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山,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实际上,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山,而是一片广袤而复杂的丘陵和谷底地带,由后世伟大国度一路曲折南下,怒江与众多支流环绕其中。这片地域因为其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一片沼泽密布、瘴气肆虐、毒虫遍布的死亡地带,南北绵延近二百里,东西长达四百里。
这里的地势低洼,加上雨量充沛,使得整片区域常年笼罩在潮湿和阴暗之中。沼泽中隐藏着无数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其中,再也无法自拔。而瘴气和毒虫更是这片区域的常客,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每一个踏入此地的人的生命安全。
然而,就在这样一片令人望而生畏的土地上,赵敏和他的侦查分队却完成了一次惊人的壮举。他们历经四十天的艰苦跋涉,期间遭遇了无数次的沼泽暗塘、毒蛇侵扰、野猪、野象的攻击,但全体三百名将士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最终走出了一条艰难的北上之路。
当赵敏回到楠竹国后,他立刻向诸葛亮汇报了这次侦查的情况。他感慨地说:“将军,那里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如果没有主公提供的防毒口罩、雄黄和解毒药丸,我们这支三百人的侦查分队恐怕早就全军覆灭了。”
听到赵敏的汇报,诸葛亮深感这片土地的险恶,但他也看到了希望。他明白,要想实现中南半岛的和平与繁荣,就必须打通这条北上之路,将这片死亡地带变成通途。于是,他立刻着手准备开路大军,决心要征服这片野人山。
经过十五天紧张而有序的准备,诸葛亮亲自率领一万开路大军,踏上了征服野人山的征程。后续还有五万预备役随时准备支援,以确保此次行动的顺利进行。
面对如此艰险的环境,诸葛亮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他们每日只前进二到五公里,然后立即展开道路修筑工作。将士们挥舞着斧头、铁锹等工具,砍掉杂木、清理乱石、填平沟壑。他们用石头堆填路面,最后浇筑上水泥,以防止雨水对路面的侵蚀,同时也防止荒草灌木过度生长而破坏路面。
这是一场历经四个月的艰苦奋战,六万勇士,他们肩负着国家的期望,沿着赵敏等人精心侦查的路线,披荆斩棘,奋勇前行。他们的目标,是建成一条穿越野人山的道路,为国家的战略部署打开新的通道。
这条被后人称为“野人之路”的通道,宽度达到了两米。它由九十四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和三十个途中兵站组成,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这条道路,是六万勇士用汗水和坚韧铸就的辉煌成果,是他们四个月来不懈努力和付出的见证。
然而,就在道路即将竣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挑战打破了原有的平静。诸葛亮的二十万大军,沿着新建成的野人之路浩浩荡荡地前行,却意外地被十几万乌南国大军拦住去路。双方军队在野人山中对峙,紧张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大战一触即发。
在阵前,领兵大将刘越眉头紧锁,他转身向诸葛亮请示:“将军,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动手?”
诸葛亮目光深邃,他扫视了一眼对面的乌南国大军,然后在刘越耳边低语了几句。刘越听后,立刻率领一千精兵上前,与乌南国大军形成对垒之势。而诸葛亮则带领其余大军徐徐撤退,转过一个山谷后,迅速埋伏到路旁的山林中。
刘越站在阵前,大声向乌南国大军挑衅:“乌南蛮子,可敢一战?”他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充满了战意。
对面,一个身高丈二的高大蛮人汉子挺身而出,他手持一支巨大的斧头,怒吼着冲向刘越:“卑鄙的汉人,我来杀你!”这个蛮人汉子名叫乌吐骼,他力大无穷,手中的巨斧舞得虎虎生风。
刘越迎上前去,拨开对方的巨斧,他感受到对方的力量,仿佛回到了当年与黄叙比拼的时候。两人你来我往,激战了十几个回合。刘越依照诸葛亮的计谋,且战且退,引诱乌吐骼率人深入追击。
一个时辰后,大约十万乌南国士兵已经深入野人之路。突然,路两侧的山林中弩箭齐发,密集的箭雨让乌南国大军措手不及。许多士兵纷纷倒地不起,惨叫声此起彼伏。
乌吐骼见状大惊失色,急忙往回逃跑。然而,他的身体却被林中飞来的十几条钩索紧紧缠住,动弹不得。随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七万多乌南国士兵被射杀身亡。剩余的士兵见状纷纷跪地投降,请求宽恕。
诸葛亮见大局已定,从容地发布了命令。他指派朱涉负责收拢那些投降的俘虏,进行有序的整编与管理。同时,他目光坚定地看向赵敏,命令他率领二万精锐之士,对那剩余的五万乌南国士兵发起最后的攻击。
赵敏得令,迅速整顿兵马,以雷霆之势扑向那五万敌军。战斗瞬间爆发,汉军精锐如狼似虎,乌南国士兵虽然人数众多,但在汉军的猛攻之下,逐渐显露出颓势。战斗惨烈而激烈,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最终,乌南国最后的大军也彻底溃败,四散而逃。
趁此大好机会,诸葛亮迅速调整战略,亲自指挥大军将乌南国的国都玛蒙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座坚固的城池,此刻在汉军的包围下显得孤立无援,成为了瓮中之鳖。
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为接下来的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展示了汉军的英勇与智慧。野人之路,这条由六万勇士历经四个月奋战建成的战略通道,此刻也成为了勇士们辉煌战果和坚韧精神的最好见证。
然而,战争并未结束。乌南国国王兀突骨率领残部死守玛蒙城,决心与汉军抗争到底。夜幕降临,但诸葛亮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在每个城门三里外扎下四座大营,将玛蒙城紧紧包围起来。
第二天清晨,兀突骨率军出城约战。刘越挺身而出,与兀突骨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大战三百回合仍难分胜负。这场战斗不仅考验着双方的武艺和耐力,更是一场意志与信念的较量。
第三日,兀突骨又来挑战。然而,这一次诸葛亮却采取了诱敌深入之计。他一方面命令刘越率人将兀突骨围困在城外五十里的一处山谷中,与其周旋;另一方面,他令赵敏、朱涉、方仲三面强攻玛蒙城。
在没有兀突骨的指挥下,玛蒙城的守军显得慌乱无措。汉军攻势如潮,仅仅坚持了半个时辰,玛蒙城便被诸葛亮大军攻破。城中的乌南国士兵纷纷投降,而兀突骨在得知都城被袭破的消息后,也不恋战,直接率领自已的卫队三千余人死战突破丛林军的围困,逃进了西部的茫茫林海之中。
战后,诸葛亮对勇士们进行了嘉奖与表彰,他们的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而野人之路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铭记着那段辉煌的岁月和勇士们的坚韧精神。
