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便是此处的老大?速速带我去见你们的大汗!”逍遥一脸不屑,仿若那高高在上的神祇。
此时,又有几位彪形大汉走了过来,然后对着起初的那个大汉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我便是你要找的大汗,你是何人?意欲何为?”大汉恶狠狠地瞪着逍遥,那眼神仿佛要喷出火来。
“你就是蒙古大汗?也罢,襄阳之战,你们能否稍后再打?”逍遥的声音平淡如水,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算哪根葱?竟敢与本汗谈条件,你是宋朝的使者吗?”大汉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如同夜枭的啼哭,刺耳难听。
逍遥可不会纵容他,只见他手指轻轻一挥,一道凌厉的剑气如闪电般划过,瞬间将大汉的手臂切了下来。大汉顿时疼得满地打滚,哀嚎声响彻云霄。
那些蒙古士兵如梦初醒,纷纷如饿狼般冲向逍遥。然而,大黑翅膀轻轻一扇,无数道剑气如箭雨般激射而出。
刹那间,一大片蒙古士兵如被收割的麦子般纷纷倒地,惨不忍睹。但他们却如同不知畏惧的勇士,一波又一波地冲了上来。
可惜的是,大黑仅仅挥动了几下翅膀,便将这些蒙古兵打得几乎死伤殆尽。最后剩下的一些蒙古兵,都被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再向前一步。
“怎么?不说话了吗?到底答不答应?”逍遥的脸色愈发阴沉,仿佛暴风雨前的乌云。
那大汉死死地咬着牙关,最后万般无奈地点了点头。
然而,逍遥并未就此罢休,又是一道剑气挥出,大汉的另一只手臂也应声而落,大汉当场晕厥过去。
“记住了,如果让我发现你们胆敢继续攻打襄阳,我定会将你们赶尽杀绝!”逍遥一脸阴森,如同一尊从地狱中走出的魔神,令人不寒而栗。
正当逍遥转身欲走时,另一个大汉走了出来,他一脸紧张地看着逍遥,结结巴巴地说道:“阁……阁下,您……您是要帮宋朝吗?如果是,我蒙古帝国愿意退兵。”
“非也,我只是要求你们最后围困襄阳,切莫动武,他们自然会投降。你倒是有些胆量,你哪位?”逍遥一脸淡漠的看着大汉。
“在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大汉淡淡的说道。
“什么?你是忽必烈?”逍遥再次打量起了这个大汉。
孛儿只斤·忽必烈,大蒙古国第五位大汗,元朝开国皇帝,他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监国拖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的弟弟。
忽必烈完成了成吉思汗统一大陆的遗愿,他在位期间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注重农桑,倡办学校,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罢了,我先行一步,忽必烈,你可记好了,其他地方你尽可随意攻打,襄阳嘛,你就留到最后围城即可。大黑,我们回少林!”逍遥言罢,一个闪身跃上大黑后背,大黑仰头鸣叫一声,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天际疾驰而去。
逍遥才懒得理会那么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岂是他能阻挡的?他可不想阻碍这些天下大事的发展。
没过多久,一人一鸟便回到了少林后山,继而又开始了那百无聊赖的生活。
多年以后,宋朝土崩瓦解,唯有襄阳孤城一座被重重包围,无数王公大臣如丧家之犬般躲进了襄阳城。
其中自然也包括皇帝,只是此时郭靖早已不在人世,他在三十年前就携家带口去桃花岛隐居了。
不过,如今镇守襄阳的却是杨过和小龙女,这对夫妻在此已待了四十个寒暑,如今虽已年过半百,但其容貌却并未有太大变化。
他们还育有一儿一女,并将自身武功倾囊相授。
如今的襄阳城,皇帝驾到,杨过和小龙女皆是一脸厌恶,他们选择带着儿子女儿远走高飞,无意与他们争夺那所谓的权力。
而另一边,逍遥依旧每日百无聊赖地打坐入定,虽然修为毫无长进,但如此一来,时间倒是过得飞快。
只要他一开始入定,若没有太大的声响,他便会沉浸在自已的脑海之中,对外界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也不知过去了多少个春秋,少林的主持方丈都已经换了三任,每一任新继位的主持方丈都会前来拜见逍遥一番。
最为重要的是,他的神识已从一个大碗蜕变成了一个大盆子,覆盖范围更是达到了十余米。
然而,就在今日,他惊觉这个灵泉已然失效,不再有丝毫灵气冒出,大黑在一旁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唉!罢了,大黑,天意难违,我们亦是无可奈何。”逍遥轻拍着大黑,似是在安抚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黑依旧每日晚出早归,每一次都如凯旋的勇士般,带回一堆豺狼虎豹。
逍遥除了每日为大黑烹制美味的烧烤,便是潜心研读少林寺的医术,加上他本来就会医术。
历经多年的知识沉淀,如今的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国手了。
然而,这所谓的大国手,不过是他的自我感觉罢了,毕竟他毫无任何医术经验。
不过少林的医术和自已逍遥派的医术还真是旗鼓相当,现在话又说回来了,当年虚竹是怎么给阿紫换的眼珠子,为什么他不会这招?
不知又过去了多少春秋,一个年轻和尚如一阵清风般飘至逍遥面前,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轻声唤道:“小僧“如静”拜见祖师爷。”
“所为何事?”逍遥一脸狐疑地看着这个年轻的和尚。
“方丈圆寂了,只是方丈并未留下遗言,指明由谁来担任主持方丈。如今,他们为了争夺这一职位,已然剑拔弩张,所以才遣小僧前来,请祖师爷定夺。”如静和尚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逍遥微微颔首,瞥了一眼仍在闭目养神的大黑,便随着如静走了出去。
“祖师爷,您莫非是仙人下凡?昔日曾听主持方丈提及您的事迹,您似乎在一百多年前便已在本寺了。”如静满脸好奇,又略带几分紧张地望着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