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
山里娃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山里娃 > 第42章 难启齿的尴尬

第42章 难启齿的尴尬

加入书架
书名:
山里娃
作者:
历历原上草
本章字数:
8150
更新时间:
2024-11-19

既然此次的外调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而且姜素群和文德云也认为华青山同志在政治历史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心情也就放松了下来。再也没有了急匆匆的计算时间赶路的必要。

在刘安杰领着他俩走上这更捷的小山包时,他俩也有了观山望景的心情。

脚下现在的这条路,其实是几座类似的小山包相互挤在一起肚皮挨肚皮自然形成的。

“右边这座高些的山,”刘安杰用手指着说:“这就是三岔口那座最后的一座山。它在外面把这些矮一些山挡住了。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儿有一条更近一些的小路。”

三个人站在这里东看看西看看。才发现山野间的花草树木竟然也是很美的。

“姜同志刚才在问的时候,我女婿不好回答。现在我讲给你们听好不好?”刘安杰小心的问。

上到山的半腰,往前面望去,虽然都是弯弯拐拐。但几乎都是平路。既然刘安杰主动提起,听一下倒也无妨。于是姜素群和文德云都说要得。

“大概是十一、二或十二、三年前,”刘安杰开始讲了。我们这里来了一群人。

其中有两个女的,其它四、五个是男的。这些人几乎都揹着背包。手里、肩上也扛着提着一些三角架或啥仪器。这群人在週围的山山岭岭,沟河池塘到处转了一遍以后就走了。

大概隔了十来天,这群人又来了。而且还添了十几个。

后来才听人说,这些人是到这里来拍电影的。前次来是选景,拍了不少这一带的外景。胶片冲洗出来以后,大家都觉得上阳坡,梅子村,吴家大院这一带很理想。

然后就同黄家俩兄弟商量。因为他们家只有兄弟两个人却有四间屋。就租了两间住男士和放仪器。其余的三女和剩下的男士就租住在小刘村和有空房的人家里。

开机试拍了一天以后。看胶片的效果真的不错。就决定正式开拍。就找到生产队的肖队长,请他帮忙找十来个群众演员。男女不限。

肖队长走门串户的去说了半天。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特别是女人。大家都不好意思抛头露面、害羞。

后来肖队长对大家说,去当群众演员,既不用说台词,又不要你唱歌跳舞。导演叫你站你就站,导演喊你走你就走。而且又不是白帮忙。凡是去参加了的,每人一天发十元的补助。

听说有钱,而且是每人每天十元。人们心动了。最先去的就有黄家俩兄弟,林老幺,李长顺和刘三秃五个男的和刘三秃子的老婆张水清,吴幺婶俩个女的。

导演和编剧都摇了摇脑壳说人太少了。其实导演和编剧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在这几个人中,除了黄家俩兄弟和李长顺三个人还看得过眼。其它林老幺长得跟猴子一样。刘三秃子和他的老婆张水清还有吴幺婶根本就不能上镜。

导演和编剧正想以人太少为借口今天暂时不拍了的时候,那个四十多岁的女化妆师在他俩的耳边说了一阵。这个女化妆师后来好像听人喊她是薛老师。

导演的眼睛是厉害的,早在薛老师跟他耳语前,导演在围着看热闹的、渐渐多起来的人堆中。已经物色到了七、八个男女。其中就有华老三和他的德蓉德惠俩个妹妹。

原因很简单。华老三的身高跟大哥一样都是一米八出头,只比华老二矮半个头。三十来岁,正是血气方刚,身强力壮的时候。

德蓉德惠俩姊妹也正值二十大几的青春年华,加上二人都没有出嫁。虽然是农村中人,也难掩女人应有的风采。加上她俩修长但健实的身材,两条黑亮的长辫和算得上漂亮的脸蛋,若在城市好的环境中陶冶一年半载,一定会出落得更加有气质和女人味。

