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
林奇摇摇头:“刚才说了,那样的文章,至少也得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才能写得出来,我可没有那个本事。
乔亚楠同学,你未免也太瞧得起我了。”
“你不承认就算了。”
乔亚楠微微一笑:“反正我知道,肯定是你写的。”
“你不要栽赃陷害哈!”
“哼哼……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对别人说的。”
“真不是我写的。”
“好好好,不是你写的,可以了吧?”
“你看你这笑眯眯的表情,分明还是不信。”
“现在这样,面无表情,可以了吧?”
“这还差不多……”
林奇满意地点点头,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准备写稿子。
这节课是郭有良的《宏观经济学》,适合创作,争取两节课加起来写够两千字,狂挣一百元!
至于那篇文章。
当然是他的手笔。
既然董文旭找茬了,他就必须也有所行动。
把新买的录音机交给李康去录音,只能算是防御反击的手段。
而这篇文章,则是他的进攻手段!
目前来看,不仅让董文旭的精神和名声备受打击,还让董文旭挨了顿打,效果还不错。
也不枉他昨天特意去两公里外的打字社把这篇文章打印出来,并且天没亮就跑来学校贴在了经济楼门口的宣传栏上。
距离上课时间还有三分钟。
郭有良抱着教材和教案,拿着教鞭,走进了教师。
“都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他笑呵呵地问道。
“老师,贴在咱们经济楼宣传栏上的那篇文章,您看了吗?”
“那篇《炮轰董文旭》!”
有学生大声问道。
“我倒想看看,但可惜没有你们年轻力壮,挤不到前面啊。”
郭有良说道:“不过,董文旭的那篇文章,我倒是看过。批评他的这篇文章,我也零零星星听到了几句……”
“老师,您是什么样的观点?”
“全面私有化,是否真的是错误观点?”
“董文旭这种人,是不是可以被视作卖国贼?”
众人七嘴八舌地问道。
“我的观点,也是反对全面私有化的。”
郭有良说道:“全面私有化的缺陷有很多,不论是从理论上来讲,还是从现实角度出发,都是不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的。
因此在我看来,它确实是一种错误观点。
不过仅仅因为这种观点,就给人扣上卖国贼的帽子,倒也大可不必。
理不辨不明嘛,进步往往都是在争论中实现的。
董文旭同学的基础经济学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只不过在这件事情上的理解和观点有失偏颇,并不是什么太严重的问题……”
其实,他个人向来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全面私有化观点的。
今天听到了那篇文章中言辞犀利、逻辑清晰的一些语言,简直大呼过瘾,甚至打算等人少了,拿家里的照相机来拍个照,回去好好研读一番。
可惜,还没来得及做这件事情,那篇文章就被董文旭死掉了。
刚才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气得在心里对董文旭大骂一通!
他是不喜欢董文旭的,不仅是因为董文旭的这种观点,更因为身为经济学系主任的他,对董文旭讨好曹晓婷和曹冠林的种种行径有所了解,并极为不齿。
想到这样的人将来可能会在曹冠林的提携下,成为自己的同事,他就觉得心烦!
但是。
这些念头,只能在自己心里想想。
在学生们面前,他还是要劝导大家情绪稳定,不要说一些过激的语言、做过激的事情。
“好了好了,咱们都不聊这件事了。”
他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严肃道:“现在开始上课!”
周末。
林奇去报社送稿子、领稿费。
上次说让张萌一起去领稿费,后来一想才意识到,张萌的稿费得到下个月才能领。
这也让他松了口气。
之前说要带着张萌一起去领稿费的时候没有考虑太多,这眼看要去领了,他才突然意识到,如果张萌和他一起去领稿费,岂不是就会知道他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了?
以《明朝那些事儿》现如今在学校里的火爆程度而言,一旦身份曝光,他恐怕是要“永无宁日”了。
还好,张萌这个月不能领稿费。
下个月不叫她一起了。
来到东庆日报社。
进大楼的时候,林奇突然想到了吴明轩说的,希望他下次再来到东庆日报社,可以先去自己那里坐坐,而不是直接找宋金水。
可是……找吴明轩,实在没什么事可做。
还是去找宋金水吧。
来到《东庆晚报》编辑部,敲门进去。
宋金水看到林奇到来,脸上顿时浮现出灿烂的笑容,起身招呼道:“林奇来了啊,快请坐!”
编辑部里的其他人也纷纷热情地向林奇打招呼,态度要比以前更加友善得多。
《明朝那些事儿》连载至今,已经差不多一个月了,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并在口口相传的情况下,吸引了不少原本并非《东庆晚报》读者的人买报阅读。
迄今为止,《东庆晚报》的销量《明朝那些事儿》连载之前,已经增加了两万多份!
