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小初一即将年满四岁。
这一年,北水村迎来了农家肥的推广,粮食获得了丰收,村民们的脸上绽放出许久未见的灿烂笑容,人人都喜气洋洋。
小初一家也因此受到了村民们更为尊敬的对待,村民们遇见小初一家时,总是面带笑容热情地打招呼,那笑容中甚至蕴含着几分感恩之情。
这一年里,无论家人去哪里劳作,都会把小初一带在身边,哪怕是盛夏那炽热的骄阳高悬天空,也从不将他们分开。
毕竟小初曾经有过让人不太放心的行为,所以必须时刻让他处于家人的视线范围内,这样才能让大家安心。
也是在这一年,陈初一的父母开始逐步地教导他各类种地的本领。
从这一刻起,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便逐渐离他而去。
从此,他要慢慢地跟着父母学习种地,如同其他农民家孩子一样,踏上这条既定的道路。
从最简单的环节开始,他要将种地这一每个农民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一点一点地学扎实。
这个学习的过程将会贯穿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青年时期…直至将这门技能深深地烙印在骨子里,使之成为自已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最后保障。
哪怕朝代更迭,哪怕四处漂泊,只要能找到一块土地,就能生存下去!
在这一年的时光里,小初一施展着软磨硬泡的功夫,终于让爷爷帮他制作一些竹工艺品。
爷爷凭借着精湛的手艺,精心打造出了十多二十个精美的竹制品。
那一个个笔筒,纹理清晰,线条流畅,仿佛在诉说着竹子的故事;茶杯垫则小巧玲珑,编织得细密而均匀,给人一种精致的美感;茶叶罐造型古朴,散发着淡淡的竹香,让人仿佛能嗅到其中茶叶的芬芳;书箱设计巧妙,既实用又美观,彰显着独特的韵味;果盘宽敞大气,能够容纳各种水果,为桌面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插花瓶形态各异,有的简约素雅,有的则富有艺术感,为鲜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舞台。
小初一看着这些精美的竹工艺品,心中充满了喜悦,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找个合适的机会,跟着爷爷进城,进行一次尝试性的售卖,期待着这些竹工艺品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认可。
当新一年的豆芽菜买卖拉开帷幕,小初一总算又一次成功混入了进城的队伍之中。
他将自已这一年间悉心收集的各类物件尽数取出,哪怕是一些小小的玩具也未曾遗漏,物件堆得满满当当。
无奈之下,他只得唤来小姐姐帮忙。年近十岁的小姐姐对这个弟弟着实宠爱有加,毫不犹豫地帮他将东西收拾妥当。
次日,小初一与挑着一小担小竹具的小姐姐,跟着爷爷和老爹一同进城。
母亲则跟在后面不停地叮嘱着,直至他们走出了村门口。路还是那条熟悉的路,然而今年的小初一已然能够独自走完这段路程。
这一年里,他不断跟着家人到地里劳作,虽说被太阳晒得肤色略显黝黑,但身体却变得格外壮实。
那座一成不变的城门矗立在那儿,城门口的两个兵差依旧是那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城门上的“清水县”三个大字,历经长年的风吹雨打,已然变得模糊不清。
进了城门,先是前往李老头那儿交付了豆芽菜,而后朝着卖竹具的那条街道行去。
此处早已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农用竹具堆积如山,将街道塞得满满当当。
小初一拽着爷爷的衣角,把爷爷拉到一个靠近路口的外围之地,张罗起摊位来。他并未如爷爷那般直接将竹具放置于地面,而是取来老爹的箩筐,倒扣在地上,这才把自已带来的小玩意儿摆在竹筐之上。
紧接着,他又是一阵高声吆喝,帮爷爷售出了几件竹具,然而自已的竹具却是一件都未卖出。旁边的小姐姐见此情形,都替他着急呢!
