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嘴唇微微翕动,轻声诵读着书上的内容,那声音犹如潺潺的溪流,轻柔而连贯。
左手不时翻动着书页,动作轻盈而又小心翼翼,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王振瑜和王昌泰自从到县里念书后,就去书肆里承接了抄书的活计。
每天晚上回到家中,他们一边专注地抄书,一边认真地背诵。
按照王振瑜的说法,这样既能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又能够挣钱,简直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王昌泰房间的书架上,满满当当摆放着的全是他一笔一划亲手抄写的书籍。
嘿,这便是家里有好几位读书人的绝妙好处啦,只需支出一本书的银钱,就能让好几个人都将书收入囊中。
此前,王振瑜和王昌泰从蔡耀强那里得来的银两,绝大部分都如流水般花在了购置书籍上头。
要知道,买书是件极为费钱的事。在这儿,区区一卷书就得耗费一两银子。
她清楚地记得,王振瑜曾经咬牙买下一本《孟子》,此书总计十四卷,好家伙,足足花去了十四两白花花的银子。
更不要说什么孤本、善本之类的古籍,更是有价无市。
提到蔡耀强,王羽娇就想笑。
蔡耀强是村长的长子,和她二叔王振瑜岁数相当。自小起,村里人就时常把他们两人拿来作对比。
无论是在学堂里的功课表现、考试成绩,还是在家中帮衬长辈做事的勤快程度,亦或是与邻里相处时展现出的品德素养,都成了大家比较的内容。
尤其是进入蔡家族学念书以后,两人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
王振瑜头脑聪慧、机敏灵活,且学习勤奋刻苦,因而常常能收获夫子的赞扬与夸奖。
而蔡耀强则较为顽皮淘气,时常与同窗们嬉笑玩闹,甚至还捉弄夫子,其课业成绩自然可想而知。
村里人向来热衷于传播八卦,并且对读书出色的人极为羡慕。在对王振瑜极力地大肆夸赞之时,也顺带将在学堂里调皮捣蛋的蔡耀强加以贬低。
这一类的闲话传到蔡村长的耳中之后,竟然演变成了“蔡耀强连给王振瑜提鞋都不配”这样的说法。
一向将面子视作天大之事的蔡村长,认定蔡耀强给自已丢尽了脸面,所以一回到家中,便不由分说地将蔡耀强狠狠地揍了一顿。
后来,渐渐演变成只要王振瑜受到夫子夸奖,蔡耀强就必定会挨揍的局面。时间一长,蔡耀强便对王振瑜心生记恨。
蔡耀强在族学里天天找王振瑜的麻烦,后来王昌泰去念书,也受到了蔡耀强的针对。
在王振瑜成功考过童生试的那次,蔡耀强的遭遇最为凄惨,被打得三天都没能出门。
后来族学停办,众人都前往县里读书。王振瑜和王昌泰双双考上了县里首屈一指的山河书院,蔡耀强却名落孙山,为此又挨了一顿揍。
蔡耀强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使出大招。他要将自已挨揍的根源彻底铲除,断掉王振瑜的科举之路。
于是,他花了大价钱请来几个混混,埋伏在王振瑜和王昌泰回家的途中,企图将他们的腿打断,如此一来,他们便无法继续参加科考。
没错,他甚至连王昌泰也不肯放过。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想。他找来的几个小混混不仅没能伤到二人,反而自已被打伤了。
蔡耀强难以置信王家叔侄如此能打,他觉得是那些小混混为了骗取他的钱财,所以出工不出力。
于是,他再次不惜花费重金,请了三个在县里混得风生水起、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出手。
这次,他紧紧跟在后面,满心期盼着一定要看到王家叔侄的凄惨模样。
然而,他严重高估了那些大人物的武力值。仅仅几个回合下来,他请来的大人物便纷纷倒在了地上。
“这算哪门子的大人物,竟然如此弱不禁风?难道,我又一次被骗了?”他满心狐疑,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
王家叔侄怎会如此身手不凡?他们不应该与他一样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吗?难道长久以来,他们一直深藏不露、刻意藏拙?
想到此处,身子藏在大树下的蔡耀强,顿时害怕得浑身如筛糠般颤抖起来,冷汗不住地从额头、后背涔涔渗出。
他刚小心翼翼地准备转身逃跑,却冷不防的对上两双冷漠的眼神。
王振瑜双手抱胸,向前一步,冷冷地说:“蔡耀强,这个结果你看着满意吗?”
蔡耀强身体一颤,强装镇定地说道:“我……我只是路过,对,路过。”
王昌泰嘲讽地笑了笑:“路过?那你的意思是说这三个人与你无关喽?”
蔡耀强眼神闪烁,支支吾吾:“这……这与我无关,我根本就不认识这几个人,你可不要随便的攀咬人。”
王振瑜嘴角扬起一抹不怀好意的笑容,说道:“本来呢,念在咱们同村的情分上,如果这三个人与你有关,我们也就大人大量放他们一马。既然你说不认识他们,那我们只好报官处理了。”
此时,躺在地上的一个地痞流氓忍不住开口:“蔡耀强,你别装了,明明是你花钱雇我们来的。”
另一个地痞流氓也跟着抱怨:“就是,现在事情搞砸了,你还想撇清关系,没门!”
第三个地痞流氓一脸懊恼:“早知道这事儿这么棘手,给再多钱也不来,真是倒霉。”
当蔡耀强听闻王振瑜提及报官之事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而当听到那三个毫无义气的地痞指证自已时,他的身子更是摇摇欲坠,几近瘫倒。
望着王家叔侄二人冷漠的面容,蔡耀强不知怎的,一股难以言喻的委屈猛地涌上心头,眼泪就像决堤的江水般疯狂泉涌而出。
他硬撑着身子,歇斯底里地嚎哭着:“这些年我实在是太委屈啦,就因为比不上你们,我就经常挨我爹的打骂,被村里人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