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垃圾处理点,便正式进入到了避难所的工作区。
首先到达的是加工区,这里是维持避难所设备长期运转的关键。
由6节集装箱组成,长24米,宽7米,共168平方米。
原材料处理、修复受损部件、改装设备和机械制造都会在这里进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中间的车床和铣床。
车床可以用于旋转工件并进行车削加工。
铣床则用于铣削加工,可以加工平面、沟槽、齿轮。
向左看去,是用于钻孔攻丝的钻床。
右边则是刨床,用于刨削工件表面,操作台上还摆放着几块测试用的金属板。
继续往前走是金属加工的双剑客——锯床和剪板机。
它俩负责将大块的金属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为避难所的维修和建设提供基础材料预加工。
旁边还摆放着冲床和折弯机,金属板材在这里能够被冲压、弯折、拉伸成所需的形状。
继续往前,是两台电动脱粒机、两台磨面机和两台真空包装机。
这些机械组成了避难所的食物处理区。
左侧靠墙的位置全部被工具架和工具柜占据了,各种工具被分门别类摆放。
像电钻、角磨机、电锯、电刨、热风枪、电烙铁,这些电动工具都被收纳在里面。
手工具则挂在大块的洞洞板上,各种规格的扳手、螺丝刀、锤子、钳子、锉刀、锯子、凿子、钻头、撬棍,按照大小规格整齐排列。
洞洞板的下方,一共摆放着4个工作台。
右侧靠墙位置,还有10个组合在一起的置物架。
每个置物架上都摆放有30个堆叠在一起的零件物料收纳盒子。
盒子由聚丙烯(PP)塑料制成,分为红、黄、蓝三种颜色作为区分。
里面装满了各种尺寸规格的零部和耗材。
包括螺丝、螺母、螺栓、螺钉、垫圈、密封圈、铆钉、销钉、轴承、滚珠、弹簧、电线、电阻、电容、管件、接头、润滑油、胶水、活塞、阀门等等。
看起来就像是五金店的杂货架。
为了方便寻找,每个盒子上都贴着标签。
找东西的时候,在列表文件里搜索后。
按照标签上的数字,就能快速拿取。
房间角落里还放着一台激光切割机。
虽然功率不高,但拥有高精度切割能力,能让一些复杂的设计图纸落地变成现实。
现在上面还盖着一层布,等待着被启动。
为了避开粉尘,旁边还有几台3D打印机放在玻璃隔间里待用。
另一边的角落则被单独隔出了一个房间,里面摆放着焊接工作台以及各种附属设备。
房间里设置了一套焊接烟尘净化系统,用于收集和净化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穿过加工区的厕所和清洁间,沈存来到了避难所的医疗区。
医疗区由3节集装箱构成,84平方米的面积被分隔成了两个部分。
由于在设计上更多是作为疫病爆发时的隔离病区,因此并没有太多医疗器械。
很大一块空间,都被隔离病区所占据。
在家人可能感染疫病的情况下,潜在感染者会在穿上全身式防护服后进入隔离病区。
隔离病区共有两个通道。
其中一个为入口,共有两扇门。
两侧的门不能同时开启,内部空间为缓冲区域。
病人和看护人员都是从这里进入污染区的。
污染区是病人居住和接受治疗的区域,内部有独立的卫生设施。
下水管道独立运行,连化粪池都是单独的。
离开污染区病房,不能原路返回而是需要走另外一个出口。
出口是一个正方形的空间,被分隔成了“田”字形状,一共需要通过五扇密封门。
每扇门都不能同时开启,看护人从“田”字的左下角开始,沿着逆时针方向前进,关上一扇再打开一扇。
推开第一扇门后,需要先用免洗消毒凝胶进行手卫生,并喷洒酒精消毒液。
随后推开第二道门,此处便是一脱间。
手卫生后,依次摘下防护面屏、脱去防护服、外层靴套、外层手套并扔入医疗废弃物垃圾桶。
随后推开第三道门,此处便是二脱间。
手卫生后,依次脱内层鞋套、内层手套、一次性帽子、口罩并扔入医疗废弃物垃圾桶。
以上三个区域,便属于潜在污染区。
随后推开第四道门,进入缓冲区。
手卫生后,重新戴好口罩,最后推开第五道门,才能重新返回清洁区。
污染区的通风管道独立运行,在开启时能将房间保持在负压状态。
气流会沿着清洁区、缓冲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的顺序流动。
受污染空气也会经过粗效、中效、亚高效的三级过滤系统,最后排到户外。
沈存正在经过的位置是清洁区的外围,这里摆放了两张可移动的护理病床。
旁边的一张诊断桌上摆放着听诊器、体温计、血糖仪、脉搏血氧仪。
靠墙位置还有设备柜、药品柜以及一台冰箱。
各种常用药品沈存都有囤积的习惯,过期丢弃好过生病吃药,所以他从不心疼。
透过柜子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的消毒液、无菌棉签、绷带、敷料。
旁边还摆放着伤口处理工具,如镊子、剪刀、缝合针线等。
墙上挂着2个急救医疗包和1个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便于紧急时刻取用。
整个医疗区内最贵重的东西,莫过于昨天搬进来的那台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已经应用于临床有20多年的时间了,光在丝之国的装机量就已经超过300台。
目前总手术次数已超过30万次,在部分地区还被纳入了医保。
机械臂的精确度非常高,能够执行非常精细的手术操作,大大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误差。
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而且能够执行微创手术。
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其配备的高分辨率3D摄像头,能够提供清晰、放大的手术视野,细致程度远超人眼。
外科医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手术。
原本在手术过程中,机器人只是长期作为一个辅助角色。
实际操作依然由医生操作机械臂进行手术,机器人自已并不能自行进行手术。
但是,随着AI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发展。
前几年,米国斯坦福大学开发出了一套名为“手术机器人神经网络”(Surgical Robot Transformer)的方案。
通过长时间模仿学习医生的手术任务,大幅提高了手术机器人自动执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从此,医学界进入了赛博神医的时代。
沈存手里的这台,就是国内团队基于相同思路开发出的国产版全自动手术机器人。
并且是量产版的样机,为了做测试,同事的电脑里还存有其1.0版本的人工智能模型。
而那台电脑的硬盘,现在也在他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