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回到家中时,师娘王氏早已将午饭准备妥当。不得不说,师娘王氏着实细心,她考虑到陈初一刚刚离家,心情或许仍有些低落,于是每天都想方设法地变换着花样,制作各种美味佳肴。
今天的午饭格外丰盛,每一道菜都倾注了师娘的心血,陈初一吃得格外舒心,心中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
用过午饭后,陈初一主动帮着师娘收拾碗筷。师娘王氏欣慰地看着他,眼中满是慈爱。
郭秀才和郭林则在一旁讨论着上午的课程内容,以及陈初一的学习情况。他们意识到,陈初一虽然基础薄弱,但他的学习态度十分积极,这让他们对陈初一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午饭后,郭秀才连午休都顾不上了,径直拉着陈初一前往书房。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蒙学书籍,递给陈初一,说道:“小一,你来看看这本书,试试能不能读出来?”
陈初一前世虽说没有系统学过繁体字,但也不是完全没见过。一些字形相近的字,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自学完《蒙求》。
陈初一接过书,应道:“是,先生。”随后便开始朗读起来。只是书中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略显吃力,而且偶尔还会有一两个不认识的字。
好在郭秀才在一旁适时提醒,陈初一便用手比划着,将这些字牢记于心。没过多久,陈初一就把这本书读完了。
郭秀才在一旁惊讶地问道:“小一,你老实跟我说,你以前是不是开过蒙?”
陈初一脸带诚恳地摇了摇头,回答道:“先生,我以前只是自已自学认了些字罢了。”
郭秀才听后,若有所思,接着又抽出一本书递给陈初一。陈初一接过书后,再次认真地诵读起来。和之前一样,遇到不认识的字,郭秀才会在旁边给予提醒。
然而,让郭秀才感到意外的是,当再次遇到同样的字时,不用他提醒,陈初一已经能够准确地认出来了。
就这样,一本接一本的开蒙书被陈初一读完。当最后一本书也读完时,郭秀才已经惊得目瞪口呆!他原本准备给陈初一进行的开蒙教育,似乎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宣告结束了。
郭秀才仍不甘心,又问道:“这几本书你真的都会读了?”陈初一点点头,自信地说道:“我已经能背诵了。”
说完,他合起书本,流利地诵读起来。郭秀才彻底惊呆了,他已经麻木到不知该作何反应,只是愣愣地坐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
最后,他无奈地摆了摆手,示意陈初一先出去,他觉得自已需要一个人静一静,好好消化一下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
下午时分,阳光依旧炽热,陈初一他们来到了学堂。此时,学员们已陆续抵达,学堂内渐渐热闹起来。郭秀才打开大门后,便径直回到了自已的休息室。
陈初一到了自已位置刚坐下,隔壁桌的一个同学便把头探了过来,说道:“你是陈初一吧?你是先生家的亲戚吗?我叫甘雨声,家在县城城南,以后咱们可以做朋友吗?”
陈初一微笑着回应道:“甘同学你好!我很高兴能和你成为朋友。我家在北水村,并非先生的亲戚,我是先生收的弟子。”
甘雨声有些疑惑地说:“弟子?我们不都是先生的弟子吗?既然你和我做朋友了,那以后我们可要一起上茅厕。对了,我家是开酒楼的,明天我给你带些好吃的。”
陈初一听了,有些哭笑不得。
不多时,上课的时间到了。郭秀才手持戒尺,稳步走进教室,随后课程便开始了。
圣贤书中的知识博大精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内容也颇为枯燥。但陈初一深知,为了能在这个世界拥有一个稳固的身份,为了自已的前程,他必须咬紧牙关,专心听讲。
好在陈初一天赋异禀,有着过目不忘、过耳成诵的本领。即便有些内容暂时还无法理解,他也能先将其牢记于心。正所谓基础不够,天赋来凑。
课间休息时,陈初一被新朋友甘雨声拉着一起去上茅厕。在这途中,他们又结识了两位新朋友,曹明和马汉飞。
曹明的举止略显轻佻,给人一种“骚”的感觉;而马汉飞则是个十足的话痨。仅仅一个课间的时间,马汉飞就迫不及待地将城南的一桩趣闻告诉了陈初一。据他说,卖肉的胡屠夫常常骚扰城南卖豆腐的寡妇。曹明听闻后,兴致勃勃地与他约定,等休沐的时候,让马汉飞带他去偷看那寡妇,顺便还把陈初一和甘雨声也叫上了。
陈初一对此颇感无奈,他心里想着,这学堂里的生活还真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不过,他也明白,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结交朋友是很重要的,或许通过这些朋友,他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适应这里的生活。
回到教室后,陈初一继续认真听讲。他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让自已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而他的这些新朋友,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但也为他的学堂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和乐趣。
上课后,郭秀才引领着学生们诵读了一段《论语》,并详细阐释了其中的含义。随后,他布置了一些背诵与抄写的课业,便宣布下课了。
陈初一回到家中,此时师娘王氏早已将饭菜备好。用过餐后,陈初一同郭秀才等人一同进入书房自习。确切地说,郭林是在自习,而陈初一则是在学习。
进入书房后,郭秀才首先对陈初一进行了一次“摸底”测验。结果发现,陈初一的记忆力超群,几乎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但他的书法和经文释义方面则表现得较为一般。
毕竟,无论是今生还是前世,陈初一与四书五经的接触都颇为有限。前世在孤儿院长大的他,更是连毛笔都未曾有机会练习。
郭秀才拿出一本书,教陈初一诵读了一遍,接着为他讲解了书中内容的释义。随后,他让陈初一拿出毛笔,在一块石板上沾水,一边抄写一边练字,毕竟在这个年代,纸墨的价格昂贵,能省则省。师兄郭林则在一旁自行安静地看书学习。
郭秀才坐在凳子上,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陈初一的天赋着实惊人,这种天赋仿佛是专为科举而生。
然而,这种天赋也极易让陈初一生出学习上的倦怠情绪。毕竟,对于学习的内容,他只需看一遍便能牢记于心,如此一来,他可能就不会深入地去探究学问,而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要知道,学问之道博大精深,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