老爹轻声嘟囔了一句:“臭小子,净瞎折腾!”爷爷则眯着眼睛,满是宠溺地看着小初一,并未言语。
将近一个小时过去,小初一远远望见两个中年文士从街角缓缓走来。他赶忙振作精神。
走在前面的中年文士身着一件青衣儒衫,看上去不到三十岁,下巴蓄着一缕漂亮的短须。后面跟着一位身着灰白色衣服的中年人,看样子像是管家之类的角色。
两人行至小初一的摊位前停下,青衣文士弯下腰,仔细挑选起这些小物件,小初一赶忙在一旁介绍起来。青年文士挑选了一个竹编装纸盒、一个笔筒、一个笔架,还有几个小巧的物件。
他笑着说道:“甚是不错,颇具匠心。”小初一报出三百文的价格,这可把老爹和爷爷都惊到了。中年文士也不多言,直接转身向管家要了 5 两银子(为了偷懒,以后就用银子来替代铜钱了)递给陈初一。
小初一顿时愣住了,他们这小本买卖,哪有那么多钱找零呢。青衣文士也瞧出了小初一的困窘,说道不必找了,过几日再送这样的十套到城北的一处宅子,他要带回京城送人。
就这样,不到半天的时间,小初一的小物品陆续售出,价格约是爷爷所售竹具的十倍左右,当真是收获颇丰。
七天以后的一个清晨,阳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小初一跟在爷爷和其他人的身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带着爷爷这几日精心加工完成的小巧精致的竹具,按照地址缓缓前行。
不多时,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出现在他们眼前。那是一面朱红的大门,鲜艳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
门口左右两侧,矗立着一对高达一米多的石狮,它们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庄重与神秘。近丈高的围墙向两旁延伸出去数十米,给人一种深宅大院的感觉。
门房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他面容憨厚,眼神中透着一丝精明。小初快步走上前去,礼貌地跟他道明了来意。那汉子听后,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很痛快地转身进去通报了。
没过多久,就有一个衣着整洁的下人快步走来,引领着小初一行人进入大院里面。
踏入府中的正门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影壁。
这座影壁高大而雄伟,宛如一道屏障,将后面的风景巧妙地遮挡起来,给人一种欲扬先抑的感觉。众人绕过了影壁,便来到了正堂前院。
前院的地面皆以青石铺就,石板平整光滑,缝隙细密,看上去十分精致。院子两边摆放着各种盆景,这些盆景形态各异,有的如苍松翠柏,挺拔秀丽;有的如奇峰怪石,独具韵味;有的如繁花似锦,绚丽多彩。微风拂过,枝叶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府邸的故事。
陈初一本以为至多是管家来接待自已一行人罢了,未曾想竟是那日的青衣文士接见了他们。
青衣文士面带笑容,对爷爷言道:“劳烦诸位一路舟车劳顿,这些东西着实不错,极具创意,我此番省亲回京,正好可带回去赠予亲朋好友。”
当他得知这些东西皆为小初一的创意后,大为惊讶,未曾料到这个看上去肤色略黑的小孩子竟如此富有灵性。
他询问小初一是否读过书,小初一赶忙回应道:“未曾读过,家中并无书本,只是自已从别处自学了些许字。”
青衣文士又考验了陈初一几个简单的问题,陈初一都能对答如流。最后青衣文人说道:“日后有机会定要读书,读书方能明事理。”
随后,他从旁边架子上取了一卷《蒙求》递给了小初一,接着吩咐管家收下小初一他们带来的竹工艺品。小初一赶忙道谢,小心翼翼地捧着书卷,跟着管家缓缓退至门外。
这想必是小初一来到这个世上所见到的第一本书了,着实无奈,在这个世界,书本极为珍贵,买书并非他现今的家庭所能承担得起的。
陈初一缓缓走出那扇朱红大门,眼神中仍带着几分恍惚。
他的脚步略显沉重,仿佛还沉浸在方才的经历中无法自拔。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已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那青衣文士为何会对他另眼相待?不仅如此,文士还特意提点了他一番,甚至送了他一卷书。
在这个年代,书无疑是极为珍贵的奢侈品,这一卷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小初一送来的那些小竹具。
回想起方才的情景,陈初一心中依旧忐忑不安。
老爹整个人都懵了,全程紧张得一句话也不敢说。而他的爷爷,在面对这种情形时,也表现得有些不知所措,状况并没有比他好到哪里去。
似乎在底层百姓的心中,在面对官员、士子这些身份高贵的人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压力。这种压力仿佛是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而这,或许正是传统的阶级观念在作祟,这种观念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人们紧紧束缚,让底层百姓在面对上层阶级时,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敬畏和自卑感。
回到家中的小初一终于搞清楚,青衣文士赠予他的这卷书乃是一部蒙学典籍。虽说此书并非他所期望的历史方面的书籍,这让他略感失望,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尽管书中有些繁体字小初一并不认识,然而通过反复琢磨,他大致上还是领会了这本书的含义,只是尚有寥寥几个字他未能辨识,他只得将其记下,待有合适时机再向他人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