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意思是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它常用来提醒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只沉浸在安逸的现状中。例如,一个企业在市场份额领先、盈利稳定的时候,依然要考虑潜在竞争对手、技术变革等因素可能带来的危机,这就是“居安思危”的体现。
在职场中“居安思危”很重要。
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讲,即使你目前在公司处于稳定的职位,工作也得心应手,但市场变化、行业竞争可能使你的技能很快过时。比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文案写作、简单数据处理岗位受到冲击。所以要居安思危,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已的核心竞争力,像学习数据分析工具来增加自已在运营岗位上的优势。
从公司内部环境看,即便现在和同事、领导关系融洽,工作氛围良好,也可能会出现岗位调整、人事变动等情况。你需要考虑如果团队来了更优秀的人才,自已如何保持优势。例如提前和其他部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拓展工作领域,增加自已在公司内部的不可替代性。
而且,所在公司在行业中目前处于优势地位,并不代表一直如此。如果公司业绩下滑或者战略调整,可能会裁员。因此,要居安思危,提前规划职业道路,比如关注外部就业机会、积累人脉资源等。
目前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快速变化的社会。
在科技方面,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席卷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例如,线上会议软件让远程办公成为常态,电商平台改变了购物模式。
经济上,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同时,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共享经济就是新兴经济模式的代表,而传统制造业则需要在绿色低碳等理念下进行改造。
社会观念也在变迁,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多元化和平等。对职业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性别平等意识在工作场所等越来越受重视。
在这样的现状下,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有更多创新和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也需要人们适应变化,避免被时代淘汰。
现在的找工作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如下:
1. 就业竞争激烈:
? 毕业生数量庞大:202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1179 万人,同比增长 21 万人,大量的求职者争夺有限的岗位,使得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普通高校和非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此外,除了高校毕业生,还有大量的社会人员也在求职,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 职场“内卷”严重: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人们不断提升自已的学历、技能和经验,导致就业门槛不断提高。例如,一些岗位原本本科毕业生可以胜任,但现在招聘要求可能提高到硕士甚至博士学历。
2. 岗位供需不匹配:
? 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部分毕业生在求职时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比如一些文科类专业,如哲学、历史等,就业岗位相对较少,而理工科专业中的部分冷门专业,如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在就业市场上的需求也相对有限。
? 区域供需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导致岗位供需在区域上也存在不平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但竞争激烈;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偏远地区,虽然有一定的岗位需求,但由于条件相对艰苦,难以吸引到合适的人才。
3. 企业招聘要求变化:
? 注重工作经验:企业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和风险,更愿意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
? 技能要求全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于求职者的技能要求更加全面和复杂。不仅要求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例如,对于新媒体岗位,应聘者不仅要会写文案、做图片,还要掌握视频剪辑、数据分析等技能。
4. 就业质量问题:
? 薪资待遇不理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对新招聘员工的薪资待遇普遍有所降低。一些毕业生发现,自已的期望薪资与企业实际提供的薪资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在跳槽时,也难以获得满意的薪资增长。
? 工作稳定性差:一些企业由于经营状况不稳定或业务调整,存在频繁裁员的情况,导致员工的工作稳定性较差。此外,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稳定性。
5. 就业观念偏差:
? 职业期望过高:部分求职者对工作岗位、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期望过高,过于追求“铁饭碗”、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市场需求,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 缺乏职业规划:很多求职者在找工作时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已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往往盲目跟风或随意选择工作,导致职业发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