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国文化方舟计划的初步框架即将提交,江煜和团队的工作迎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办公室内,几位核心成员围在会议桌旁,进行方案的最终审核。
“江总,这部分关于创作者收益分配的设计,我觉得可以再具体一些,比如按内容类型和地域分层。”顾彦一边翻看资料,一边提出建议。
江煜点点头:“有道理,内容类型的细分能更贴合不同文化背景。我们再优化一下。”
会议持续到深夜,所有人都显得有些疲惫,但气氛中却充满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曙光计划在曙国已经证明了创作者模式的潜力,这一次,曜国的文化方舟计划必须更进一步。”江煜扫视众人,坚定地说道。
结束会议后,江煜回到酒店房间,打开手机,发现学校团队的聊天群里炸开了锅。
赵然:好消息!我们的创业项目入围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决赛!
林天:真是太棒了!我们做到了!
赵然:煜哥,这次离不开你的帮助,要是你在就好了。
江煜看到消息,嘴角微微扬起,打字回复:“恭喜大家!这只是开始,决赛我一定抽空参与。”
一旁的苏念晴发来一条私信:“煜哥,这真是双喜临门啊!星耀计划在曜国顺利推进,学校这边也捷报频传。恭喜你!”
江煜回复道:“谢谢念晴,有你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第二天,江煜接到了吴正源的电话。
“江煜,听说你的学校项目取得了突破,真是不错。”吴正源说道,“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文化方舟计划的核心阶段很快就要到来。你需要更加专注。”
“老师,我会平衡好两边的任务。”江煜答道,“曙国、学校、曜国的事情,我都不会放下。”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不要让自已陷入精力透支。”吴正源语重心长地说道,“记住,学会抓住最重要的事情。”
这句话让江煜陷入了深思。他开始意识到,无论是学校还是曜国,自已都需要做出更加精准的取舍。
几天后,曜国文化部主办了一场“文化之桥”交流活动,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创作者展示作品,并通过现场创作与观众互动。
江煜作为星耀集团的代表,带着团队参与了活动。他们设置了一个虚拟现实展区,观众可以通过VR体验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故事,吸引了大量关注。
一位曜国本地艺术家感慨道:“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语言的障碍,还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其他文化的魅力。”
江煜听后,微微一笑:“文化是无国界的,只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共鸣。”
活动结束后,曜国文化部负责人对江煜团队的表现赞不绝口:“星耀集团的创意不仅技术领先,更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理解力。这正是文化方舟计划所需要的。”
曜国活动结束后,江煜利用晚上时间与学校团队连线,帮助他们准备全国创业大赛的决赛方案。
“赵然,市场调研部分的数据是否最新?决赛评审可能会追问。”江煜在视频会议中问道。
“已经更新了,我们结合了近两个月的行业趋势。”赵然回答。
“很好,但投资回报率的展示还可以更直观一些。”江煜建议道,“用图表代替文字,让评委一眼就能看懂。”
团队成员纷纷点头,快速记录他的建议。
会议结束后,林天发来一条信息:“煜哥,真的感谢你。如果没有你的指导,我们可能很难撑到今天。”
江煜看着屏幕,心里一阵暖流涌过。他明白,虽然远在曜国,但自已依然是团队的一部分。
忙碌的一天结束后,江煜站在酒店阳台上,俯瞰曜国的璀璨夜景。他翻开笔记本,开始梳理自已的计划。
“曜国的文化方舟计划逐渐走上正轨,学校的创业团队也迎来了最关键的决赛。双线的压力让我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但我知道,这一切都值得。”
他停顿片刻,又写道:
“吴老师的话让我意识到,我必须找到最重要的任务,不能被繁琐的事情拖垮。我需要取舍,也需要信任身边的人。”
写完这些,江煜合上笔记本,抬起头,目光坚定:无论是曙国、曜国,还是学校,我都会尽我所能,为自已和团队赢得更多未来。
第二天,江煜召集星耀团队开会,讨论文化方舟计划的最终细节。他提出了一项新的提议:
“我们不仅要输出技术和模式,还要设计一套针对本地创作者的支持体系,帮助他们更快融入全球创意生态。”
顾彦接过话题:“这确实能增强本地创作者的黏性,但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资金问题由我来协调,技术上你们尽快提交需求清单。”江煜果断地说道。
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项计划将成为文化方舟计划的亮点之一,也将为星耀集团赢得更大的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