玫拿来顶梁了。如今两人也算经历过些人情世故,都很稳得住。私下很淡定对老妈表示:荫恩极好,不过咱吃爹的饭不能丢爹的脸,咱要做有实力的二世祖……
霍辰烁此次也立战功,被封参将,正四品,驻守西疆边城。秦氏想跟着去,含含糊糊地提。霍侯爷说既然要去外地就任,干脆分家好了,反正霍家向来有早分家的传统。
霍辰烨表示,他得了爵位,财帛上多多分给烁哥儿一些。另外西部艰苦,宝哥儿留在京里更好些。一副全盘接手的样子。
秦氏心疼孩儿去西北吃苦,远离京城将来出路也不好,闻言大喜。大伯有心提携,那哥儿前程也不会差了。夫妻大表感激。
明玫完全没意见。只是秦氏已用得顺手,她走了,她又得找人协理家务,很有些舍不得啊。不过六一已是大孩子了,有些人家这般年岁的孩子已经订下亲事了。她是不是可以早点瞄个小媳妇儿好生调,教着?某无良老妈默默算计……
总之,终于四海升平,可以安享太平。
明玫的商业小连锁已经初据规模,发展良好。她时不时携家眷各处瞧瞧。年老色衰,日久情弛神马的,她不能坐等那一天的到来。女人嘛,还是得有自己的事情做,生命才精彩。
再一年后,霍家三房,霍辰烨爷爷的三弟,归宗认亲。原来分家之后,这位三太爷并非象传说中的那样隐居广东,而是携妻出海,捞财去了。这些年辗转各处,见识真是没的说,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稀罕事儿,听得一众人感叹不已。
倒是明玫,从中听到些熟悉的东西,让她振奋不已。
还有那两个从小长在国外的小不点儿晚辈,时不时的拽着久违的鸟语,也让明玫莫名的激动。
山的那边海的那边住着些什么?久违的记忆中的东西会不会在那里出现?
她热切的目光让霍辰烨攒眉不解(一点新奇见闻也不知是真是假,明玫不至于这般没见识啊),她偷偷和几个小屁孩用鸟语对话让霍辰烨凝眉沉思(他不信她说的已跟几个小家伙学会了几句鸟语之类的说法),当他看到明玫某次和小屁孩聊了几句之后眼睛湿润,他更深深地锁住了眉头……
巨轮靠岸,精美舶来品现身,霍家三房人的回归和见闻,都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哄动。朝堂上,是否重开海运又被拿出来重议,实际上朝廷也从来没真正停止议过,只是事关重大,从没议出什么结果罢了。
这事儿吧,主要大家都没去过,说不清外面的真假啊。
不过这次,讨论得异常热烈。
再半年,霍辰烨以身有伤病为由,请旨休养。然后这位侯爷撇下两个儿子,携娇妻幼女,隐身而去,淡出了京城人士的视线。
霍家人说,霍侯爷是寻访到了名医,去某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暂住,治病怡养去了。
但外间传言,说霍侯爷其实是领了秘旨,在某处为大汤秘密练养精兵呢。
而在遥远的某艘远洋巨轮上,某一家几口正在甲板上晒太阳。他们怀揣皇命,要到山水的另一端去探险,云游天下四海建交神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