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朕有要事与你商议,随朕来。”
吕不韦心中一沉,他知道,这可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他深吸一口气,跟随秦王政以及秦王政招点的几位老秦人官员以及几位公子,一起走出了朝堂。
两人来到一处僻静的宫殿,秦王政屏退左右,只留下吕不韦几人。
“仲父,”秦王政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你跟随寡人多年,劳苦功高,寡人一直铭记于心。”
吕不韦躬身行礼,心中却愈发不安。
他知道,秦王政接下来要说的话,恐怕不是什么好话。
“只是,”秦王政顿了顿,语气变得冰冷,“如今寡人已经亲政,有些事情,也该做出改变了……”
吕不韦望着秦王政,嘴唇微微颤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直达头顶。
秦王政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直视着吕不韦,缓缓说道:“仲父,你觉得,寡人该如何处置你呢?”
秦王政的话犹如惊雷,在吕不韦耳边炸响。能在他不知觉的情况下换上商鞅铜像,bing全必然已经被蒙恬王翦等收回去了。
他踉跄后退一步,脸色煞白,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个曾经年幼的君王。
他跟随秦王政多年,辅佐他登上王位,如今却要落得如此下场?
“大王……”吕不韦嘴唇颤抖,想要辩解,却不知从何说起。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大王护法之心,臣感佩至极……”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朝堂上众人,最终落在了秦王政的脸上,“只是……”
“只是商君之法虽好,却也并非完美无缺。”吕不韦语气沉稳,字字清晰,“自商君变法至今,已逾百年。百年之间,世事变迁,民风亦随之改变。若一味恪守旧法,不知变通,恐会适得其反。”
老廷尉闻言,立刻出列反驳道:“丞相此言差矣!正因我大秦恪守商君之法,赏罚分明,令行禁止,方才有今日之强盛。若改弦更张,岂非自毁长城?”他须发皆白,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吕不韦淡淡一笑,并未动怒,反而转向秦王政,躬身说道:“大王,臣斗胆进一言。商君之法,固然功不可没,然其过于严苛,未免失之偏颇。臣著《吕氏春秋》,集诸子百家之精粹,正是为了补秦法之不足,使我大秦法制更加完善,万世长存!”
秦王政目光闪烁,并未立即表态。
他深知吕不韦的权势和影响力,虽已然与其撕破脸皮,但依旧在全里规则之下。
他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规则之下可以彻底将吕不韦扳倒的时机。
殿内气氛再次凝滞,众臣的目光在秦王政和吕不韦之间来回游移,揣测着两位当朝重臣的心思。
王翦不动声色地站在武将之列,他深谙朝堂之道,此刻保持沉默才是最佳选择。
赵高则垂手侍立在秦王政身旁,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吕不韦见秦王政不语,继续说道:“商君之法,重农抑商,此乃立国之本。然如今六国纷争,商贾亦可为国效力。若一味打压商贾,恐不利于国库充盈,不利于我大秦长远发展。”他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将自已的观点娓娓道来。
“丞相所言,老臣不敢苟同。”老廷尉再次出列,反驳道,“商君之法,重农抑商,正是为了防止商贾扰乱国政,囤积居奇,危害百姓。
若放任商贾横行,国将不国!”
吕不韦微微一笑,反问道:“廷尉大人,如今我大秦国库充盈,兵强马壮,这难道不是商贾之功吗?巴蜀之地,粮草丰足,这难道不是商贾运输之功吗?若无商贾,我大秦将士如何能吃饱穿暖,征战沙场?”
老廷尉一时语塞,他并非不知商贾之功,只是他坚信商鞅之法不可更改。
他深吸一口气,正欲再次反驳,却被秦王政打断。
“好了,”秦王政抬手示意两人安静,“此事容后再议。”
他目光深邃,语气平静,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
他转向吕不韦,说道:“丞相一片忠心,寡人自然明白。
只是国法乃国之根本,不可轻动。
丞相之言,寡人会认真考虑。”
吕不韦躬身行礼,说道:“谢大王。”
他心中清楚,今日之争,哪怕换铜像也不过是双方试探的第一步。
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他抬起头,目光与公子高再次相遇。
将闾依旧神色平静,但吕不韦却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相国,”公子高突然开口,打破了大殿内的沉寂,“《吕氏春秋》博大精深,在下也曾拜读过……”他顿了顿,语气意味深长,“其中关于秦法缺失的论述,甚是精辟……”
公子高此言一出,在座皆是一惊。
公子高向来低调,鲜少在朝堂上发表意见,今日却突然开口,而且还是赞赏吕不韦的言论,这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吕不韦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公子谬赞了,臣不过是一些浅薄之见。”“丞相过谦了,”公子高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丞相所言,并非毫无道理。秦法虽严,却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例如,律法过于严苛,缺乏变通,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公子高这番话,看似是在附和吕不韦,实则却是在暗中挑拨。
他深知秦王政的性格,最忌讳有人质疑秦法。
他此言一出,必然会引起秦王政的不满。
果然,秦王政的脸色微微一沉,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
但他并未开口,而是静静地听着公子高继续说下去。
“当然,”公子高话锋一转,“秦法乃是我大秦的根基,不可轻易更改。丞相所言的改革,也需慎重考虑,不可操之过急。”
吕不韦心中暗赞公子高的手段高明,既表达了自已的观点,又没有得罪秦王政。
他笑着说道:“公子所言极是,臣定当谨记。”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将闾突然站了出来,他拱手向秦王政行礼道:“父王,儿臣有话要说。”
秦王政微微颔首,示意将闾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