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闲接过了本子,打开一看,本子里面记满了各种简短的旋律,还有零零碎碎的歌词。
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笔记本,竟然记录了张小茸日积月累下来的灵感。
翻开了新的一页,拿着笔飞快的写了起来。张小茸好奇地凑过去,想看看李闲究竟在写些什么。但李闲似乎很专注,没有注意到已经快要枕在他肩膀上的张小茸。
“好了,我把主旋律还有歌词写出来了。”李闲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么快?”张小茸惊讶地问。
“嗯,灵感来了。”然后开始哼唱起刚刚写下的旋律。
张小茸听着,眼睛逐渐亮了起来,她被这旋律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李闲的旋律中融合了传统京剧的韵味和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既新鲜又不失传统之美。
“这个旋律太棒了。”张小茸兴奋地说。说着就要伸手去拿笔记本。
李闲却把本子拿开,说道:“不急,还有一首没写。”
“还有一首?”
张小茸的脸上写满了意外,她虽然知道李闲的创作总是出人意料,但一次做出来两首还是让她非常惊喜。
李闲点了点头,然后又低头开始在笔记本上挥洒着。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镜湖外,茶一盏,还温热。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
他写下来的,是记忆中大魔王谭晶演绎的版本,不为其他,纯粹就是因为太经典了。李闲还特意把流行唱法,与戏腔做好了标注。
李闲写完后,张小茸迫不及待地接过笔记本,仔细地阅读着每一个字。
她的眼睛随着歌词的起伏而闪烁,仿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股深沉的情感和故事。她轻声地跟着旋律哼唱,声音虽小,却充满了感情。
“写的太好了,一会儿你也别在剧组待着了,反正也没你的戏,和我回去把这歌的小样弄出来吧。真有你的,演一部戏,就写一个主题曲。这歌导演如果还不要,那他审美一定有点问题。”
这时,李老爷子也拍完了唱戏的镜头,摘下了行头,连妆都没卸,就顶着一张满是油彩的脸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说道:“刚在台上就看到你俩在底下低着个头,干什么呢。”
“李闲给你们这部电视剧写了个主题曲,我正看着呢。”说着,用手机给词曲拍了张照片,顺手发给了公司的王姐,让她帮忙给李闲注册版权。
“小茸姐,能唱的了吗?”
“看不起谁呢,姐学了多少年青衣了。”
张小茸看着李闲表情似乎是不太相信,果断决定开嗓给他一点小小的,来自大青衣的震撼。
开腔。在听到张小茸仿佛穿透灵魂的声音响起的那一刻,李闲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一声念白,惊艳了时光。
恰好微风在这个时候吹来,张小茸丹唇微启,轻咬住一缕飘过来散乱的青丝。
看到这一幕,李闲仿佛脑海中一片澄澈。许许多多的杂念瞬间消失。
看着张小茸的眼神中只剩下清澈的欣赏。
那种独属于大青衣的美态,真的像一杯醉人的醇酒,只有用心细细的品味,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张小茸那声念白可谓是余音绕耳,就连旁边的李老爷子也满意的点着头。
她有着从小就打下的大青衣功底,再加上顶尖的音乐水平。歌声轻易就能捕获所有人的耳朵。
哪怕是对流行歌曲并不喜爱的老爷子,也静下心来欣赏着。
直到那句“台下人走过不见就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众人眼前仿佛浮现出,整个戏班的演员封死戏院,遍地泼油,用一曲绝唱请侵略者一同赴死的壮烈。
不知什么时候过来的导演,甚至已经双眼泛起了泪光。
世人常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然而哪怕是下九流的戏子,在山河破碎的时候,也不乏一腔顾勇决绝,慨然邀禽兽一同赴死。这便是国之大义!
只可惜张小茸只唱到这里,便不再继续唱下去了。围观的听众无不扼腕叹息。
导演这时赶忙走到跟前,激动的说道:“张老师,这歌一定要授权给我们,它简直就是为这部电视剧量身打造的一样。除了它不可能再有更合适的主题曲了。”
“这您得和李闲谈,这歌是他刚写出来的。”
李闲哪会谈这个,不过他也有办法,不等导演提问,赶忙说道:“这个先不急谈,歌我是给小茸姐写的,等录出来原始版您先听听,咱们到时候再谈授权不迟。”
导演听后连连点头,他只是见猎心喜,一点占便宜的心思都没有。
毕竟剧组的钱是投资方的,又不是他的,花多花少都进不了他的腰包,犯不上给剧组省这个钱。
反倒是签下这首好歌,很有可能给投资方带来超乎想象的收益。
而李闲的小心思就简单多了,就他这个小卡拉米,根本没资格和剧组谈条件,最大的可能是随便给个三、五万就被打发了。
还不是授权使用,而是全版权售卖,到时候这首歌产生多少收益,都和李闲没有了一毛钱的关系。
别觉得夸张,前世的音乐人普遍都是这待遇。只有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寥寥数人,才能享受到稍微独特些的待遇。
写《云宫迅音》的许镜清老师,这水平够高的了吧。
他这辈子收到的第一笔版权费,还是韩寒在2014年因为在电影中使用了曲子,所给的五万元。
某歌唱家每场收入二十五万,唱了四十年,没给过许老师一分钱。
由此可知,李闲歌哪怕写的再好,没有个靠山,只会被人吃干抹净。
而此刻最好的靠山,当然是张小茸无疑了。
而且看架势,她也非常享受给李闲当靠山的感觉。
当然,这一世音乐人的处境没有那么惨淡,版权保护也要得力许多。
可人性都是共通的,能少花钱的时候没人会愿意多花。
同样,能多挣一些的时候,又有谁会不愿多赚一些呢。
于是,李闲和张小茸的眼神就这么对在了一起,然后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