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梦华和她的小伙伴们寻找,她们寻找到521位有后人的烈士后人,查无此人的有3位,改迁回所在地烈士遗骸,有21人。有些是武装部县志遗失,村镇改名,以前人用的古老文字,和现代字不同。有些是家族里面很多上年纪长辈都不在了,有些是同辈们也都70多岁。
梦华她们还记得,有一户最大的遗腹子小闺女都85岁了,她就靠在学校附近买点文具用品,攒够了钱,再在爱心人士的搀扶下,走十几里地,去看她爸爸在边境的山区的墓地。
她真的很怕那年走不动了,志愿者不带她去看了。(奶奶给出钱去的),奶奶她就是觉得我还可以走的动,我想要去看看爸爸。他老伴也走了5年了。奶奶的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不想为了她自已,而影响了孩子们,活的相当硬气,要强了一辈子了军。
志愿者们听了老奶奶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决定帮助这位坚强的老人,不仅陪她去看望她的父亲,还尽力为她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奶奶的生活渐渐有了改善。而梦华和她的小伙伴们也受到了启发,他们更加坚定了要为烈士后人们服务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们一起寻找、关爱着每一位烈士的后人,将这份温暖和敬意传递下去。
在帮助老奶奶的过程中,梦华和她的小伙伴们发现,还有许多像老奶奶这样的烈士后人需要帮助。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组织,名为“温暖之家”。
“温暖之家”的成员们走访各地,寻找那些生活困难的烈士后人,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他们组织各种活动,让烈士后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尊重。
随着“温暖之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烈士后人的生活状况。一些企业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为“温暖之家”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烈士后人的帮扶力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烈士后人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而“温暖之家”也成为了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共同为社会贡献力量。
媒体,自媒体也争相报道。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温暖之家”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不仅在国内开展活动,还将关爱延伸到了国外。
一次,“温暖之家”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求助信。信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华裔老人,他的祖父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但由于种种原因,家人一直未能找到他的安葬之地。老人希望“温暖之家”能够帮忙寻找线索。
“温暖之家”的成员们立即行动起来,通过查阅资料、联系当地华人社团等方式,展开了艰苦的寻找工作。经过漫长的等待,他们终于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找到了英雄的墓地,并协助老人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这次跨国寻亲之旅,让“温暖之家”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主动联系他们,寻求帮助。“温暖之家”成为了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纽带,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