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这么夸张吗?”在艾尔咨询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孟欣欣和我谈论着我的这篇分析报告。她一边看着报告内容,一边说道:“这牙视可是全国最头部的互联网公司啊,能有这么复杂的事情?我不懂商业分析,也不知道这些数据是什么意思,但只看结论,就够吓人的了。”
“这个你放心,我既然能找到这些问题,就肯定是有坚实的数据支撑的。我干了15年风险管理,干的就是给企业挑毛病的事情,这个轻车熟路。这些内容肯定经得起推敲,没问题。”我略显得得意的笑着说道。
“好家伙!这要是运作得当,估计真是一颗重磅炸弹啊。”孟欣欣面带佩服的神情,看着我说道。
“你对这个碰瓷对象也挺认可的?”我试探着问道。
“是的!这个目标还是挺好的。一方面互联网现在是全社会最热的行业,关注度高。另外一方面嘛,这互联网行业的老板,大多数是知识分子起家,相对还算有些底线,不太会出现极端的人生安全问题。值得一搞。”孟欣欣若有所思的说道。
“那接下来要怎么做?”我带着期待的神情问道。
“这个就是我的特长了。我已经有了系统性的计划了。哈哈哈。”孟欣欣自信的说道。
接下来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了下一步的碰瓷计划。
………
其实这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牙视,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第一、 业务营收数据存在重大虚假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披露的营业收入增长情况与各类业务订单的增速,存在很多矛盾的地方,另外公司营收增长迅速,但公司存货却很大,周转率非常低。 在存货巨大情况下,他们的收入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第二、 公司流动性有可能出现很大的问题。我将公司过去数年的现金流量数据进行了彻底的展开与重构,想看看企业资金运转的真实情况。
不细拆还真是很难发现,公司虽然每年的现金流都是正的,但其结构极其畸形。经营现金流少的可怜,公司疯狂投资扩张,用的资金都是来自于融资。
在过去,这家公司的现金流大部分来自于股东投资。但近几年情况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股东投资的资金增速已经明显有所下降。而通过各种形式的借款,却出现井喷式的爆发。比如银行贷款,民间融资,发行结构性融资产品等等。
这表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预期发生了变化,投资变得较为谨慎。而公司未来维持高速发展,只能通过各种借款来维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各类借款中,有不少的实际利率超过了年化36%。这样的高利贷他们都敢去借,可见公司的流动性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第三、 公司利润水平存在较大的水分。公司的净利润水平要远远高于同业对标的公司。那么为什么同类型的公司和他们差的这么多呢?不合理!
经过仔细的分拆,可以发现公司的研发费用、管理费用都低的吓人。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互联网公司,如果没有研发的持续投入和支撑,他们又是靠什么来保持竞争优势呢?
另外公司合计大约有两三万员工,而整体的管理费用却非常的低,这些人都不要干活的吗?都不吃不喝,都是白干活的活雷锋吗?这显然不合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公司的财务费用是-10%。而这些财务费用中绝大多数是借款付出去的利息。而公司正在承担着巨大的利息成本,而财务科目为什么是个负数?难道这些借钱的金主们都是雷锋?不但不要利息,还要倒贴10%的利息,给这家公司吗?这不是搞笑呢吗?
其实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公司是通过一些财务技巧,将本该费用化的利息,进行了资本化处理。所以在财务费用中,现实的是负数。
如果将相关的利息进行费用化还原,那么公司的实际净利率要比同行业低很多很多。所以他们的盈利能力,蕴藏着巨大的水分啊。
如果说以上三个问题,是大部分企业都可能存在的问题,也算不上重大风险隐患。那么第四个问题,则无疑是一颗巨大的炸弹了。
第四个问题是,我严重怀疑,牙视的老板——“中国乔若思”贾长亭先生,在最近五年,一直在大量的转移的资产,掏空上市公司的现金。
这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应收账款上。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应收账款本来就不算很多。但这五年来,牙视公司的应收账款增长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一个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应收款呢?
我开始在财务报表的各类明细中去寻找答案。这些应收款,有一部分是牙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的子公司进行的关联交易。被计入了其他应收账款的财务科目。
这本身就很值得怀疑!上市公司的钱通过关联交易,去了非上市的子公司的口袋里。而非上市公司不需要对外披露财务信息,那么这些钱又去了哪里?就很难知道了。
而非关联的应收款,为什么又是如此巨大呢?我又进一步的分析了下去。牙视公司应收款的对手方,真是五花八门,什么类型的企业都有。
我将这些对手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们从股权上倒真的看不出有什么关联。似乎都是彼此独立的公司。
但我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对一些重要的应收款的交易对手进行了详细的信息查询。终于在一些细节里,有了一些非常重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