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云之天启大帝
明末风云之天启大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明末风云之天启大帝 > 第62章 三大名马,马政制度

第62章 三大名马,马政制度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风云之天启大帝
作者:
尔东大王
本章字数:
5452
更新时间:
2024-11-18

皇普学堂进行实战技能训练,马术训练必不可少。

农学研究部养殖场也喂养了十多匹西南马,但都是些歪瓜裂枣,要想进行马术训练,这种质量的马匹可达不到要求。

马的寿命一般约为20岁,一般3岁左右的战马,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适应了战场复杂多变喧嚣的作战环境,就能上战场了。

有的战马早已超过寿命极限,仍和主人驰骋沙场,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

马性耐寒而畏热,繁衍生息均受气候土壤的影响,因此中国自古良马均产于西北高寒草原地区。

大明的战马主要来源于大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西域以及塞北草原,西南地区的云贵、滇藏高原地区也养战马。北方马明显优于西南马。

成吉思汗进军欧洲时,只有13万军队,却让列强为之胆寒。除了蒙古人的狼性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外,与优良的蒙古战马密不可分。

蒙古马是一个古老的品种,原产内蒙古草原。

蒙古马长期处于散养、半野生的生存状态,它们不但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常年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高温,冬季能耐得住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正因如此,蒙古马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爆发力和耐力都出类拔萃。

经过调驯的蒙古马,拥有更加强悍的耐力和爆发力,可连续10余天日行50至100公里,短距离冲刺可达到每分钟1公里。在战场上组织纪律性强,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成吉思汗时对蒙古马进行了阉割、割耳、割鼻三轮外科手术改良。

马被阉割之后,失去交配功能,体力就不会透支,永远保持旺盛精力。而且阉割马性格温顺,比较好驯服,不会乱蹦乱跳,战场表现极为淡定。

割耳是将马的两侧耳朵上部用刀子割出一个正V形缺口。割耳马在急速奔跑的情况之下,就不会因为快速煽动耳朵而听不清士兵的命令,更加密切的配合士兵的行动。

割鼻是把战马鼻孔中间的息肉或者软骨直接挖掉,割鼻马在快速奔跑的时候,吸入的空气更多,肺活量更大,呼吸更通畅,就不会影响奔跑速度。

三轮外科手术保障了蒙古战马的耐力、听力和奔跑速度,为骑兵打胜仗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成吉思汗出征时大量母马同行。马奶解决士兵吃饭问题,母马不断生育,替补战死、病死的马匹,生生不息。

蒙古人对蒙古战马的合理利用,助力蒙古人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被称为“马之帝国”。

宝马配英雄,蒙古马成了英雄人物的坐下标配。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时,唱主角的“胡马”就是蒙古马。

数百年来,蒙古马多经张家口输入内地,遍布中国北方。

现代世界公认最优良的马为阿拉伯马和阿哈尔捷金马。

阿拉伯马原产于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骑乘品种,是与蒙古马齐名的两大马种之一,许多名马均含这两种马的血统。也是最漂亮的马品种之一,繁殖能力强。

阿拉伯马吃苦耐劳、跑速快、持久力强、性能优良,遗传稳定,改良其他马种效果突出,与其他马种相比,更容易训练,也更容易饲养管理。

因此,阿拉伯马遍布世界各地,并参与了众多马种的育成过程,许多名马均含阿拉伯马的血统。

中国于20世纪30年代从原产地引入阿拉伯马,现拥有300匹左右。

阿哈尔捷金马产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的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又称“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威武彪悍,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在土库曼斯坦被奉为国宝。国际市场上一匹身价高达上千万美元,欧美的名马大都有汗血宝马的血统。

历史上,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

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大宛宝马。敦煌囚徒暴利长将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大喜,将其称为天马。

为了获得汗血宝马助汉军作战,汉武帝派遣使团,带着一具金马前去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汗血宝马。不料,大宛国王爱马心切,汉朝使团空手而归,金马归国途中又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

汉武帝大怒,派李广两次远征大宛国,将近千匹汗血宝马带回中国,并每年收取2匹汗血宝马作为贡品。引进汗血宝马的汉朝骑兵,战斗力大增。

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中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唐太宗李世民曾御封汗血宝马为千里马,到了唐朝末年汗血宝马仍然存在。

中国的伯乐们擅长相马,但是只管相马,不管养马,因为养马是下等人的事儿。养马人不管系谱、不管饲养环境和技术,加上中国内地的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蒙古马、汗血宝马等马种最终都是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

育种学中优良的马种都是从每一代的马里面选出最优秀的,然后集中起来定向繁殖。甚至母本跟子本、父本跟女本乱伦交配,这样才能把优良血缘集中起来。

经过长期多代选育,就能筛选出优良的马种。而其他没被选中的马,阉割使用,剥夺生殖权。

古代战争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就是骑兵。

培养一支精锐的骑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单就战马的养成就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称霸世界的蒙古骑兵,最鼎盛时期也不过25万。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战马的装备也很重要,比如马鞍、笼头、马嚼子、缰绳等装配也有严格的要求。

凡是马匹充足的时代,比如汉唐,中国的武力最强。一旦战马不足,战斗力就急剧下降,比如宋和明末。

明朝立国后,朝廷将马政事务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建立起最为完善的马政管理体制,这一国策在明朝前期效果明显。

永乐时期,大明马匹数量达到100万匹。战时可组建50万骑兵。朱棣6次北征蒙古,打得曾经横扫欧亚的蒙古人抱头鼠窜。

明代中后期,马政管理体系逐渐衰败,军队如宋代一般无马可用。到明朝灭亡时,居然只有区区万骑。

马政制度衰败主要是因为吏治腐败,导致官方牧场成为利益集团的牟利场,大量牧场变耕地,少量劣马成为套取补贴的工具。民间牧场成为压榨百姓的修罗场,弄得百姓苦不堪言。

进口马匹因为影响到利益集团的利益,缺德官员不断造谣,误导朝廷制定错误的民族政策,阻塞了进口马匹的渠道。

为了利益,三大军马渠道被搞垮,导致大明无马可用。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八旗的战马储备从来不出前三。八旗马匹众多,是北宋最鼎盛时期的近三倍,是五代政权的近20倍,和大多数封建王朝军队比起来,八旗的战马储备都堪称开挂。

但八旗最后竞争的对手是西方列强。由于闭关锁国,八旗的马匹数量和质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八旗的军马没有进行品种优化,战马比不过西方军马,挽马质量更是差得远。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马匹储备超过了3000万匹,可以把其中的数百万匹变成军马投入战场,可动员的军马十倍于八旗。

西方优质挽马的驮载力量超过八旗蒙古马一倍以上,波兰重挽马、比利时挽马、沙俄奥尔洛夫马、法国佩尔什马、英国夏尔马都可以拉着西方重炮前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