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队伍在据点内紧张地分析着从日军运输队缴获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显示,日军此次行动规模空前,他们集结了周边数省的兵力,还从本土调来了特种作战部队。日军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抗日据点,同时切断所有可能的退路和补给线。
顾长安眉头紧锁,他深知这次危机的严重性:“兄弟们,日军这次是下了血本,要把我们彻底消灭。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能让他们得逞。”
孙耀握紧拳头:“我们不怕他们!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让小鬼子付出代价。”
李刚也神色凝重地说道:“这次不能光靠勇气,我们要根据日军的计划,巧妙布局。”
于是,抗日队伍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部署。首先,他们加强了据点的防御工事。在据点周围挖掘了更深更宽的战壕,设置了多层铁丝网,还在关键位置埋下了大量的地雷。同时,利用缴获的物资,制造了更多的简易防御武器,如燃烧瓶、简易火炮等。
白曼君带着医疗人员,将医疗区进一步扩大和隐蔽化。他们储备了更多的药品和医疗设备,还培训了更多的队员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战斗中能及时救治伤员。
在情报方面,抗日队伍派出了多支精锐侦察小队。这些小队深入日军控制区,密切监视日军的一举一动。他们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百姓们纷纷主动为侦察小队提供情报,使得抗日队伍能够及时掌握日军的兵力调动、物资运输等关键信息。
根据情报,抗日队伍得知日军特种作战部队擅长夜间突袭和山地作战。针对这一情况,顾长安制定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他们在据点周围的山林中设置了大量的夜间预警装置,如绊索报警器、声音监测器等。一旦日军接近,这些装置就会发出警报,让抗日队伍有时间做出反应。
同时,在山地作战方面,抗日队伍加强了对周边山地地形的熟悉和利用。他们在山上设置了多个隐蔽的观察哨和火力点,这些火力点相互配合,形成交叉火力网,可以有效阻击日军从山地方向的进攻。
在日军进攻路线上,抗日队伍准备采用游击战术与阵地战相结合的方式。一部分队员将在日军行军途中进行袭扰,利用地形优势,对日军的小股部队、侦察队进行攻击,打乱日军的部署,拖延他们的行军速度。而在据点附近,则依靠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强大的火力,与日军进行阵地战。
为了应对日军可能的长期围困,抗日队伍还积极准备物资储备。他们在据点内挖掘了多个地下仓库,储存了大量的粮食、水和弹药。此外,还组织村民在周边隐蔽的山谷中建立了一些秘密仓库,以备不时之需。
在人员训练方面,顾长安、孙耀和李刚亲自指导队员们进行训练。他们针对日军的作战特点,训练队员们的近身格斗、射击精度、团队协作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特别是对神秘武器的使用,队员们进行了更深入的训练,掌握了更多的使用技巧和组合攻击方式。
然而,日军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他们的作战计划。他们通过审讯俘虏和分析之前与抗日队伍的战斗情况,对抗日队伍的实力和战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日军指挥官决定改变进攻方式,采用分批次、多方向的进攻策略,避免一次性投入大量兵力而遭受抗日队伍的集中打击。
日军特种作战部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他们将在不同时间、从不同方向对抗日据点进行突袭。在主力部队进攻前,先利用特种作战部队的灵活性和隐蔽性,破坏抗日据点的防御设施和指挥系统。同时,日军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侦察和封锁,试图阻止抗日队伍获取外部支援和情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进攻日益临近。抗日队伍在紧张的准备中等待着与日军的这场生死较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每一个队员都清楚,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战斗,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日军的行动开始了。特种作战部队如鬼魅般朝着抗日据点悄然进发,而抗日队伍的预警装置也在风雨中紧张地工作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