随后的二十天,诸葛亮在玛蒙城中度过,这段时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改造治理体系的工作中。他深知,一个地方的繁荣稳定,离不开良好的治理和强大的军队。于是,他先从治理体系入手,优化行政架构,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各项政策能够迅速而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士兵的训练,毕竟在这战乱时期,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地方安宁的重要保障。
在治理体系逐渐步入正轨的同时,诸葛亮还关注着双方伤员的治疗情况。他深知,战争带来的伤痛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的创伤,更有人们心灵上的伤痕。因此,他不仅亲自探望伤员,还调集了城内最优秀的医者,确保每一位伤员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疗。这一举动,深深感化了被俘的乌吐骼。
乌吐骼见证了诸葛亮的仁爱与智慧,他心生敬意,自愿提出去劝降他的哥哥——乌南国国王兀突骨。诸葛亮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神色。他知道,乌吐骼的劝降若能成功,将大大加速中南半岛的统一进程。
十五日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兀突骨负荆请罪,表示愿意举国投降。这一刻,诸葛亮心中充满了喜悦,他知道这是中南半岛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一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精心筹划和仁爱之心。
在兀突骨的带领下,诸葛亮大军成功翻越了野人山西部的崇山峻岭。当他们突然出现在索罗国国都猛嘎以南五十里的河口地带时,索罗国的水军还未反应过来,便在吕蒙巡逻舰的配合下被一举消灭。这一战,诸葛亮大军俘获了大量木船,为后续的战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索罗国是西边孔雀国的附庸国,其国王鲁尔摹见诸葛亮大军势大,心生恐惧,便率领五万人向北逃去。赵敏率军紧追不舍,一直追赶到索罗国边境,并开始在那里建立防御阵地,以防敌人反扑。
至于西边更为强大的孔雀国,诸葛亮心知在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的前提下,绝不能轻易开战。他必须谨慎行事,毕竟战争不是儿戏,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至此,中南半岛五国及三十九个蛮人部落已全部平定。这片广袤的区域形成了一个面积大于包括胶州在内的江南区的庞大行政区域。这里总人口达到四百九十万,他们被妥善安置在十个城池和一百三十个乌堡之内,全部成为归化汉人,开始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
为了这里的长治久安,诸葛亮与徐庶共同请示了邴原,决定从洋州向这里输入一百万人口,同时从这里向洋州输出一百万人口。这样的人口交流有助于加快中南半岛的改变,促进两个地区的共同发展。
徐庶这位洋州总督在完成支持中南半岛战役后,便返回洋州,专注于洋州的发展,并为中南半岛提供必要的援助。在徐庶的治理下,洋州与中南半岛的联系日益紧密,两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
邴原任命刘钊为中南半岛临时总督,负责这片新领土的治理工作。之所以是临时总督,是因为现在的中南半岛区只是高冲战略布局中南亚区的一部分,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变化。诸葛亮则协助刘钊进行中南半岛的治理工作,并主抓军事方面的事务。
在刘钊的主持下,中南半岛的产业、教育、医疗、农业、渔业等诸多行业逐步开设并开始起跑。这片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如今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诸葛亮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南半岛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兀突骨、乌吐骼以及由诸葛亮精心挑选的三百名中南半岛归化汉民的优秀军事人员,一同被送往新都军事学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深入军事理论学习。这是诸葛亮为了提升中南半岛军队整体素质,加强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在新都军事学院中,他们系统地学习了战争策略、军事指挥、战术运用等多方面的知识。诸葛亮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南半岛的军事建设,为未来的战役做好充分准备。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在归化汉人中精心挑选了十万人,加入丛林军。这使得丛林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万,军威大振。在刘越的亲自主持下,丛林军展开了以老带新的严格训练,不断提升士兵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洋州兵工厂的大力支持下,中南半岛区的丛林军在短短四个月内就得到了全面的武器装备更新。新的武器装备不仅提升了士兵的战斗力,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训练热情。士兵们怀着对胜利的渴望,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中。
而中南半岛的农业也迎来了喜人的丰收。第一季的优质稻米产量丰富,让曾经的奴隶们见证了从未有过的丰收景象。他们对民军的统治感到由衷的拥护,因为民军不仅带给了他们自由,还带给了他们丰收的喜悦。
刘钊也适时地利用中南半岛的优质海湾,开始建设十大港口。这些港口将成为未来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也将为中南半岛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他还采纳了诸葛亮和徐庶两位战区大佬的意见,决定在普吉海湾建设大型海军军港。
随着军港的建设完工,吕蒙舰队的二十艘巡逻舰、三艘镇海级巡洋舰和五艘补给舰被部署在普吉军港。这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将负责马六甲水域的安全,并对孟加拉湾及印度洋东部实施动态防御。这一举措无疑大大增强了中南半岛的海上防御能力,也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