既然化妆师也有相同的想法,导演就叫化妆师和助理去人堆里把自已物色的几个人和他俩也能看得上眼的人以及黄家俩兄弟和李长顺都叫过来。

化妆师和助理带到导演面前的人共有十三个人。六女七男。导演觉得人还是少了点。他跟化妆师和助理说,最好再找两个女的几个男的。

不一会儿,总算又找来了八个人。现在有八个女的十三个男的,一共二十一人。导演皱了皱眉头说,:“将就,将就。先站成三排试试。”

三七二十一。横排还可以,就是队伍短了一点。

“小杜,小杜。”导演把助理叫了过来:“你再去找两个三个年纪稍大一点的,下巴有点胡须的更好。”

不一会儿,曾毛头的爷爷,六十五岁的曾福泉,五十上下的肖长贵,和周开文也被助理请了过来。现在共有二十四个人了。

导演说:“这下差不多了。”接着,他对大家说:“乡亲们,我们请大家帮忙,是准备在这里拍几场外景戏。主要有水田栽秧,稻田收割,和送公粮三组镜头。在这三组主镜头中,我们可能还会有些小穿插,这就要看天气,看当时的情况来定。”

导演说:“比如第一组镜头‘水田栽秧’。其实用不了这么多人。要看我们能够租到的田块的大小,型状来调配用多少人,也许十来个。也许四五个。其它的人就可以同时拍‘稻田收割’。”

导演接着说:“只有在拍第三组镜头的时候用的人才会多一些。也会热闹一些。因为是送公粮。这就有点小要求。就是要求每一个参加的人都表现出高高兴兴、喜气洋洋的样子。我想,这一点不难做到吧?”

看见大多数人都点了点头,导演说::“虽然我只说了在拍第三组镜头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参加的人表现出高高兴兴、喜气洋洋的样子。其于那两组镜头,也希望大家能够显出高高兴兴的样子。因为在拍这两组镜头的时候,有不少特写。”

导演意识到可能有人不懂啥是特写。于是问道:“你们懂不懂啥是特写?”

果然,除了几个年轻点的,好些人都犹豫着摇了摇头。

导演解释说:“为了渲染劳动热情的气氛或喜获丰收的高兴。在拍摄的时候,对个别人的笑脸,优美的动作或姿势就会特别拉近镜头作放大处理或跟踪。”

导演接着说:“大家也别紧张。这其实并不难。只要你表现得很自然就可以了。”

导演接着又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就只需要在坐(在站)的各位。每人每天,不管当天你参没参加拍摄都有十元的补助。等会儿你们就到助理小杜那儿去报名登记。”

接着导演说:“明天,要是天气情况跟今天一样,我们就准备拍‘送公粮’。所以,等会儿报名登记完了以后你们大家都可以回家了。但是,请你们每一个人必须准备好两只箩筐,一根扁担。这应该没有问题嘛?两只箩筐一根扁担在农村应该几乎每家都有,对不对?”

可是,导演却看见好几个人在抠脑壳。

于是导演说:“若家里没有的,或烂了的。请你们能买就买,或能借就借。务必保证明天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挑着两只箩筐来的。而且,”说到这里导演停了一下,然后加重语气说:“每只箩筐里必须把谷子装满。再冒一点尖更好。”

啊!--- 啊?--- 几乎全都吼了起来。

导演笑嘻嘻的说道:“谷子装满了你们都能担着开跑吗?还要笑嘻嘻的?肯定不行。你们不晓得往箩筐里装谷草呀?谷草装个满筐。然后再把谷子倒在上面,还可以冒点尖尖出来。”

大家这才笑了。在小杜那儿报名登记以后各自纷纷散去回家准备道具。

按常理讲,一根扁担、两只箩筐在农村的每一个家庭几乎都应该是有的。

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且,这里是山区。山区与平坝地区的农村,由于地理地势的不同和环境的不同。两地的生活或生产工具都是不同的。

