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性的做出了这一批水泥,刘平的心中是无比激动的。
不知是不是来自于穿越者的福利,这波特兰水泥之事还是他前世在论坛上和一个网友骂战之事。
迄今为止已经过了不知多少年了,昨日一想便能清晰的出现在脑海之中。
这个发现让刘平很是惊奇,当天晚上是觉也不睡了。
回想起前世的一些资料和图片,竟都能一字不差。
“难道我真的是个天才?”
心中暗道了一句,刘平也就没有多想,便安排起了水泥工坊的生产工作。
在原材料准备充足的情况下,现在厂房之中有五个大窑。
一窑一天可烧三炉,一炉为一百五十斤左右。
这样一来,一天便可产近两千三百斤的水泥。
满足防御体系的建设是绰绰有余了,要是刘平愿意的话,甚至也可以售卖出去一些。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人手充足,整个水泥工坊全力运转的情况下。
仅仅靠着那十几个工匠,人数是万万不够的。
为此,刘平在中午大家吃饭之时来到了流民们住的营地,当场便宣布了招六十个匠人的决定。
一旦加入水泥工坊,一月便可拿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的购买力,可是足够一个三口之家几个月的生活费了。
听了这个消息,新编练进来的流民们当场便兴奋了起来。
“入工坊者,不可随意走动,半年可回家一次”
听到了刘平这句话,人群便有些安静了下来。
要长期和家人分离,这样的工作虽然薪资福利较高,但也不是一般人想去干的。
但流民之中还是有不少的独户的,家中人都在逃难的时候死光了,只有一个人。
此时见有如此好的工作,想也不想的便表示要加入。
因此,没费什么功夫,新招的六十几人便被带进了水泥工坊。
李老汉本来还有些郁闷,此时一见来了那么多的新瓜蛋子。
便是兴奋的自诩为工坊的老人,当然也没少帮助这些新来之人。
随着水泥工坊全力生产,一旁的仓库中迅速堆积起了上千斤的水泥。
这些水泥宛如一座小山般矗立着,散发着淡淡的石灰气息。
为了将这些水泥运往城外的工地,刘平召集了大量人力。
命人每天都要推着装满水泥的小车,艰难地行走在前往工地的道路上。
然而,仅仅走了没多久,卫所地面的泥地便因无法承受如此重压而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坑洼。
大晴天倒算还好,可一到了下雨天的时候,泥泞不堪的地面连走路都费劲。
对于这样的情况,刘平将李信叫到了府中商谈。
不知是不是新君继位的消息刚传来不久,李信的心情看着挺不错的。
对刘平提出了问题,也是一一作答,二人谈到激烈之处,便是拿出了纸笔绘了起来。
“这路是非修不可,要想富先修路!”
再次反驳了李信认为劳民伤财的观点,刘平淡淡的道。
“要想富先修路?”
李信并没有生气,反而是仔细想了想刘平的话。
怎么每次都能从这人口中听出些奇怪的话,细想一下还挺有道理的。
见李信不再表示反驳,刘平便没有顾及了开始了他的建设蓝图规划。
第一步:在城内四门交叉之处修建两条主干道,连通四门。
第二步:将城中空间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军管区、商户区、公共区
其中军管区最大,分为军营、后勤仓库和军管工坊一共占有一半之地。
刘平心中未来的重工业之梦,便要集中在此地。
商户区则占有最小的空间,仅仅为两条沿街的商铺。
所有铺面加起来,共有一百家左右。
最后则是公共区了,卫所之中所有军户的居住之地,以刘府为其中轴线核心。
城中的规划弄好了,城外与主城连接的四处军堡。
有了水泥这一神器的加持,最多一个月之内便可将军堡建成。
刘平想了想,便给四个卫戍军堡起了名字。
北城“定远堡”、南城“镇远堡”、西城“威远堡”、东城“靖远堡”
写到了这里,刘平暂时便放下了笔,目光悠悠的望向了京师的方向。
李信看着的是双眼直放光,见刘平突然沉默起来。
便有些好奇的问道:“大人为何不继续写了,难道是有什么阻力?”
刘平笑而不语,伸手指了指京师的方向道:“新君继位,大明算是有福了!”
李信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然后回道:“早就听闻信王殿下刻苦勤勉,对阉党更是厌恶至极,若是能清除阉党,还真是我大明的福气!”
刘平摇了摇头,心说现在的李信还是对大明朝抱有幻想。
明年三月时分,等到他老爹被崇祯赶回家来。
直到家道中落,受人冷眼相对的时候,李信应该就能懂了。
两人一番长谈,中午又留在了刘府之中一起吃了中饭。
直到下午之时才散去,而刘平心心念念已久的黄三终于回来了。
这次见面,确实与上次有些不同。
只见这黄三驾着一辆马车,身上穿着粗布的麻衣。
活像一个赶马的小厮,哪里有之前三当家的威风。
“拜见大人!”
黄三下车了就是一礼,马车上的众多老幼也相继下车行礼。
看来这就是杨通一家的老幼了,刘平挥手示意不用多礼。
“这位大人,我儿可是犯了什么事?”
一个头发苍白的老妪走了上来,有些畏惧的看着刘平询问。
“大娘,杨大哥并无什么事,他是本官的好友,将你托付与此颐养天年”
想必这就是杨通的老娘吧,刘平撒了个善意的谎言。
“如此便好,给大人添麻烦了”
老妪口中呢喃,又给刘平行了一个礼。
刘平慌忙一把将她扶起,便是主言宽慰。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长叹一声,刘平便是转身离开。
让人给杨通一家人安排好了住处,刘平如同往常一样来到了工地之上。
眼见由于水泥的妙用,一座座新墙已经被砌了起来。
工匠们忙忙碌碌的在添砖加瓦,眼见城墙竣工是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