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曙光并未带来长久的安宁,日军在遭受重创后,并未放弃围剿抗日队伍的计划,反而迅速调整战略,准备再次发动攻击。
日军新的指挥官接管指挥权后,决定改变战术。他们不再单纯依靠大规模冲锋和特种部队突袭,而是采取更加隐蔽和持久的围困策略。日军开始在抗日据点周围建立多个封锁据点,切断抗日队伍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这些封锁据点配备了重型武器和充足的兵力,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
同时,日军派出小股侦察部队,深入周边山林,试图寻找抗日队伍的秘密补给线和可能的突围路线。他们还利用汉奸和伪军,在附近村庄进行地毯式搜查,没收村民的粮食和物资,防止这些资源流入抗日队伍手中。
在据点内,顾长安和其他领导者已经预见到日军可能的行动。他们深知这种围困战术的危险性,如果不能及时打破封锁,队伍将面临物资耗尽和孤立无援的绝境。于是,他们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孙耀提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打破日军的封锁据点。”李刚则建议:“我们可以先派出侦察小队,摸清日军封锁据点的布局和兵力分布,再制定详细的攻击计划。”
顾长安点头同意:“我们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寻找机会突破封锁获取物资,另一方面要加强据点内部的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会议结束后,抗日队伍迅速行动起来。几支侦察小队悄然出发,他们利用山林的掩护和熟悉地形的优势,小心翼翼地接近日军封锁据点。在侦察过程中,他们发现日军的封锁据点之间有相互呼应的火力网,而且有巡逻队定时巡逻,防御十分严密。
然而,抗日队伍也并非没有机会。他们发现日军封锁据点的物资补给是通过一条相对固定的路线运输的,虽然有重兵押送,但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破绽。
与此同时,在据点内部,白曼君带领大家开展了资源节约行动。他们对粮食和药品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按照人头定量分配。同时,鼓励队员们寻找据点内可以替代粮食的资源,如野菜、可食用的根茎等。医疗人员也积极探索用中医方法治疗伤员,减少对稀缺药品的依赖。
根据侦察小队带回的情报,抗日队伍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们决定在日军物资补给运输队经过的一个狭窄山谷设伏,夺取物资的同时,利用缴获的物资伪装成日军运输队,突袭一个封锁据点,打破日军的包围圈。
行动开始,抗日队伍的伏击小队提前在山谷两侧埋伏好。当日军物资补给运输队进入山谷时,他们首先用火箭筒攻击运输队的首尾车辆,将运输队困在山谷中间。接着,各种武器同时开火,日军押送部队被打得措手不及。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抗日队伍成功夺取了物资。
随后,他们挑选了一些队员伪装成日军,驾驶缴获的车辆,载着部分物资向一个日军封锁据点驶去。在接近据点时,日军守军要求停车检查。伪装的队员们沉着应对,在靠近据点大门时,突然发动攻击。他们用藏在车内的武器和手榴弹迅速解决了门口的守卫,然后冲入据点。
据点内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惊呆了,一时间陷入混乱。抗日队伍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距离战斗。他们利用神秘武器和缴获的日军武器,逐步清除据点内的日军。在战斗中,虽然遇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但抗日队伍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术配合,最终成功占领了这个封锁据点。
这次行动不仅打破了日军的围困,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极大地鼓舞了抗日队伍的士气。但他们也清楚,日军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激烈。在短暂的休整后,抗日队伍继续加强防御,准备迎接日军的下一轮攻击,同时寻找更多的机会,主动出击,为最终的胜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