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两天里,刘国华白天上班,晚上就到招待所陪伴父亲,父子两个促膝长谈,关于事业发展、爱情、亲情,让刘国华想不到的是在异地他乡父子俩竟能如此共鸣!
白天的时候,刘父便在团部周围走走看看,托儿所、商店、食堂、医院、甚至是皮革厂都留下了刘父的足迹。对比大上海,犹如两个世界,大上海的繁华,此地的悲壮和沸腾,时刻冲击着刘父的胸膛,也有了诸多的感慨。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王璐嘉、章如军、徐梅、还有从作业站赶过来的周娟相约一起看望刘父,毕竟离家一年多第一次看到家乡的亲人,惊喜都洋溢在了脸上。
小小的招待所只有两张木制单人床,中间放置着一张简易木桌,桌子上放着两只竹壳暖水瓶,还有两只搪瓷缸子,床尾对应着两把木头椅子,靠门口的地方一张生铁火炉,烟囱沿着门上面的圆洞延伸出去,窗台下的木头洗脸架上放着一只搪瓷洗脸盆,竟然还配了一条军绿色毛巾,角落里的铁皮水壶里存放的是客人一天的用水。
这已经是最高规格的配置,也只有上级领导来视察工作才有的待遇。
几个人的突然到来,小小的房间顿时热闹起来,拥挤也是显而易见的。
男生和女生同样的装束,只是男生们头上多了一顶棉军帽,两个女儿头上围了头巾而已,棉手套仿佛是他们共同的标配。
刘父热情招待几个人就座,坐哪里?几个人既看看我,我看看你始终没有轻易落座。
看到年轻人拘谨的眼神,刘父主动靠近桌子往床沿靠靠,示意刘国华坐在同一张床的另一头,腾出另一张床的位置让其他人就座。
王璐嘉和章如军随意地坐在了另一张床上,此时的徐梅和周娟才略显拘谨地在两把木头椅子上坐下来。
刘国华此时才站起来给大家倒水泡茶,而刘父则一改平日里的威严,慈祥地看向这几个年轻人:男生粗壮,女生也不再水灵,完全没有了上海本地年轻人的模样了!
心疼的眼神在刘父脸上一闪而过,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便开口问道:“你们几个都是华仔的战友了?”
“我和国华是一批分到这里工作的。”搭话的是王璐嘉,一年多的办公室工作,对应上级他早就游刃有余。
“我也是同一批过来的。”章如军略微腼腆一点。
“你俩呢?”刘父对着坐在椅子上显得拘谨的女生问道。
“我也是第一批过来的。”个子矮小的周娟显得十分平静。
“我是第二批分过来的,比他们晚了一个月。”落落大方的徐梅如是说。
……
闲谈之间,刘国华早就把泡好的茶水递给了每个人,招待所的两个杯子递给了周娟和徐梅,而罐头瓶子泡的茶水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了章如军和王璐嘉。接过杯子的那一刻,两个人的眼神仿佛是说:“倒是知道尊重女生呢!”
刘父细心地询问着年轻人的生活状况,又示意刘国华从提包里拿出家乡的特产:大白兔奶糖、蝴蝶酥、茶叶、上海卤鸭……
明白父亲的意思,刘国华拆封了一只卤鸭,并用随身带着的小刀子分割成几大块,当然鸭腿毫无悬念地给了周娟和徐梅,其余的部分则是让章如军和王应嘉解馋了。
在异地他乡能品尝到家乡特产,仿佛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两个女生一边小心地啃着鸭腿,一边互相看着,眼角有液体流出,沿着脸颊往下蔓延,不经意间用袖口遮挡了一下。
也许男生们都是粗线条吧!章如军和王璐嘉却没有那么多的感悟,大快朵颐,满足写在脸上,嘴里还不停叨叨,“好吃好吃”、“家乡的味道”。其实就算在上海的家里,又有几家舍得买卤鸭呢?多半家庭都是单职工家庭,他们来这里之前有的已经待业好长时间了。
看着这些孩子们吃得开心、满足,刘父笑了。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时分,刘父提议:“中午咱们到小食堂吃饭吧!”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都不用客气的,老爸难得来一次,咱们就陪着他感受一下这里的生活。”刘国华赶忙打圆场,也给父亲解围了。
饭桌上,刘父特意点了新疆特产:小炒羊肉、 清炖羊肉、蘑菇汤饭、还有一壶奶茶,一来呢,刘父想品尝当地现有美食,更主要的是想给几个年轻人改善一下生活。
闲谈中,刘父得知他们几个是众多上海知青中留在团场文教、卫生系统中的几个人,而大部分知青都在农业一线时,不由感慨:“无论什么年代,知识都能改变命运。自已若不是有点文化,从战争年代走过来,未必能在某个系统主政一方。”
“你们几个是这个团场里上海知青中的佼佼者,能有今天是你们的文化知识给你们的底气,不要骄傲,还要抓紧时间、把握机会提升自已,将来新生力量不可小觑。”刘父毕竟是场面上走过来的人,见多识广,看问题更长远一些。
这些话不知道别人听进去没有,反正徐梅听进去了,她已经在精进自已的路上往前行动呢!
而周娟倒是很坦然,她所在的学校,目前就她和华老师能挑起大梁,暂时压力还不大。
王璐嘉能写能画,堪称团场“一支笔”,目前精进自已的目标还不明确。
倒是章如军不过是跟着老医生学点皮毛,小问题能独当一面,真的遇到大问题也是束手无策,而他的师傅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军医,外科手术则是一流的。平时多跟着师傅学习,成就也会显而易见。
倒是刘国华,虽然科班出身,又是中学校长,而新安排过来的那个中年男老师才是王者,好像还是名校毕业的,貌似运动下的败将,不得已才到这里的。不但语文教得好,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这是两个人私下交往的时候才了解到的。
应父亲的教诲:
刘国华无论对个人问题,还是事业发展,亦或是将来的去留,都应该有个规划了。
刘父的到来,不但深入了解了小儿子的具体生活、工作状态,还对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更一步了解。他明白,三年以内小儿子是没有探亲假的,也就是说未来的一年半时间里无缘见到儿子。所有的联系,也只能靠书信而已,这让老父亲不由一声长叹!
此次不虚此行,刘父带着满意,带着祝福,更带着牵挂离开了儿子的工作地。
心里默默祝福儿子:自已选择的路,努力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