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皮子张抖搂着手里的蓝色蒙古袍对尹良灵说:“要说好看,肯定是貂皮大衣好看,但要说是保暖,在咱们北方这还得说是蒙古袍暖和。
他们家常年给我做皮袍子,刚刚给的就是手工费,这都是山羊皮的,您上手摸摸,毛梗紧密,皮子也更厚实。这还有羊羔皮的,保暖性也不错,还更柔软轻便一些。”
他这么说主要也是因为尹良灵穿的就不像是富贵人家的少爷,估计貂皮大衣是买不起的,还不如给顾客推荐实惠点的羊皮产品。
尹良灵看看这个,喜欢。看看那个也不想放下。最后闭眼入。
最后他要了顶灰兔皮的帽子、一件山羊皮的蒙古袍,袍子的面是深蓝色的,据说还是洋布,耐脏抗磨。一件羔羊皮的半大衣,蓝布面的,也不显眼。
一双羊皮靴子,一双棉靰鞡,另外还在老板的极力推荐下要了一双毡嘎达(用毡子擀制的靴子,防寒保暖效果一流)和两双毡袜。一共花了尹良灵二十三块大洋。
老板会做人,又送了他一副兔毛的大手套,外带一副毛袜子。尹良灵在现在这没有双11的时候,也当了一把剁手党。
他背着老板给匝好的灰布大包袱,这会儿他就想找个背静的地方把包袱收到空间里,他还要继续逛街,这么沉他可背不起了。
往前走了几十步就是一家日式小酒馆,旁边正好是一条细长的小巷子,尹良灵看了看就朝着巷子里走去。
看看左右没人他就悄悄的把包袱收到了空间里,正要转身出巷子就听到了几声女子的挣扎尖叫声。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尹良灵经历了他在原来的现代社会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事情,他的警觉性已经全部被激起。就像那把辛大年送的枪,他现在已经时刻揣在怀里。
他从怀里掏出枪,靠着墙边踮起脚向前走过去。
转过拐角就看见,一辆马车静静的停在巷子后面,刚刚从皮子张店里出来的那个蒙古大汉已经满脸是血的躺在地上,昏迷不醒。不知道是中弹了,还是被打晕了。
那个蒙古族的小姑娘惊恐的在哭叫、挣扎,两个鬼子士兵正在嬉笑的扒小姑娘的袍子,嘴里还真的喊着“花姑娘”。最可恨的是还有一个汉奸在旁边跟着调笑:“这小姑娘皮子可真白呀!”
我日你娘的!尹良灵的怒火瞬间到了天灵盖。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忍受不了的。
尹良灵闭了一下眼,平稳一下心中的怒火,然后双手持枪,稳稳的瞄准那个在扒小姑娘袍子的鬼子。
砰!枪响!鬼亡!
那头小鬼子后背冒出一朵好大的血花,身体瞬间就倒伏在小姑娘身上,惹来小姑娘又一声尖叫。但她的尖叫声被旁边鬼子和汉奸的尖叫声给打断了。
“八嘎!”旁边的鬼子愤怒惊恐的大喊,慌张的从肩上甩下来三八大盖,还没等拉开枪栓,又是一声枪响,倒在了尹良灵的枪下。
那头汉奸瞬间滑跪,双手高举,“好汉,好汉别杀我,我就是给皇军,呸!”说着扇了自已一个巴掌,“给鬼子们带个路,领他们到窑子里找窑姐儿,我没做啥恶事啊!好汉爷饶我一命吧!”
又是一个“带路党”,这样的人尹良灵怎么可能饶他一命,枪声响起,很快这个汉奸就抽搐着不动了。
枪声一响很快就会有警察署的人过来,死的是日本人,宪兵队也会惊动的。
尹良灵知道现在时间是最宝贵的时候,他一把拽起来躺在地上的蒙古壮汉,勉强拖着放到了马车上,亏得他现在体力比常人大了不少,要是以前他说什么也是拖不动这样的壮汉的。
又比划着让小姑娘上车,小姑娘很是机灵,她掩上自已的蒙古袍,几步就跳上车。
也幸亏小姑娘穿的是蒙古袍。穿过蒙古袍的都知道,它不仅是偏襟,而且扣子还多,最重要的是用长长的黄绸子充当腰带,绕好多圈缠在腰间,这也导致那两个日本鬼子纠缠半天也没得手。
“出城、回家!”尹良灵把缰绳递到小姑娘的手上,对小姑娘说。他不会蒙语,也不知道小姑娘能不能听懂他说的话。
而且郑家屯他是初来乍到,哪是哪都搞不清楚,别再把马车赶到宪兵队门口去。
小姑娘的汉话也说的不好,但是经常和父亲一起进城来卖东西,还能懂一点简单的汉话,“回家”这个词她显然听懂了。
“嗯”她用力的点点头,一抖缰绳马车已经应声缓缓起步,随着她挥鞭,马车已经快跑起来。
尹良灵假装从怀里拿出来了一瓶酒,这实际上是从渡边商行里收来的。
她把酒倒在了壮汉头上,想着把伤口清理一下,顺便擦擦血,没想到壮汉受到酒精刺激,竟然疼醒了过来,伸手就抓住尹良灵的手腕,怒瞪了大眼。
驾车的小姑娘瞥见她爸醒了还想要摔救命恩人,赶紧制止,“阿爸,恩呢必写......恩贤珲舒达。”翻译就是:阿爸,不是这个人,中间巴拉巴拉解释,最后总结这是个好人。
看着壮汉放下手,眼里的愤怒变成了热情,尹良灵猜到是小姑娘解释清了事情的原委,却没想到自已被小姑娘认定成了好人!
“谢谢!救命大恩!我的家去吧。”壮汉是会说一些汉话的,语序可能不太好,但表达出来的热情是十成十的。
尹良灵摇摇头,“血擦干净,先出城!”她比划着对方的额头,对方额角有一个深深的伤口,皮肉都外翻,看样子像是被枪托砸的,估计当时他是被砸晕了。
对方显然听懂了,跟小姑娘说了几句尹良灵听不懂的蒙语,就见小姑娘从怀里给了一块旧手绢,然后开始挥鞭催促马车再快一点。
壮汉用酒浸湿了手绢擦干净额头的血迹,然后从怀里掏出来一个黄纸包着的小包,打开来瞬间发出淡淡的香味,是香灰。
这是爷俩进城时去喇嘛庙给家里人求来的,现在他自已倒是先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