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阳在第二日的午后时光中,悠闲地享用完一顿丰盛的午餐,随后沉浸在一个小时的宁静休憩之中,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恢复与调整。
之后,他便迎来了数联二试这一场智力与意志的双重考验。
与前一天紧张而有序的氛围相似,考生们被要求提前十五分钟步入那庄严的考场,他们各自忙碌着,整理文具,调整心态,静静地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一声铃响。
两点整,伴随着考场内整齐划一的信号声,数联二试的大幕正式拉开。
王晨阳早已是蓄势待发,他双手稳稳地接过试卷,目光扫过,只见上面仅列有三道题目,然而监考老师却毫不吝啬地分发了三张宽敞的草稿纸,这无声的举动似乎在暗示着这些题目背后所蕴含的深邃与广阔。
第一题,是一道关于几何的题目,它稳稳地占据了15分的分值。
紧接着,是一道代数题,同样以15分的姿态傲视群雄。
而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道压轴的纯数列计算题,它独自揽下了30分的重量级分数,成为了全场考生瞩目的焦点。
在这数学竞技的舞台上,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悄然存在:分数越高,意味着挑战的难度也就越大。
那道看似朴素无华的数列题,实则隐藏着最为艰巨的考验,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等待着勇敢者去攀登。
王晨阳深吸一口气,笔尖轻轻触碰纸面,他的解题之旅就此开启。
第一题,虽然被标记为试卷上最简单的一题,但其难度却足以让全国99%的考生望而却步。
这,无疑是专为那些数学天才精心打造的试炼场!
试卷上,一个直角梯形与正方形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复杂的几何图案。
P、M、Q三条线条在图形外延伸,它们如同迷宫中的线索,等待着考生去探寻。
题目要求证明这三条线能相互垂直于梯形,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梯形与正方形的交错,线条繁复,交点多达十二个,构成了一幅既复杂又迷人的几何画卷。
仅仅是想象这幅图像,便足以让人的头皮发麻,更别提去解开这个谜题了。
“这出题人也太狠了吧,简直就是不给学渣留活路啊!”王晨阳环顾四周,只见同学们的表情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唉声叹气,无不透露出绝望与无奈。
然而,对于王晨阳而言,这道题目虽然棘手,却仍在他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他迅速而动,寥寥数笔,第一题便迎刃而解。
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五分钟。
紧接着,第二道代数题也未能构成障碍,仅仅三分钟,答案便跃然纸上,如同魔术师手中的魔杖,轻轻一挥,难题便烟消云散。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那道价值30分的数列题,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岳般横亘在他的面前。
这道题目,不仅分值高,而且难度极大,宛如一道天堑,等待着勇敢者去跨越。
王晨阳环顾四周,只见周围的同学们一个个眉头紧锁,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抓耳挠腮,显得异常焦虑。
他不禁苦笑,高手的孤独,大抵如此。
然而,就在下一刻,他愣住了。
这道数列题,竟然异常棘手!题目要求证明:当p小于2的(2的n+1次方)次方时,Mp中有2的(n+2)次方减去n再减去2个素数。
这简直就是一个数学迷宫,让人摸不着头脑。
“呃……这简直是周氏猜想的变体!”王晨阳喃喃自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尽管他嘴上嘀咕着不信,但心中却无比清醒。
他确信,这份试卷的出题人,正是那位在数学界享有盛誉的李易峰教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考试,就是专门为他准备的试炼场!
面对这道难题,王晨阳并没有选择放弃。
他迅速打开自已的系统仓库,取出那张珍贵的卷轴——那是他平时努力学习、积累知识的见证。
他轻轻地捏下卷轴,就在这一刻,学术的殿堂仿佛为他开启了一扇微光之门。
周氏猜想的理论知识如洪水般汹涌而来,将他淹没。
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概念、公式、定理,此刻仿佛都变得清晰起来,成为他攻克这道难题的利器。
与此同时,在监控室内,李易峰正通过摄像头密切关注着王晨阳的一举一动。
那道关于周氏猜想的题目,是他临时添加进去的,目的只有一个:磨砺王晨阳的意志,让他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坚韧不拔。
华夏大地从不缺少天才,但放眼全球,华夏科学家在学术界取得卓越成就者却寥寥无几。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许多天才过于自负,眼高手低,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攻坚克难的勇气。
王晨阳,作为京城这一代最耀眼的数学新星,李易峰自然不希望他重蹈覆辙,沦为平庸之辈。
李易峰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王晨阳面对难题时的窘迫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小家伙,这下傻眼了吧?周氏猜想这道题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攻克的。”他心中暗道,但眼中却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他相信,王晨阳一定能够克服这道难题,展现出自已真正的实力。
“组长,你就不怕他受不了打击吗?”一位中年评委苦笑着问道。
原本二试只有两道题目,而最后这道题目却是李易峰力排众议、执意添加上的,只针对王晨阳一人。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王晨阳的一次巨大考验。
“玉不琢,不成器。”李易峰微笑着回应道,“他或许能成为我们京城第二个周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