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闲火了,这次是真的火了,具体表现为走在电影学院的操场上时,也会有人认出他来了。
原本在李闲的预计中,他现在的状况是无论走到哪里,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一定会是张小茸的男朋友。
无论他做什么,拍戏也好或者出席什么活动也罢,甚至不管两人同不同框,所有人对他的印象、描述的第一认知都是张小茸的男朋友,这一认知会持续很久很久。
可现实却与他的预料有所偏差,或者说比他的预计要好很多。
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虽然同样是张小茸的男朋友,但两人间的差距却并未如他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归其原因,首先一点就是张小茸复出以来的歌都是由他操刀作词作曲。歌曲的反响超乎预料的好。得到了广大歌迷以及乐评人的好评。
其次就是他本身也证明了自已的能力,不论是才华还是荣誉,都证明了他配得上张小茸,两人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两人现如今的差距仅仅是财务上的多少,而这点差距,以李闲表现出的能力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追平。
而最后一点,张小茸粉丝的抵制这点,更加出乎李闲的预料,不同于一般的女歌手,歌迷九成都是男性群体。张小茸复出以来,她的歌迷组成绝大多数竟然是以女性为主体,而这一主体对于张小茸恋爱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的看重。
在她们的认知中,自家的姐姐寂寞了,找个好看帅气的小男友多正常啊。而且这个小男友还挺有才的,这简直更完美了。
再加上黄超那篇及时出现的采访新闻,于是这一诡异的,无人受伤的事件,就这么达成了。
这样一来李闲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虽然有所波折,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再加上这里是电影学院,每个学生都有个成为大明星的梦,对于明星本身没有太多的追星情绪,所以他的学习生活倒还算是安稳。
学校的老师虽然偶尔也会多看他几眼,却也没有过多的关注他。
这天上午,照例是两节表演课,同学们各自抽出自已要表演的内容,然后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表演。
李闲的表演属于那种,想让别人相信自已表演的内容,就得先让自已相信。在表演之前先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人物完整的内核,然后将自已带入到内核当中进行演绎。
这种表演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体验派,也是李闲这种野路子所常用的一种流派,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用李闲的表演课老师的话来说,使用这种表演方式的演员,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疯子。
李闲虽然不太相信自已是所谓的天才,但他也不想当一个疯子。
天才说明演员足够专业,疯子则说明演员不够专业。所以如果李闲不能认真的提高自已的水平,那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话,疯子就会是他唯一的结局。
当然说不够专业不是说演技不行。
首先体验派的人演技一般是没的说的。这个不专业,主要指的就是角色的抽离。
之前张柯导演也和他说过类似的话,《人生大事》讲的是一个关于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故事,李闲通过这部电影脱离了之前浑浑噩噩的状态,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甚至是张克在酒桌上经常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但李闲想要在这个圈子里发展,就必然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角色,不可能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的美好。
那时候又该怎么办?
说白了入戏太深,把一个角色诠释好,那是体验派的必修课程,也仅仅是个基础。
这一派有一个巨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有效的抽离。
比起这一派别的要求,也就是演员应主动感受角色的情绪,而不是冷静的替换表现。主张把自已的感情揉入到角色内部成为艺术的一部分的入门标准。更难的地方就在于角色演绎完成之后,怎样把自已和演绎得角色从精神世界中分割开来。
分割的清清楚楚的那就是天才,分割不清楚的,比如爱情戏演一个爱一个,动情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那就是疯子了。
这还是演个爱情戏,这要演一个变态杀人狂?
所以说,脱不了戏那就是极其不专业的表现。
但现在有个挺悲哀的事情,就是很多人都非常吹捧体验派,什么体验派天下无双,别人演什么想什么,他演什么就是什么。
一定程度上这种说法成立,甚至就连导演都喜欢用这样的演员。
可他们却从来不会讨论这种流派弊端该如何处理。
李闲的老师是一个标准的表现派,从不觉得体验派有吹出来的那么牛批。
甚至他觉得让任何一种表演情绪,或者虚构角色凌驾于演员本身的意识之上,对于演员这个职业是一种侮辱。
身为表现派的拥趸,他坚定不一定认为演员要在内心中先构建出人物形象,然后在演出中准确的用自已的表演替换角色情绪。
也就是把一个又一个模板熟记于心,然后随时用随时替换。
二者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最关键的是,演员本身不会受到角色的影响。
我演的时候我就是他,我不演的时候我还是我。
没听说抓个宠物还要当爹供着的。
看出李闲毛病的老师,在课程结束后特意留下了他。
“体验派的优势就是你们可以快速的挖掘角色内心,感觉就像在心里做了个面具一样,往上一戴,完全就成了另外一个人。不像是方法派需要观察,思考,以及长时间的准备,才能把握住角色的细节。这点你挺厉害的。”
李闲被夸的有点脸热,甚至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可就在这时,老师的不过来了:“不过,体验派的演员也挺辛苦的。虽然说导演挺喜欢你们这种演员,但这个流派的弊端你知道吧?”
李闲点了点头。
“知道就行,其实体验派相较于方法派更适合没有基础的人,就比如说你,第一次演戏肯定不会呀,那就会下意识的去模拟,体验感受,然后把自已代入到角色当中去。然后形成一个心理暗示,我就是角色。
这一派入门相较于方法派比较简单,对角色的诠释也比较全面,但它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演的越多,出戏越困难,逐渐的分不清到底哪里是现实哪里是戏中。
然后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让自已神经舒缓下来,从角色当中跳出来回归自我。跳出来了就涅槃重生,跳不出来……”
说着,老师做了个耸肩的动作。
“……有什么办法吗?”
“如果你依然准备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那就一定要记住,第一,不要频繁接戏,每完成一部戏一定要确定完全休息好之后再做考虑。第二就是武装自已的心灵,把自已的心灵填满,比如知识,书籍什么的,还是要看个人爱好,每个人都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