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白色那尾鱼
银白色那尾鱼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银白色那尾鱼 > 第27章 明朝~袁承焕篇

第27章 明朝~袁承焕篇

加入书架
书名:
银白色那尾鱼
作者:
银白色那尾鱼
本章字数:
3400
更新时间:
2024-11-17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末年的袁崇焕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位知县成长为辽东的长城,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1584年出生于广东东莞的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二十三岁时中了举人,三十五岁时终于考中进士。在福建邵武担任知县期间,袁崇焕不仅勤政爱民,还喜欢与人讨论兵法,对辽东边事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进京朝觐,期间他单骑出关,实地考察了辽东的军事形势。回到京城后,他自信地表示,只要有足够的兵马钱粮,他一人足以守住山海关。这种胆识和气魄得到了朝廷的赏识,他被任命为兵部职方主事,并很快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

天启六年,公元 1626 年,那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后金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旌旗猎猎作响,战马嘶鸣,努尔哈赤这位雄才大略的领袖正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坚定地注视着眼前浩浩荡荡的十三万大军。这一支由女真勇士组成的钢铁洪流,即将踏上征程,目标直指辽河以西的宁远城。

随着一声令下,军队如潮水般汹涌西进,马蹄声、脚步声和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他们带着必胜的信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宁远城下。

而此时的宁远城中,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袁崇焕,这位肩负重任的将领,面色凝重地望着城外逐渐逼近的敌军。面对如此强敌,他深知此战关乎生死存亡,但他毫无惧色。为了鼓舞士气,袁崇焕毅然决然地刺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一封激昂慷慨的书信。他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将士们的信任,字里行间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心。当这封刺血而成的书信被传阅至每个将士手中时,他们无不热泪盈眶,心中燃起熊熊斗志。

战斗一触即发!努尔哈赤指挥着大军向宁远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云梯、投石车等攻城器械纷纷上阵,箭矢如雨般倾泻而下。然而,袁崇焕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他巧妙地运用新式西洋巨炮进行还击,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发出一声声怒吼,炮弹准确无误地落在敌阵之中,炸得金兵人仰马翻。

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喊杀声此起彼伏。袁崇焕身先士卒,带领着守城将士奋勇抵抗,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就在战况胶着之际,一枚炮弹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努尔哈赤所在之处。只见他惨叫一声,跌落马下。身旁的亲兵们急忙将其救起,护送至后方。尽管受此重伤,但努尔哈赤依然强忍着剧痛指挥作战,不愿轻易放弃。

经过数日激战,金军伤亡惨重,无奈之下只好撤军。努尔哈赤也因伤势过重,在撤退途中愤愤不平,郁结于心。不久之后,这位曾经威震天下的英雄便含恨离世。

宁远大捷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明王朝,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这场胜利不仅成功守住了宁远这座战略要地,更是辽东战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它极大地提振了明朝军队的士气,让人们看到了抵御外敌入侵的希望之光。从此,袁崇焕的名字成为了民族英雄的象征,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宁远大捷后,袁崇焕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后来又升任辽东巡抚。他采取“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的策略,动员流落关内的辽人返乡生产,使得关外危疆逐渐恢复生机。在他的经营下,辽东防线日益坚固,成为后金难以逾越的障碍。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的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逼京城。袁崇焕闻讯后迅速回师救援,在北京城外与后金军展开激战。他巧妙布阵,最终击退了后金军,解除了京城之围。

尽管袁崇焕一生为大明王朝浴血奋战、屡立奇功,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他最终却落得一个悲惨凄凉的下场。当时的朝廷内部党派纷争不断,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权力不择手段。而袁崇焕恰恰因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耿直刚正的性格成为了众矢之的,遭到了奸佞小人的污蔑陷害。

这些别有用心之人捏造事实,诬告袁崇焕暗中与后金政权相互勾结,背叛了大明江山社稷。昏庸无能的崇祯皇帝未能明察秋毫,轻信谗言,竟将这位忠心耿耿的大将处以极刑。于是乎,在公元 1630 在那个寒冷刺骨的冬日里,袁崇焕含冤赴死。

袁崇焕的离去,不仅仅意味着他个人命运的惨痛终结,更给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带来了沉重打击。他生前精心构筑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局势愈发不可收拾。可以说,袁崇焕之死是整个大明朝的巨大悲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