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古今:探索科技与修行的奥秘
内观古今:探索科技与修行的奥秘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内观古今:探索科技与修行的奥秘 > 第十一章:《禅秘要法经》之中级观想(二)——观受是苦

第十一章:《禅秘要法经》之中级观想(二)——观受是苦

加入书架
书名:
内观古今:探索科技与修行的奥秘
作者:
不死蚕
本章字数:
12438
更新时间:
2024-11-18

在逐步适应并深入理解了“观身不净”这一中级观想之法后,苏然迎来了《禅秘要法经》里与之紧密相连且同样深邃的另一个中级观想——“观受是苦”。此前的种种修行体悟,如同为他铺垫的基石,让他怀揣着敬畏与好奇,准备踏入这又一充满挑战与启示的心灵探索领域。

那一日,禅修室内依旧静谧祥和,学员们整齐地坐在蒲团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也在为即将开启的修行之旅增添几分庄重的氛围。觉明导师双手合十,向佛像行了一礼后,转身面向众人,目光平和却透着深邃,缓缓开口道:“诸位同修,今日咱们要开始修习‘观受是苦’了。这一观想,是让我们去洞察世间一切感受的本质,无论这感受在平日里看似是乐是苦,其根源皆是苦,是无常变化的,若能通过观想体悟到这一点,便能在面对诸多境遇时,保持内心的超脱与平静。”

导师先是讲解了“受”在佛教教义中的含义,涵盖了人们内心所产生的各种感受,诸如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而这些感受往往是基于外界的因缘和合而生,并非是恒常不变的。

“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日里追求的快乐感受,比如品尝美食时的愉悦、获得成就时的喜悦,它们真的是永恒的吗?”导师问道,随后继续解释,“当美食吃完,那一时的愉悦很快就消逝了;成就带来的喜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新的挑战出现而渐渐淡去。而痛苦的感受,比如生病时的难受、遭遇挫折时的悲伤,更是折磨着我们的内心。所以说,这一切感受,从本质上来看,都是苦的体现,因为它们无法长久保持,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苏然认真地听着导师的讲解,心中思索着过往生活中的种种感受,一时之间,诸多画面涌上心头。他想起曾经在科研上取得重大突破时,那种兴奋与自豪充斥着内心,当时觉得仿佛站在了世界之巅,可没过多久,又投入到新的难题之中,那份喜悦便如泡沫般消散了,只留下继续攻克难题的压力。又想起曾经生病卧床的日子,身体的不适让他痛苦不堪,盼望着快点好起来,那种煎熬至今记忆犹新。

待导师引导大家进入“观受是苦”的观想状态时,苏然轻轻闭上眼睛,试着去回溯生活中的各种感受,按照导师所说,去洞察它们“苦”的本质。

他先从日常的生活场景开始观想,想象着每天清晨醒来,若是前一晚睡眠充足,会有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这在平常看来是一种乐受。可如今,他试着去剖析这种感受,意识到这份舒适只是暂时的,随着起床后开始忙碌一天的事务,这种舒适感很快就会消失,而且为了维持这种舒适的生活状态,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压力和琐碎之事,从这个角度来看,那最初的舒适背后其实隐藏着“苦”的影子。

接着,他又联想到在人际交往中的感受。和朋友相聚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那是快乐的时光。然而,每次分别时又会涌上不舍与淡淡的伤感,而且朋友之间偶尔也会产生误会或矛盾,那些不愉快的感受更是让人心里难受。即便是最亲密无间的友情,也充斥着这些起起落落的感受变化,而这些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产生的痛苦,不正说明了“观受是苦”吗?

在科研工作方面,这种感受的变化体现得更为明显。当一个实验项目进展顺利,得到预期的数据和结果时,团队成员们都会欢呼雀跃,可一旦后续的实验出现偏差,或者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之前的喜悦瞬间就会被焦虑和挫败感所取代。苏然深刻地体会到,科研道路上的这些感受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而每一次的低谷都让人备受煎熬,哪怕是高峰时的快乐也是转瞬即逝,本质上都是一种“苦”的呈现。

但在观想过程中,苏然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人的天性总是倾向于追逐快乐、逃避痛苦,所以当他试图去把那些曾经美好的感受也看作是“苦”时,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比如回忆起曾经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温馨节日,那满屋子的欢声笑语、浓浓的亲情氛围,在他心里一直是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要把这样的场景也归结为“苦”,实在是难以接受。

他的思绪不断地挣扎着,一会儿觉得导师讲的道理确实有其深刻之处,一会儿又觉得有些情感和回忆怎么能简单地用“苦”来定义呢?这种内心的矛盾让他很难专注地进行观想,杂念纷纷涌起,一会儿是那些美好的回忆画面不断浮现,一会儿又是对“观受是苦”这一观念的质疑在脑海中回响。

