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队伍在为坚守与转移做两手准备之时,日军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场大规模的总攻。日军指挥官深知抗日队伍虽遭受重创,但仍具有顽强的抵抗力,若不将其彻底消灭,后患无穷。
日军的情报部门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侦查,他们派出大量特务和侦察机,试图摸清抗日队伍的准确位置和行动规律。这些特务伪装成各种身份,在村庄和山林中活动,与当地的汉奸勾结,收集一切可能有用的信息。同时,侦察机频繁在据点上空盘旋,尽管抗日队伍设有伪装和隐蔽措施,但仍面临着被发现的危险。
在日军的军事部署方面,他们从周边多个据点调集了兵力,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等。步兵部队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着重训练山地作战和协同作战能力。炮兵部队则对火炮进行了精心调试和校准,准备了大量的炮弹,涵盖了高爆弹、燃烧弹和烟雾弹等不同类型,旨在对据点进行全方位的火力覆盖。装甲兵的坦克和装甲车也进行了维护和升级,在车身加装了更厚的装甲板,提高了防护能力,同时对武器系统进行优化,增强了火力。
日军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将总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火炮和轰炸机对据点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轰炸,摧毁抗日队伍可能的防御工事和隐藏地点,同时制造混乱,打乱抗日队伍的部署;第二阶段,步兵在装甲兵的掩护下,从多个方向朝据点发起冲锋,采用波浪式进攻战术,逐步压缩抗日队伍的防御空间;第三阶段,特种作战部队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从据点的薄弱环节渗透,直捣抗日队伍的指挥中心,企图一举消灭抗日队伍的核心力量。
抗日队伍通过多种渠道察觉到了日军的异动。百姓们向抗日队伍报告了日军频繁调动兵力和出现大量陌生人的情况,情报人员也截获了一些日军的通信信息,虽然信息并不完整,但足以让抗日队伍意识到危机的临近。
顾长安立刻召集全体队员召开紧急会议。他面色凝重地向大家通报了日军可能即将发动总攻的消息,并强调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兄弟们,日军这次是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之前的努力不能白费,要让日军知道,我们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在顾长安的指挥下,抗日队伍迅速行动起来。首先,他们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派出更多的侦察人员,扩大侦察范围,试图获取更详细的日军作战计划。这些侦察人员深入敌后,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他们义无反顾。有的侦察员潜伏在日军据点附近,连续数日观察日军的兵力调动和装备情况;有的则伪装成日军士兵,混入日军队伍中,获取内部情报。
同时,抗日队伍对据点的防御进行了最后的完善。他们在据点周围设置了多层防御体系,第一道防线是地雷阵和铁丝网。地雷被巧妙地埋设在日军可能进攻的道路上,有触发式地雷和遥控式地雷,以应对不同的情况。铁丝网则设置在据点前沿,高度和密度都经过精心设计,防止日军轻易突破。第二道防线是战壕和掩体。战壕纵横交错,形成了复杂的防御网络,队员们可以在战壕内灵活移动,躲避日军的火力。掩体则用石块、沙袋和木材加固,能够抵御日军的炮弹碎片和轻武器射击。第三道防线是据点内部的核心防御区,这里设置了关键的火力点,神秘武器被集中部署在这些火力点上,同时,还准备了大量的燃烧瓶和手榴弹,作为近距离防御的最后手段。
此外,抗日队伍还制定了应对日军不同进攻阶段的策略。针对日军的轰炸阶段,他们准备了多个地下防空洞和隐蔽所,在轰炸来临之际,队员们可以迅速撤入这些安全区域。在日军步兵和装甲兵冲锋阶段,各防御区域的队员将按照预定的火力计划进行射击,重点攻击日军的装甲薄弱点和步兵集群。对于日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渗透,他们加强了据点内部的巡逻和警戒,设置了暗哨和预警装置,一旦发现日军特种部队的踪迹,立即进行围剿。
在物资准备方面,白曼君带领医疗人员对药品和医疗设备进行了清点和整理,确保在战斗中有足够的医疗物资救治伤员。同时,对粮食和弹药进行了合理分配,优先保障战斗一线的队员。队员们也积极参与到物资储备工作中,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储存粮食和水,保证在被围困的情况下队伍能够维持一定的生存时间。
在紧张的准备过程中,抗日队伍也面临着一些困难。物资仍然相对匮乏,地雷和弹药的数量不足以完全覆盖所有可能的进攻路线,防御工事的建设由于缺乏工具和材料,进展并不如预期顺利。但队员们没有丝毫抱怨,他们发挥自已的智慧,用竹子制作简易的陷阱,用石头打磨成武器,想尽一切办法增强防御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总攻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每一个队员都清楚,一场残酷的大战即将来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严阵以待,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他们不仅是为自已而战,更是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身后的百姓而战。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抗日队伍已经做好了迎接日军总攻的准备,他们将在这片充满热血与硝烟的战场上,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