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府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高大的立柱彰显着威严,华丽的帷幔随风轻轻飘动。
董卓高坐主位,不怒自威,上位者的霸气尽显无疑。
杨业气定神闲,身着一袭青衫,身姿挺拔。
面容刚毅,剑眉星目,自有一股英武之气。
他抱拳行礼,朗声道:
“在下杨业,字建成,拜见相国。”
董卓微微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杨业,冷哼一声道:
“你就是杨奉之子吧?”
杨业不卑不亢,朗声回应:“杨奉正是家父。”
董卓靠在座椅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倒是一表人才,你们父子都识大体,不像有些人,划着一艘破船死撑硬撑。”
说完,董卓重重地拍了一下长案,怒气升腾。
杨业缄默不语,心中暗自猜测董卓的心思。
他微微抬眼,观察着董卓的表情。
只见董卓满脸怒容,显然是被那些不听话的关东诸侯惹得极为恼怒。
相国府内的气氛紧张而压抑,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董卓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杨业,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
“咱听说,你到酸枣去了一趟,可有什么收获?”董卓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许褚站在一旁,如临大敌。
吕布则死死地盯着许褚,二人气势较劲,锋芒毕露。
空气中仿佛有雷电窜动,紧张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来。
杨业神色镇定,微微躬身,从容作答:
“相国,实不相瞒,在下的确考虑过投奔关东诸侯。”
“可在见到袁绍之后,便打消了念头。”
董卓微微皱眉,追问道:
“此话怎讲?”
杨业挺直身躯,目光坚定地看着董卓: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怎么可能看得起我们这等出身卑微之人?”
“他们自视甚高,眼中只有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董卓听后,心神微微震颤。
他的脑海中,回想起袁绍横刀长揖的身影。
那个骄傲自负的袁绍,那个敢于挑战他权威的袁绍。
“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一句话掷地金声,震古烁今。
“哈哈哈!”
董卓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震耳欲聋。
他的笑声中带着几分张狂,几分霸气。
袁绍虽为世家大族,但自已也绝非等闲之辈。
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强者才能生存。
而他董卓,就是那个挑战士族权威的强者。
相国府内的众人,被董卓的笑声所震慑,大气都不敢出。
杨业静静地坐着,心中暗自揣测着董卓的下一步行动。
而许褚和吕布依然对峙着,仿佛随时准备爆发冲突。
杨业一脸肃穆,言辞恳切地道:
“本朝失政,天下倒悬。”
“能安危定倾者,唯董公一人耳。”
董卓微微扬起嘴角,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之色:
“足下倒是一个妙人。”
杨业思忖稍顷,接着道:
“酸枣相会,臣下发现联军诸多不和。”
董卓一听,顿时来了兴致。
他身体微微前倾,急切地问道:
“建业,可否详谈?”
杨业拱手一礼:
“愿为董公效劳。”
董卓大喜,高声道:“赐宴!”
很快,珍馐美味、佳酿美酒被一一奉送上来。
董卓热情地邀请杨业对坐。
相国府灯火辉煌,华丽的装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宴席之上。
精美的餐具摆放整齐,美味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周围的侍从们恭敬地站立一旁,随时准备为董卓和杨业服务。
董卓端起一杯美酒,微笑着对杨业道:
“建业,今日你我畅所欲言。”
“你且说说那关东联军,究竟有何不和之处。”
杨业也端起酒杯,微微抿了一口。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详细地向董卓讲述酸枣会盟中联军的种种矛盾与纷争。
相国府内,灯火摇曳。
杨业微微挺直身子,继续道:
“是时袁绍屯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酸枣。”
“袁术兵马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
“关东诸侯看似团结一心,实则互为掣肘,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董卓听着,心神凛然。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杨业,心中暗自惊讶,没想到杨业对联军的布局竟如此清楚。
董卓麾下,有那些最精锐的探骑、信使、细作,四处奔波打探消息。
而杨业仅仅去了一趟酸枣,便能知晓得如此详细。
真是用心了。
董卓微微颔首,沉声道:“建成,继续往下说。”
杨业清了清嗓子,接着道:
“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
“东郡太守桥瑁负众怙乱,陵蔑同盟,忿嫉同类。”
“刘岱帝胄出身,忍他好久了。”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抚掌赞道:
“妙哉!”
此时的董卓,仿佛看到了关东诸侯内部的裂痕。
他心中开始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些矛盾,来巩固自已的地位。
“董公只需密信一封,送往酸枣桥瑁,再透露给刘岱。”
“他必以此为借口,除掉桥瑁。”
杨业的声音沉稳有力,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相国府内,气氛凝重而又微妙。
董卓听了杨业的话,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善!”
他果断地唤来李儒,附耳叮嘱两句。
李儒微微躬身,仔细聆听,频频点头。
同时用异样的眼光探查着杨业,似乎在揣测这个年轻人的心思。
“卑臣一定办好此事。”李儒恭敬地道。
董卓挥了挥手,示意李儒退下。
随后,董卓又举起酒盏,敬向杨业。
杨业回礼,畅饮美酒。
“建成,你尽管畅所欲言,咱绝不会亏待你。”董卓语气中带着一丝欣赏。
杨业微微颔首,继续道:
“冀州刺史韩馥,为汝南袁氏门生。”
“袁渤海心高气傲,不服他很久了。”
董卓发出一声冷笑:
“呵呵,袁本初迟早自取灭亡。”
杨业神色一肃,警惕道:
“袁绍、袁术悖逆,董公要小心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
“万一他们里应外合,洛阳危矣。”
董卓听了这话,心神凛然。
他微微皱起眉头,陷入沉思,片刻后慎重道:
“此事再议。”
此时的相国府,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
杨业口若悬河,将错综复杂的局势,以及未来的走向,剖析得一清二楚。
董卓听得津津有味,对杨业愈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