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颖迅速的收起手机,起身走到门口看了看,冲着在走廊里徘徊的男人招手。
夏颖:卓局,这边。
卓海走进包间,抱歉的向夏颖解释。
卓海:服务员居然把我带错了。
夏颖:没事,我看你走过了门口。来,请坐。
两人面对面坐下。
服务员跟进来,给卓海递上了一份饮品单。
服务员:先生要点什么?
卓海:先来杯水,好吗?你把门给我带上。哦,谢谢你。
卓海看都没看饮品单,直接放到了一旁。
服务员离开带上了门。
卓海:小夏,很冒昧啊,一个电话就把你请出来了。不好意思,有个事想麻烦你帮忙。
夏颖:卓局请说。
卓海:上次碰见你之后,我突然想起一个事,你以前做过我们局的警员心理辅导,后来怎么不做了。
夏颖笑了笑,双手握着桌面上的咖啡杯。
夏颖:心理辅导也是个垃圾桶,你们的病人吧,心理负担都特别重,后来我自已还去做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被辅导。
卓海:对对,这我理解。所以这次,我肯定不让你做这种重体力活儿了。
两人笑笑,夏颖没有接话,只是凝视着卓海。
她再等,等卓海主动说明来意,等着自已能掌握一些主动。
这或许是个能帮到李飞的机会。
卓海:我想了想,还是你最合适。你一定知道侧写师这种活儿吧?
夏颖:这个……在国内也不多吧?就是用心理和行为科学的方式对目标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等等进行分析,刻画目标人的人种啊、性别啊,以及年龄、职业背景、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乃至行为模式等等……卓局的意思是?
卓海:果然是专家。我想请你来做个侧写师。
夏颖:卓局,我没有过这个领域的专业训练……
卓海:侧写方面的专业训练,恐怕现在也只有FBI等少数的几个机构才有。我听说最早的侧写师不过是一个内科医生而已。……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且,我想,小夏你之前经过了审查,跟我们合作过,对我们的工作性质、保密要求都了解,所以还是你最合适,还请你不要推辞。
夏颖:嗯……
夏颖低头犹豫了一下,很快她抬头与卓海的目光对视,微笑着说。
夏颖:我试试看,好不好?
卓海回以了然于胸的微笑。
卓海:好,非常感谢。
夏颖:卓局要我侧写谁呢?
卓海:一个内鬼,一个卧底。
夏颖努力让自已的表情、动作不要在这位在刑侦工作上有辉煌成绩的老警察面前露出破绽。
她的握着咖啡杯的指尖用力到有些发白,不是紧张,是兴奋。
卓海低头,刚要从随身带的包里取出资料,服务员敲门,他又放了回去。
服务员端水进来。
卓海:先喝点水,待会儿我再详细跟你说说。
几分钟后,夏颖看到了用牛皮纸档案袋装着的各种材料。
夏颖越看越心惊,这份材料里的东西远比她和李飞预料的多太多。
夏颖:手机只打过那一次电话?
卓海:对,基本可以肯定他也不会再用了,一直都没有过通话。
夏颖:这个画像的相似度有多少也不清楚吗?
卓海:是啊,律师和办假证的实际上都有些记忆模糊了。到学校门口想看看他会不会来接孩子,也没发现。
夏颖:那孩子呢?
卓海:孩子完全没什么印象,毕竟只是一张小相片。
夏颖:证件的资料应该有些印象吧?姓名、住址之类的。
卓海哈哈一笑,对夏颖的追问不仅不恼怒,反而很欣赏。
这说明他找对了人,夏颖不仅在心理学上有所研究,对犯罪学也有所涉猎。
卓海:这些我都查过了,那办证的不会记这些的,一摞一摞的假证。好像记得姓黎还是粟,也忘了,记不清。后来这办假证的也承认了,就是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从我手里骗到线人费。
夏颖也一笑,把资料整理好放回牛皮档案袋里,还给卓海。
夏颖:墓园的监控画面也太模糊了,没什么价值。
卓海:是啊,目前有用的线索真不多。政治部、办假证的、律师,还有墓园,而且从摄像头来看,那个污损还是被手抹上去的,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那个人是他,不然,也可能就是个探视的熟人。
夏颖:这人够谨慎的,那,画像的相似度可能也要打折扣了?
卓海端起水杯喝口水,很快反应过来。
卓海:你是说,易容之类的?
夏颖:嗯。
卓海:小夏你说说你的看法。
夏颖想了一下,快速梳理刚刚已知的信息。
夏颖:线索太少,比我知道的国外那些案例都少,因为人家一般还有犯罪现场勘测等等。这里头关于心理或者行为的部分也不太多。我先按照推理来讲啊,可能您都已经想到了,那我就是班门弄斧,别笑我啊。
卓海很有兴趣地微笑着点头,用目光鼓励她往下说。
夏颖:其实这些线索的关联性本身并不大,惟一让人生疑的,只有那个涂抹摄像头的动作,但是万一,我是说万一,这个人是恶作剧,或者对被摄入摄像头有恐惧症,又或者他是个小偷呢?而之前的,政治部的算一个,律师和办假证的可以算一个,这些可能都是独立的。又或者,政治部提起的那个,和后面律师、办假证的都是同一个人,这也可能是你们特勤人员中的其他人,他不能忍受这种超大压力的工作了……
夏颖停下来,看着卓海。
卓海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微笑消失了,他还是注视着夏颖。
夏颖提出的这个观点,也是卓海最担心的。
夏颖:所以,出现在傅海文局长墓碑前的那个人,与这个特勤人员,也许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只是您主观上非常想把这些联系在一起,而时间段又让您觉得,这间隔不长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有关那个多年前的特勤卧底的。这有可能是一种强烈暗示下的错觉,属于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叫它“观察者期望效应”。
听完后面这段分析,卓海露出了有些失望的表情。
他以为会得出关于特勤人员或者是内鬼的画像,没想到……
卓海:这么说,被分析的是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