就在昨天,江映臣副社长特意来到他们编辑部,对他们近期的好成绩提出了表扬,并透露,他们编辑部会是这个月的“优秀编辑部”。
整个东庆日报社,大大小小的编辑部一共有十几个,想要拿到优秀编辑部的荣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饶是《东庆晚报》在东庆日报社内属于大型编辑部,一年也只能拿到一到两次优秀编辑部。
今年他们已经拿过一次了,原想着不能再拿了,没想到现在又是一次。
而且,《明朝那些事儿》的名气还在继续增长,报纸的销量也在持续攀升,假如以后销量再增加两三万份,说不定他们还能再拿到一次呢!
优秀编辑部,不仅仅是一项集体荣誉,也意味着他们这个月可以拿到一笔额外的荣誉奖金。
更意味着,他们编辑部的每一个各人,在年底评选进、优秀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机会获评,从而再次拿到一笔奖金,并且有利于以后的升职进步。
可以说,好处多多。
这些好处,都是《明朝那些事儿》带来的,是林奇“赐予”他们的。
这让他们见了林奇,怎能不热情?
“林老师,快请坐!”
之前见过面的那位刘记者直接帮忙搬了张椅子,放在宋金水的办公桌旁,请林奇坐下。
并且称呼也从以前的“林奇”,变成了“林老师”。
“谢谢。”
林奇道声谢,坐下来,取出自己最近几天写的稿子给宋金水:“这段时间比较忙,没写太多,只有两万多字……另外还有朋友的一篇稿子,辛苦你看一下。”
“可以可以。”
宋金水笑呵呵地接过去,道:“我们已经调整了更新安排,每周更新五天,周三、周四不更新。
说起来,其实哪怕是每周两万字,这创作速度也已经十分惊人了。
通常情况下,别人连载小说,除非是已经提前写好了全部或者绝大部分内容,否则往往都是每月才更新一次的,最快也是每周更新一次。
像你这种,可以每周更新五天,甚至每天更新的情况,实在是罕见至极!”
“不能一概而论。”
林奇笑道:“《明朝那些事儿》写的是明代历史,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和资料,我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出来,而不需要自己去动脑构思剧情。从这方面来说,创作难度要比原创小说要低不少,所以创作速度快一些,也实属正常。”
“你太谦虚了。”
宋金水笑道:“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历史讲得那么鲜活生动、风趣幽默,却又同时能够对历史人物和故事进行深入剖析,并把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哲思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读者听,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不知道,近几天,我们收到了几份稿子,都是在模仿你的文风。
什么《清朝那些事儿》、《唐朝那些事儿》,但他们写的明显不如你。
要么就是写成了严肃的历史教材,要么写成了不着边际的戏说演绎。
你在《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所展现出的那个度,其实是很难把握的,而这也说明了你不但文采出众,而且历史功底十分扎实。”
“谢谢宋主编夸奖。”
“你这次来,主要目的不是送稿子,而是领稿费吧?”
宋金水笑呵呵道。
“主要是不想麻烦宋主编,要帮我签字代领,还要给我送过去,太辛苦了,我不好意思。”
“得了吧,平时怎么不见你往来送稿子?”
“宋主编这话可不对,如果我没来送稿子,这《明朝那些事儿》是怎么刊登在《东庆晚报》上的呢?”
“呃……倒也对,哈哈……哎,不过,你当时可是奔着吴明轩去的!”
“你就说稿子有没有落在你手里嘛。”
“那倒是,哈哈,不说了不说了!”
宋金水摆摆手,站起身来:“走,我先带你去领稿费。”
“好。”
林奇也站起来。
“叮铃铃——”
就在此时,编辑部里的电话响了。
“肯定是《明朝那些事儿》的读者来电,你信不信?”
宋金水指着电话,对林奇笑道。
“不会这么巧吧?”
林奇笑道。
“巧?”
宋金水摇摇头:“这不是巧,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现如今,我们每天能接到上百个《明朝那些事儿》的读者来电。
最夸张的时候,两个小时都不带停的,我们负责接听电话的同志嗓子都聊哑了……”
“喂?”
此时,电话旁边的一名编辑拿起了电话。
“按开免提。”
宋金水说道。
随着那名编辑按下免提键,对面传来了一道男人的声音:“请问是不是《东庆晚报》编辑部?”
“是的,这里是《东庆晚报》编辑部。”
“哎呀,还真是……”
男人的声音激动:“我这是头一回给报纸编辑部打电话,没想到还真有人接……”
“当然了。”
编辑笑呵呵道:“我们在报纸上留下的电话号码都是真实有效的,您按照号码打来,就是我们编辑部……请问先生打电话来,是有什么事情呢?”
“我是想说一下,你们报纸上登的那个《明朝那些事儿》真不错啊,我特别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