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彤抬起头,回复道:“不痛了。且已经让郎中看过,说是过些日子,淤青便会消退。”
丹彤的余光瞥见赶牛车的老李,也在帮忙搬东西,她灵机一动,突然高声对刘氏说道:“我担心您不肯借银子给我砌房屋,故而私自拿走了银子。对不住了。不过您放心,银子我一定会尽早还给您的。”
老李闻言,不禁好奇地看了过来。
丹彤笑着向他解释:“我这房屋不是要坍塌了么,故而借了我娘七两银子盖房屋呢。”
老李恍然大悟:“怪不得你舍得买这么多金贵的东西,原来已经备好了砌房屋的银子。”
丹彤微笑着答:“我们自已攒了几两银子,又向我娘借了几两,加上卖野山参所得的二十三两,够我们砌新的屋子了。”
老李每日赶车,载着村民们来返与小林村和云镇,丹彤想着以后盖新屋了,有老李帮忙解释银子的来龙去脉,也避免了村民们的质疑。
卫泉不解地望向丹彤,轻声问道:“你何时向娘借的银子?”
丹彤悄悄地回复:“三日前借的。不过,借的银子已经不在我这里,我撞到额头之前,就被人抢走了。”
丹彤是两日前,撞到额头后才来的。卫泉略一思忖,便知晓原主背着他偷走岳母的七两银子,原本拿着这七两银与人私奔,不成想银子和银簪子都被抢走,她自已却被舍弃在路边。
卫泉面不改色,语气淡淡地问:“是谁抢走了银子?”
“邻村的王五。原本和她说好一起走的,但他抢了她的银子,一个人去外地了。”
“这里有他的家,有他的爹娘兄弟,他总会回来的。”卫泉暗暗咬紧牙根,好你个王五,你要是敢回来,我定会让你付出代价。
这时刘氏走过来,诧异地问:“什么野山参?”
丹彤便把在山上挖到野山参,卖了二十三两银子的事,同刘氏说了。
刘氏听了,打心眼里为卫泉和丹彤两口子感到高兴。
先前卫泉给了丹彤五两又一百文,在商城卖野菜后,买了三两银子,然后在布庄、杂货铺、铁铺等铺子花费了五两又四百文,故而丹彤手里只剩下二两又六百文。
丹彤拿出十五文递给老李,算是用牛车拉货以及帮忙装货卸货的费用。
待老李走了,丹彤才掏出二两银子,放到刘氏手里。
生平头一回喊“娘”,丹彤有些拘束:“娘……我暂且先还给您二两银子,还有五两,我过不了多久,便会还给您的。”
刘氏见丹彤难为情的样子,心里已经消了气。无论孩子长到多少岁,即使到了中年,也都是她的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改正过来就好,犯不着冲孩子发脾气。
刘氏和蔼地道:“我打算两年后修缮屋子,并且在原来的屋子的旁边,紧挨着再建两间,以便给你弟弟娶媳妇。故而我暂时不急着用银子,你们可以先拿去用,两年后再还给我。”
丹彤忙道:“您放心,银子我们够用。”
顿了顿,丹彤又道:“卫泉结识了云镇上一个富户的管家,那富户在县城和其他几个镇,都有酒楼。去酒楼吃饭的,基本上是非富即贵,当然了,菜品自然也十分昂贵。就连一盘野菜都要几十文。
卫泉就是替那管家收购野菜,赚差价。前他正在收购地皮菜,随后会收各种野菌子。所以啊,我们不会缺银子的。
娘,您回去了,让您村子里的妇人们去挖地皮菜吧。您告诉她们,我们的收购价是五文钱每斤,要求干净新鲜。有多少收多少,越多越好。您把收到的地皮菜,第二日让弟弟用推车送到云镇来,届时我们在云镇等着他。不会让他白干活的,我们给他每日五十文的工钱。”
这个朝代的人,普遍对读书人高看一眼,说是卫泉与大户人家的管家相识,不会引起怀疑。反倒是丹彤一个农妇,不便于去结识一些掌柜、采买、管家等。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有这么好的事?!”刘氏很是惊讶,有点儿不敢相信。见丹彤和卫泉一脸认真,她才高兴起来,笑得眼尾的鱼尾纹又细又深。
刘氏笑眯眯地道:“你们放心,我下午一回去,就把这消息告诉村里的姑娘婶子们。眼下地皮菜到处都是,随便捡,只是洗的时候有些粘手。但再怎么难洗,一天十几二十斤还是有的。一斤五文,十斤五十文,二十斤是……一百文!她们要是知道了这么好的消息,还不抢着去捡。
往日里她们趁闲着,便去挖些野菜提去镇上卖,大约每斤卖三文钱,十来斤得卖一个上午,也不一定全部都能卖完。通常只卖出一半,仅仅十几文而已。即使全部卖完了,也才三十文。
但也不需要给岩儿(原主的弟弟)五十文钱。毕竟他也只是把野菜用推车推到镇上而已。村子里的男丁,去镇上打一日的短工,做苦力,也才四十文。”
丹彤道:“您就别和我客气了。村里不太熟的老婶子们去挖野菜,都能赚到一百文左右。更何况我是您的亲女儿。当然了,也不能亏待了我自已的亲弟弟。还有,娘您自已别去挖野菜了,泥泞路不好走,又脏又累,且这季节,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下雨。您就坐在家里帮我们收野菜,也是每日五十文的工钱。不能让您白辛苦。”
刘氏去看卫泉的神情。她和岩儿并没做多少事,一日拿一百文,十日便是一千文,也就是一两银子,一个月是三两银子。丹彤这般贴补娘家,换成谁家的女婿都不大愿意的。
她喃喃地道:“这样不大好吧。”
卫泉急忙接口:“娘,按说,我们早就该孝敬您了。只是前些年,我们的日子过得实在拮据,逢年过节也拿不出像样的礼品去孝敬您。反倒是您没少接济我们。眼下我得到那管家的认可,有赚银子的机会,自然要把之前亏欠您的给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