平坝地区的人搬运比较多或比较重的生活或生产物品时可以用车或挑担。只要两只箩筐的筐底离地面高十多公分就可以了。而在山区就不行。

平坝地区的人挖地,一般用夹耳锄或平口锄。山区人挖地就要用尖嘴锄。甚至还要用铁揪或钢钎。

所以,箩筐并非山区农家必备之物。山区农家必备的大多是背篼或揹架。

在招募的二十四名群众演员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就着急了。其中就有黄家两兄弟和华家三兄妹。

其它的人怎么解决每人两只箩筐的不清楚。清楚的是华家三兄妹为这事却急得团团转。

家中刚好有一半:三只箩筐。另一只没有底,实在不能用。因为明天就要用,华老三只好向大哥求助。求他立即去找老丈人刘安杰想办法。谁叫你是大哥呢?

‘父母不在了长兄为父,长姐为母。’华老大立即动身急走二十多里去上阳坡找老丈人想办法。吃过午饭以后,华老大用两根扁担挑回来五只箩筐。不是说好的只借三只吗?

华老大的脑壳可不笨呢。谁叫他每天每人要给十元钱的补助呢?

第二天,拍‘送公粮’的群众演员到齐了。一,二, 三...,小杜在点人数。华老三手心里捏出了汗。他耽心大哥这个编外人员要被赶出去。小杜说:人到齐了。刚好....,你是谁?

正在这时,骆秀芳说:“我大伯没有借到箩筐,他不来参加了。”

看着面前这个眼生的人小杜又问:“你是谁?”

“我是华青林。”华老三立即补充道:“我大哥就是来顶替他的。”华老三说。

莫名其妙的骆秀芳看了看华老三又看了看华老大。莫名其妙的小杜也看了看华老三又看了看华老大。但他说了一句:“好,等会儿来找我改名字。”

在导演的指挥下,先由剧组的俩男一女站成一横排,肩挑送粮担子示范给群众演员看,怎样走路,怎样甩手。面部表情应该怎样。然后那女的在前,俩男演员在后,表演如何前行。

示范完后,导演问大家:“你们行不行?”“行。”导演又问:“有没有信心?”“有。”

在小杜和三名剧组演员的调整下,二十四名群众演员排成了错位的两路纵队。

预备---,走!导演一声令下,两路纵队朝前走了。

嘻笑声、哄笑声里,从绿色铁皮传声筒中传出了导演的声音:“以尾变头。走回来、以尾变头。走回来。现在,听我口令:预备---,走!”

不一会儿,两路纵队离离拉拉的走了回来。在刚才出发的位置站住了。

“刚才,是我没有给大家交代清楚。”导演说:“所以,才会出现后面的扁担戳了前面人的背。还有两只箩筐搅在一起的情况。”

导演说:“再来一遍。脚长的,你就不要走得太快。个子矮一点的,你就走得稍快一点。大家前后的人要相互照应,不要走得太快。还要注意保持队形。好了,现在,再走两遍。走到刚才停的那个地方,还是以尾变头走回来。预备---,走!”

又走过两遍以后,导演说:“好。大家辛苦了。现在,休息十分钟。过后我们就正式开机试拍。”

啪,啪。导演拍了两下手掌:“请大家按刚才的队型站好。打起精神来。”

预备---,走!

两路纵队又走回来停住了。导演有点生气的说:“有的人为啥出发前不检查一下呢?绳口滑脱了都不知道?队型也是越走越乱。幸亏还没有正式开拍。现在,最后再练习一次。预备---------,走!”

两路纵队走回来停住了。

导演说:“化妆师,十五分钟内给预定的几个人化完妆。机器作开机前检查。电工检查发电机和电路。负责补光的检查线路。二十分钟后正式开机试拍。

接下来导演对群众演员说:“请大家最后再检查一次。”

小杜领着两个人一边理着电线一边朝前头走了。发电机哒哒哒的响了几声以后变成了静音。但红色的指示灯亮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