周围的学员们似乎也都陷入了类似的困境,有的微微皱眉,有的轻轻摇头,禅修室内弥漫着一种凝重且纠结的氛围。

觉明导师似乎早料到大家会有这样的反应,他轻声说道:“诸位同修,这‘观受是苦’的观念确实不易接受,因为它与我们平日里的认知大相径庭。但大家要明白,我们并非是要否定生活中的美好,也不是说不能去感受快乐,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认识到这些感受的无常和不可把控性,如此才能在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时,不被情绪所左右,保持内心的自在呀。”

苏然听了导师的话,努力调整着自已的心态,尝试放下内心的抗拒,以一种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那些感受。他告诉自已,就把这当作是一次对心灵的深度剖析,放下过往的固有认知,去探寻感受背后更深层次的真相。

于是,他再次闭上眼睛,回到观想之中。这一次,他不再纠结于那些美好的回忆该不该被定义为“苦”,而是着重去观察感受产生、变化以及消逝的整个过程。就拿和家人过节的场景来说,他仔细回想当时从期待节日的到来,到身处其中享受快乐,再到节日结束后的那种失落感,整个过程中,自已的内心状态是如何随着这些变化而起伏的,而这种起伏又给自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他发现,正是因为对快乐感受的执着和期待,当快乐消逝时,才会产生失落、不舍等负面情绪。如果能够一开始就明白这种快乐是无常的,或许在面对它的离去时,就能更加坦然地接受了。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观想,苏然渐渐能够以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那些曾经的乐受,承认它们背后隐藏着的“苦”的本质,即无常带来的无奈与心灵的波动。

随着对“观受是苦”观想的逐渐深入,苏然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他发现自已对各种事情的反应变得更加淡然了。

以往,若是计划好的出行因为天气原因被取消,他会懊恼不已,一整天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可现在,当类似的情况发生时,他在最初的一丝遗憾过后,很快就能调整好心态,心里想着这不过是一种感受的变化罢了,出行时的快乐是无常的,计划被打乱的不愉快也是无常的,没必要为此而陷入长时间的烦恼之中。

在面对他人的赞扬或者批评时,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或沾沾自喜,或耿耿于怀了。记得有一次,他在一场学术交流会上分享了自已关于禅修与科技融合的一些观点,会后得到了不少同行的认可和赞扬,换做以前,他可能会为此兴奋好几天,反复回味那些夸赞的话语。但这次,他只是微笑着感谢大家,内心却很平静,因为他知道这种被认可的快乐是短暂的,而且其本质也是无常的,更重要的是自已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和成长,而非外界的评价。

同样,当遇到别人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批评时,他也不会心生不悦或者急于反驳了。而是会认真思考对方的话,看看是否有值得自已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把这当作是一次提升自已的机会,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痛苦的冒犯。

在科研工作中,这种心态的转变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以前,实验失败或者项目遇到难题时,他往往会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觉得自已能力不足,对未来充满担忧。但现在,他明白这些挫折带来的痛苦感受同样是无常的,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寻找解决办法,情况总会有所改变。

比如,在参与一个关于新型能源材料研发的项目时,前期的实验结果一直不理想,团队成员们都有些沮丧,士气低落。苏然却安慰大家道:“大家别太灰心呀,这只是暂时的困难,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这些不愉快的感受,其实都是无常的。只要我们继续努力,调整实验思路,说不定很快就能有新的突破呢。”

在他的鼓励下,团队成员们调整了心态,重新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分析实验数据,查找问题所在,最终找到了关键的改进方向,使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

然而,“观受是苦”的修行并非一帆风顺,苏然在将这种修行感悟融入生活和科研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惑。

他发现,有时候过于强调“观受是苦”,会让自已在面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时,变得有些麻木,仿佛失去了那种纯粹去享受快乐的能力。比如和家人一起看一场精彩的电影,以前他会全身心地沉浸在剧情中,跟着角色一起欢笑、感动,可现在心里总会不自觉地跳出“这快乐是无常的,本质是苦”这样的念头,使得自已无法像以前那样尽情地投入其中,感受那份美好。

在科研工作上,虽然心态变得更加沉稳,能更好地应对挫折,但有时候又会缺乏那种为了追求成功而全力以赴的激情。因为知道成功带来的快乐也是短暂的、无常的,所以在一些项目中,动力似乎没有以前那么足了,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做着该做的事情,少了几分冲劲。

苏然意识到自已可能在修行的过程中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把对感受本质的洞察变成了一种消极对待生活和工作的借口。于是,他再次向觉明导师请教,希望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导师听了他的困惑后,微笑着说道:“苏然啊,‘观受是苦’是让你看清感受的本质,从而不被它们所束缚,但并不是要你摒弃生活中的美好,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呀。你要明白,虽然感受是无常的,但我们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依然可以用心去体验、去付出、去成长。就像看电影时,你可以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心里明白它的无常,这样既能充分感受美好,又不会在快乐消逝后过于执着而痛苦。在科研工作中也是如此,知道成功的快乐是短暂的,但我们依然可以为了探索真理、为了能给社会带来贡献而充满激情地去努力呀。”

