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兵团编制后的农垦局完全属于自治区管理,刘国华他们所在的团场上级单位被改成了哈管局,下属的农业分场和附近的军马场进行友好合作,一部分家庭搬到军马场队部进行生产劳动,留下的人们继续进行生产劳动,以农场为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周娟所在的农业分场也被改为作业站,还好,周娟所在的学校依然存在,她和老公的工资有保障,不过每个月按时往上海寄钱,保证小儿子的生活开销,暑假雷打不动去上海看望小儿子。
看不到希望的部分农工有的回到老家,有的搬到附近的农村,也有一些技术人员想尽一切办法调到了地方单位。章如君的老婆是隔壁县医院的护士,早早就通过家族的势力把章如军调到县医院工作,完全脱离了哈管局的管理,成为了一名地方工作人员。
改制后的农场,机关单位也像地方单位一样成立了各个行政部门,王璐嘉成为了办公室主任,在下属农业部门工作的老婆,调到了皮革厂任出纳,一家人终于团结在一起。
高考制度的恢复,部分学子有机会进入了大学校门,刘国华任教的高中送走了第一个哈族大学生努力曼,而且还是被录取到北大了。这是本县的光荣,也是红星学校的光荣。
农场不但给这个哈族家庭物资鼓励,还免除了努力曼几个弟弟的学费,以此鼓励。
非常遗憾的是恢复高考制度的时候,1963年——1966年来新疆支边的上海知青,最大的已经40岁,最小的也有30岁,多半都拖家带口,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留下终身的遗憾。
而从1966年开始,平均每年依然有2万人(包括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奔赴新疆,后来这批人多半留在了达坂城和阿克苏 ,成为当地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
新疆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和多个国家接壤,有漫长的边境线,尤其是南疆,一直不太平,1981年4月6日“八仁乡”事件爆发,引起各方部门的注意。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规模事件,但对于当地和整个印度东北的安全事态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引起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件事情的爆发,让部分有门路、有背景的上海知青想方设法回到了上海,形式不一,有的家人有背景,直接给回城知青安排了工作,有的是顶替父母的工作有了饭碗。
此时,刘国华的父母也征求了刘国华和徐梅的意见:“两个孩子已经回到上海,你们两个的意见如何?有没有回来的意思?”
回上海,大多数上海知青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回上海有没有合适的工作?能否养家糊口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况且当时的政策是只接受知青本人,不接受孩子的户口(每家按政策已经允许一个子女落户上海)。孩子不能回上海,怎么办?
回上海,不单单要考虑孩子的问题,还有职业规划:能不能有合适的工作?
王璐嘉的独生子女户口迁回上海后,老婆娘家势力强大,扳回了夫妻两个的工作关系。这种状况毕竟是少数,不是任意一个家庭都能做到的。
此时的刘国华事业如日中天,场部中学的校长;徐梅早已经是场部财务部的主管会计,以她的能力接替财务科长也有可能。
即便父母努力把两个人都搬到上海,会有什么样的职位呢?
进学校教书也有可能,不过上海的教育资源分分钟碾压边疆,能否胜任工作都是一个未知数;还有徐梅,自学成才,又不是科班出身,回到上海未必有合适的岗位。于是刘国华和徐梅决定留在边疆,做一番事业。
周娟小儿子已经回到上海,而自已的婚姻已经一地鸡毛。周娟是个事业型的女人,想把教学任务做好,而老公何大水呢,不但小肚鸡肠,而且还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平时周娟和同事说话多了,他便醋意大发,争吵是不可避免的。
更主要的是家里也没有更好的资源,给她安排工作,周娟也就铁心留在边疆,最起码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养活儿子,养活自已。
政策改变,吴小兰家里再也不受父亲的影响了,母亲和弟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做人,这让吴小兰悬着的一颗心也可以放回肚子里。
按照政策吴小兰小儿子的户口顺利落回到上海母亲那里,弟弟已经考上大学,虽然周末也会回到家里居住,两间房子足够了。有了舅舅的陪伴,吴小兰小儿子成长路上不孤单。
本来大儿子身体就不太好,又是酒后留下的孽种,虽然孙殿军从来没有在乎过,但这个孩子的存在始终是吴小兰食道里的一根刺,吐不出,咽不下,但它时刻存在着。
这边的气候常年平均一度,夏天凉爽,冬天却十分寒冷,再加上居住环境比不上在爷爷奶奶那边,各种因素加持,大儿子感冒发烧引发严重的肺炎,引发了并发症,导致心肌炎,不治而亡。
虽然是孽债,毕竟养育了这么多年,吴小兰还是伤心不已,孙殿军安抚好久,吴小兰才平复下来。只是这么多年吴小兰心力憔悴,身体本来就弱,后来还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欣慰的是刘国华体恤吴小兰,虽然安排了初中的语文课,但课时比较少,她的身体还能承受得了。
随着局势的发展,1981年8月,刚刚解决完沿海地区开放问题的邓公,就将目光转移到了新疆地区。国家刚结束了十年动乱,回归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公带领中央领导干部,前往新疆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基层情况。
经过长达数月的走访调查,当年的12月份,中共中央正式下达文件,要求新疆地区恢复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全体军团士兵集体进行二次创业。
为什么会有如此操作呢?这还要从1949年5月说起,经过中共领导人的努力,新疆地区终于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驻扎新疆地区。
新疆地区远离内地,以农业为主,生产力低下,根本无法满足当地驻军的自给自足,15万军队的消耗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后患无从。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新疆地区有长达5600公里的边界线,占全国陆地边界线的四分之一,广阔的边界线需要保持一定量的军队,保卫中国边境。
于是驻扎在当地的军队开荒造田,自给自足,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在当地站稳脚跟。长达五年的经济建设,让新疆整体焕然一新,于是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诞生了。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兵团建制被取消了,成为了地方国营农场。又因为国家的需要,1981年12月份,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从此这支兵团不属于服役,而是单纯地从事生产工作,这一行为既保证了兵团的统一性,又赋予了兵团人历史的荣誉感。
事实证明:伟人的眼光没有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后,既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也保卫了中国边境地区的和谐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