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李凡终于抵达了姑孰。夕阳的余晖为这座小城蒙上了一层金黄的纱幕,他又搭乘公车辗转来到太白镇下面的太白乡。在这略显宁静的小镇,李凡寻得一个仅需 60 块钱的小旅馆,就此安顿下来。
在旁边的小饭店,他简单地吃了一碗面,那朴实的味道倒也让他的胃感到满足。回到房间,李凡疲惫地躺在床上,从兜里掏出手机,开始仔细阅读关于太白墓的种种信息。
洗澡之后,便开始他每天固定的作业——打坐
当初,爸爸生前曾数次提及,作为歌者,作为武者,作为文化传承者,应当到太白墓一看。在读书的时候,夜以继日的学习占据了他的时光;工作后,身处急诊岗位,又遭遇上司的打压刁难,一年 360 天的加班,使得他始终抽不出空闲。如今已然被逼离开了单位,漂泊无依,不知何处是家。
“太白,诗仙,我来了!”
次日清晨,李凡用过简单的早饭,背上吉他,依照手机中的指引,朝着太白墓前行。
或许是因为并非节假日,李白墓园显得颇为冷清。售票处,一位中年妇女手持手机刷着视频,脸上是漠然的神情。入门处,一个无精打采的保安,百无聊赖地站着。“诗仙圣境”四个字高悬于牌坊之上,在这寂静中显得孤独而寂寞。那牌坊高大而庄重,石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却又难掩此刻的落寞。
穿过牌坊,来到太白碑林。这里,历代文人墨客与诗仙的对话仿佛在碑石间流淌。一块块石碑,或苍劲有力,或婉约细腻,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李白的敬仰与追思。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碑林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为这充满诗意的地方增添了几分神秘。
登上眺青阁,“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放眼望去,李白安然长眠在翠峰嵌崎的青山脚下。郁郁葱葱的青林山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枕在诗仙身旁。面对奔流不息的青山河,河水奔腾的声音似在低吟着古老的歌谣。山青水碧,云淡风轻,李凡那原本无根的心,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景致中,突然不再那么躁动。
步入太白祠,古色古香的建筑,精致的木雕和壁画,无不展现着古代家族文化的遗风。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李白家族昔日的荣耀与辉煌,岁月的痕迹沉淀在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之中。
来到十咏亭,亭中微风拂过,那十首歌咏姑孰山川风物的诗,仿佛能触摸到李白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心灵足迹。那或许是对人生的感慨,或许是对理想的坚持,又或许是对世间万物的深情凝望。
终于,当暮色渐浓,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李凡来到了太白墓前。他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目光凝视着祭台。祭台前面摆放着无数的各种各样的酒和水果,那是后人对诗仙的敬意与怀念。李凡心间回想着李白那丰富而传奇的人生,正好天色已晚,李凡决定在这里停留一个晚上,好好领悟李白诗歌的精髓,让自已的心灵在这片诗意的净土中得到洗礼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