苏然听了导师的话,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自已的问题所在。他意识到,修行的智慧应该是帮助自已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而不是让自已变得消极和冷漠。

从那以后,在生活中,当面对美好的事物时,他会让自已尽情地去感受那份美好,同时在心底留存一份对无常的警醒,这样当美好结束时,他能坦然接受,又不会错过当下的快乐。比如在欣赏一场美丽的日落时,他会沉醉于那绚烂的色彩和宁静的氛围之中,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而当太阳落下,天色渐暗,他也能带着那份美好的记忆,平和地回到生活中,继续前行。

在科研工作里,他重新找回了那份为了追求真理而拼搏的热情。每一次面对新的项目和难题,他都会告诉自已,虽然最终的成果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自已能够不断拓展知识边界,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这本身就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会像以前一样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与团队成员们深入讨论,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只是不再被结果的得失所左右,而是更注重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

随着对“观受是苦”观想的不断实践和调整,苏然越发觉得这一古老的修行方法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它不仅改变着自已对内心感受的认知,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已与周围世界的相处方式。

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他开始把“观受是苦”的一些理念分享给大家,当然,是以一种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有一次,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说起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总是源源不断,感觉快乐总是很短暂。

苏然便趁机说道:“其实呀,我们生活中的感受都是这样,快乐也好,痛苦也罢,它们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不能太执着于那些一时的感受,要学会在各种变化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呢。就像我们每次相聚都很开心,可分开时又会难过,但如果明白这都是正常的变化,下次相聚时我们就能更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啦。”

朋友们听了他的话,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点头认同,大家开始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已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闲聊,却因为苏然分享的修行感悟,变得更有深度和意义了,朋友们也都觉得从中学到了一种看待生活的新视角。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苏然更是将“观受是苦”与科研工作中的心态调整联系起来,做了一个简短的分享。他提到,科研工作者常常会面临实验失败的痛苦、竞争的压力以及成果能否得到认可的焦虑等诸多情绪困扰,但如果能从“观受是苦”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感受,认识到它们的无常本质,就能在科研道路上保持更好的心态,更专注于研究本身,而不是被外界的各种感受所羁绊。

他的分享引起了在场不少科研工作者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平时确实在这些情绪问题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却很少从这样的哲学思考角度去看待,觉得苏然的分享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助于保持科研热情和良好心态的方法。

回到家中后,苏然开始进一步思考“观受是苦”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价值。他查阅了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资料,试图从不同学科角度去分析这一观想方法的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观受是苦”有助于人们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韧性。当人们明白所有感受都是无常变化的,就不会过度沉溺于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也不会对正面情绪过度依赖,从而能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挫折,如亲人离世、失业等情况时,这种认知能帮助人们更快地走出痛苦,重新适应生活。

在社会学层面,它可以引导人们以一种更加平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差异与矛盾。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经历,而理解了感受的无常本质后,人们就能减少因观点不同、利益冲突等产生的纷争和对立,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理解包容的社会环境。

这些发现让苏然越发坚信古老的《禅秘要法经》所蕴含的智慧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它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潜在的联系和相互启发的可能。

在继续深入“观受是苦”的修行过程中,苏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在观想各种感受的无常本质时,联想到了量子物理领域中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原理。在量子世界里,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等物理量是无法同时被精确确定的,它们处于一种不确定的、随时变化的状态,这和人们内心感受的无常变化有着某种奇妙的相似性。

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借鉴量子物理中的一些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更深入地理解“观受是苦”以及人类的情感认知机制呢?比如,量子物理中通过概率波等概念来描述粒子的状态,那么在心理学领域,是否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去量化和描述人类的情感状态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苏然与一些从事量子物理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的朋友进行了交流探讨。起初,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很新奇,毕竟将古老的佛教修行观念与现代前沿的科学理论联系起来,跨度确实很大。

但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后,大家发现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比如,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基于量子概率模型的情感认知模型,通过收集大量的情感数据,分析不同情感状态之间的转换概率以及影响因素,就像量子物理中研究粒子状态变化的规律一样,以此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情感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机制。

这一跨学科的探索思路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一些科研团队开始着手进行初步的研究尝试,苏然也积极参与其中,提供自已在“观受是苦”观想中的感悟以及对情感本质的理解,协助团队进行模型的构建和数据分析。

随着研究的逐步推进,虽然还没有得出最终的、确定性的成果,但已经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潜在的规律。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外部刺激下,人们的情感状态转换确实呈现出一种类似于量子概率分布的特点,不同情感之间的转变并非是完全线性、可预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与传统的心理学认知模型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一发现不仅为心理学对人类情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也让苏然看到了古老修行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着去揭开,更多的学科领域等待着去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而自已所走的这条融合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却意义非凡,必将为人类对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变革。

在后续的禅修课程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