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在河西部署多支部落军队,分散于各战略要点,形成防御体系。霍去病率汉军骑兵迅速进击,六天内转战河西匈奴五国,以长途奔袭和快速突袭战术突破防线。
在离焉支山一千多里的皋兰山下,双方展开激烈遭遇战,霍去病身先士卒,汉军奋勇杀敌,喊杀声与马蹄声交织。
最终汉军大获全胜,杀敌八千九百多人,俘获匈奴浑邪王子、相国、都尉等重要人物,缴获大量物资和牲畜,并且夺走了匈奴祭天的核心道具祭天金人。
沉重打击匈奴在河西势力,振奋汉朝军民士气,也让匈奴意识到汉朝军事威胁已至河西。
同年夏天,第二次河西之战打响。
鉴于第一次河西之战后匈奴在河西仍有军事力量,汉武帝发起此次战役,此时匈奴警惕性提高、防御更严。
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主将,与合骑侯公孙敖率部从北地郡出发,另有还有郎中令李广、卫尉张骞率部从不同方向配合,汉军总兵力数万人。
匈奴加强防御,集结军队,利用地形在重要通道和据点布防。
行军中,公孙敖迷失方向,未能如期与霍去病军会合,李广部因张骞部未能按时出塞,被左贤王的部队包围,激战二日后,直到张骞部赶到,匈奴左贤王才解围而去。
这里就要提一下卫、霍与李家之间有着复杂而悲剧性的纠葛。
公元前 119 年的漠北大战,飞将军李广因迷路延误战机后羞愧自杀。
李敢从李广部下处听闻此事与卫青有关,虽卫青决策致李广所部迷失方向并非故意,但李敢年轻气盛、鲁莽冲动,未究真相便冲入卫青大营痛击卫青,卫青因心怀愧疚且为人宽厚而选择隐忍,未向汉武帝告状。
霍去病作为卫青外甥,得知此事后对李敢怀恨在心,认为其行为是对舅舅的挑衅和对军令的蔑视。
公元前 118 年,李敢随汉武帝和大司马霍去病在甘泉宫狩猎时,霍去病趁无人之际暗箭射杀了李敢,汉武帝知晓后为包庇霍去病,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伤而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权力斗争和个人恩怨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两位杰出将领一死一犯错,令人惋惜,也成了后世争议的话题。
霍去病果断独自率部前进,实施大纵深外线迂回作战,先渡黄河,北越贺兰山,穿越沙漠,绕道居延海后南沿弱水经小月氏,再转向东南深入匈奴境内 2000 余里。
在祁连山地区,汉军突袭匈奴防守薄弱处,匈奴仓促应战,在汉军强大攻势下阵脚大乱。
此役汉军俘虏酋涂王,降伏敌众2000余,杀敌30000余人,自身损失约十分之三。
两次河西之战的胜利,使汉朝完全控制河西走廊,得以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打通与西域联系,为丝绸之路开辟和发展奠定军事基础,同时大大削弱匈奴整体实力,改变汉匈攻守易形的战略态势。
两次河西之战后,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队损失惨重,领地大量丢失。
匈奴单于因此对他们极为恼怒,欲召回并处死二人。
浑邪王和休屠王知晓后,为求自保,决定向汉朝投降。
然而,在投降过程中出现变故,休屠王中途反悔,浑邪王为保计划顺利实施,杀了休屠王并兼并其部众。
当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率领汉军渡过黄河接应时,浑邪王的部众看到汉军,许多人不愿投降,纷纷逃窜。
霍去病见状,立刻骑马冲进浑邪王大营与其会面,稳定局势后,为防止更多人逃跑引发更大混乱,果断杀掉了企图逃跑的八千多名匈奴军士,以立威震慑众人。
最终,浑邪王成功带领自已和休屠王的四万余部众(号称十万)投降汉朝。
浑邪王到达长安后,汉武帝大喜,赏赐他数十万钱财,并封其为漯阴侯,赐予一万户封地,其手下四个小王如呼毒尼等也都被封为列侯。
同时,汉武帝将浑邪王部众安置在陇西、北地、朔方、云中、代五郡设立的属国,让他们保留自身习俗。
这一系列事件巩固了汉朝在河西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为打通西域道路奠定了基础,也极大地影响了匈奴内部,加速了匈奴的分化和衰落。
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匈奴将根据地迁到漠北,但仍不时南下掠夺。
汉武帝为彻底击溃匈奴,派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精锐骑兵深入漠北。
霍去病从代郡出发,走东路向漠北进军。
他在离侯山、弓卢水击败匈奴后,向狼居胥山发起猛烈的攻击,取得斩虏70400余人、抓获匈奴头领三人的战绩,使匈奴左部势力基本消失。
此后,他在瀚海与卫青军会师,并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仪式,在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这便是“封狼居胥”的典故。
而“封狼居胥”成为了华夏古代军事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象征着武将的伟大战功和至高荣誉,也成了后世每一位军人所向往的传奇境界和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漠南无王庭。
此役基本解除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威胁,汉朝边境安宁,在汉匈关系中占据战略优势,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交流融合,中原文化也得到更广泛传播,深深扎根于周边民族的心中。
朝堂之上,汉武帝还在为这位军事奇才规划着更宏伟的蓝图;民间,百姓们传颂着他的故事,将他视为大汉的英雄和希望。
然而,命运似乎也嫉妒霍去病那如璀璨星辰般耀眼的光芒,不愿让这样一位绝世神将在人间停留太久。
他就像是命运为了扭转汉匈战局而降下的神将,如今使命完成,便迫不及待地要将他召回。
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 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
汉武帝赐谥号“景桓”,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令他陪葬于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由于《史记》对其死因的记载较为模糊,仅用一个“卒”字简单带过,所以关于他的死因也存在多种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