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哀牢山木头人(三)
又过几天,张伦找来两名当地的科考队员。
二蛋不解,张伦便对他说:“池峰他们之所以深入哀牢山,是因为哀牢山腹地这两年突然长了一棵参天巨树,本来他们也想派人去调查,凑巧了,池峰他们刚好赶上,这么长时间,他们不回,科考队也感觉他们出事了,这不,听说我们要深入哀牢山,他们也派人来参加。六弟!你看我们这点人可行,要不要再找几人?”
“人多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再说,我们此次目的是救人为主。”
“他们会不会……”张伦又说。
“不好说,没见到他们之前,一切都是未知。”
二蛋又看了一下张伦在地图上标的位置,那里在哀牢山中心,正好辐射整个区域。
几人商量一下,准备了一物资,还特意多准备了一些食物,物资众多,他们只能买了一头毛驴驮着。
刚入哀牢山,有两名科考队员,再加上贾壮这对山林熟悉之人,倒还顺利,只是这里的地形复杂,林密灌木多,特别是这里的天气,刚刚太阳高挂,转眼山雾弥漫,紧接着就是小雨淅沥,就是穿上雨衣,雨鞋,也让人感觉浑身湿漉漉的,宛如泡在了水中,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好不容易挨到夜幕降临,他们升起篝火,烤干衣物,这山中潮湿,温度又高,躺下就是一身汗,蚊子叮咬更是让人无法入睡。
他们索性围在篝火旁,无事,二蛋便对年长的科考队员张想说道:“张大哥!你年纪长一些,在这里熟悉,能给我们讲讲哀牢山里的故事吗?”
张想看看众人,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这里,便说道:“好吧!闲来无事,我就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几年前,有两人误入这哀牢山,在这山中迷了路,他们没有什么准备,没过几天就有一人患病离逝了,人死总是要入土的,另一人便挖了一个坑,将他草草掩埋,没有同伴相随,在这里又不知东南西北,这人也就失去了找寻出路的勇气,索性在掩埋那人旁边搭起了临时住所,希望能有人找到这里将他解救。
白天他在附近找些野果或是捉一些小动物为食,夜晚就睡在住所内。
到了第三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从睡梦中醒来,却闻到了一股腐臭的味道,一转身,只见一具腐尸就躺在自已身边。
他吓了一跳,看那腐尸,竟是他死去不久的同伴,尸身腐烂,奇臭难闻,他跑到同伴所埋的地方,那里已经被人挖开,尸体不见了。
他把同伴掩埋,在附近找了许久,没有人,也没有什么大型动物。
他奇怪不已。
第二天,他从睡梦中醒来,同伴的尸体又躺在了他身边,他一时愣在了那里,然后又跑到所埋之地,那里依旧被挖开,尸体依旧不见,看那土被挖的痕迹,倒像是人用手挖开的。
“难道这里除了他,还有别的人?”
他又扩大了搜索范围,还是没有人,连人生活过的迹象都没有了。
他坐不住了,也睡不着了,一个人挨到天亮,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呆了一夜,他太困了,就睡着了,等他醒来,同伴的尸体依旧在他身边。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
他想起了哀牢山种种奇怪的传说。
“难道传说是真的?难道山鬼在跟他再开玩笑?……”
他看屋内,屋门寂静的可怕,仿佛有着幽灵存在,窗外有着不规则的枝杈,那是不是山鬼故意的摆弄。……
他只觉得自已不能再呆在这里了。
他逃离了这里,在山林中跌跌撞撞,好在一天后,有人遇见了他,当时,他的精神也处在崩溃的边缘,人已经奄奄一息。
他好了之后,向人说起这事,大都不信,却引起一位科考人员的注意,事后,据我们科考人员推测,他可能食用了山林间的一种果子,这果子能控制人的神经,让人做出一些臆想中的事情。”
“张大哥!你说这是真的吗?”二蛋问道。
“当然是真的,只不过这人没几年就死了。”
“那他服用的果子是什么?”
“臆想果!是从古书上找到的,可是我们从来没在这哀牢山找到过。”
“难道那人不能带你们找吗?”
张想笑了笑,对二蛋说道:“你还是对这里不了解,就是你在这里转上一圈,要想再找到你的出发点,就已经不可能了。”
他说这话,旁边另一位科考队员李浦点点头。
就连贾壮也说:“是这样的,这里奇怪的很。”
听他们这一说,二蛋更觉这里神秘了。
几人在天亮前小睡了一会儿,接着又向哀牢山腹地前行。
贾壮在进哀牢山之时,便把他那只猴子放了出来,这小家伙在众人前攀树而行,有什么毒虫,野兽,倒是提前给众人提了个醒。
越往里,山路越崎岖难行,那带来的小毛驴,也在一处小峡谷中跌落,摔成了重伤,不能前行,几人只能解下它身上的物资弃它而去。
快到夜晚时,几人找到了一处山洞,有了这遮蔽之所,加上这两天的劳碌奔波,几人很快便睡着了。
入夜,那只小猴子叽叽喳喳,几人睡得太死,却没人听见起来查看。
到了天亮,二蛋从小帐篷中走出,只见洞口处有一物正躺在那里。他警觉,唤醒其它之人。
其他之人来到近前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张想还蹲下身子,“是我们昨天丢弃的那头小毛驴!”
“不可能!”贾壮说道:“昨天,这小毛驴摔得不能站立,怎么还会跟随我们来到这里?”
二蛋蹲下身,“张大哥!会不会是它服用了你所说的臆想果,跟随我们而来?”
“那臆想果古书上对其有描述,这一路,我也曾注意过,跟本就没找到。再说,昨天,它摔得那么重,我也觉得它不可能走到这里。”
“有没有这种可能,我们当时看它摔得重,其实并没有那么重,它缓了一缓,凭借最后的体力走到了这里。”
张伦这样说,众人也没有在反驳,似乎同意了他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