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余安静地坐在阎罗殿后院的亭子里。老者仙气飘飘,缓缓向他说起了程余的前世经历。
说起程余,前世在人间走一趟时还是永乐三年。距他的今生来到人间已历时六百余年。这劫难可谓比当年大闹天宫的孙大圣还久。大圣大闹天宫也不过在五指山上压了五百年而已。可程余因前世犯下的人间之恶,令他在地府苦役十世,若不是后来的程余前世有了幡然醒悟之举,怕是永世不得轮回了。
永乐三年,乃是程余来到人间的前世。此后的程余历尽十世都未再入人间,而是在地府中苦役。
程余前世本家姓陈,其父为其取名陈友德。其意希望他对人友善,修身养性,修炼品德。或读书科举,或继承家业。
陈友德生于金陵一富商之家。其父陈公,单名一个源字,其母娘家本姓名周,嫁入陈家后,称为陈周氏。陈公虽是商贾之人,却不见通常商贾之狡诈。一向以诚待人,童叟无欺。在陈公的用心经营之下,陈家赫然成为金陵城中叫得上号的大商贾。
在商贾经营中陈源可谓春风得意,顺风顺水。唯独一件心事迟迟未了。就是已年过三旬的他,还不曾为陈家留下一滴血脉。这可急坏了陈老太公,也急坏了陈周氏。陈老太公曾不止一次要陈源纳妾,陈周氏也因一直没有身孕,也鼓动着陈源再娶。虽说,鼓动陈源纳妾,陈周氏心中多有不愿。可为了陈家的血脉,她不忍陈家断了香火,也就只好大大方方地鼓动丈夫去再娶了。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陈源却执意不愿再娶。众人不解地问陈源,陈源倒也坦然,洒脱地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家有贤妻,还纳妾实无必要。”众人见陈源如此豁达,也就只好作罢,不愿强求了。
陈源虽是豁达之人,可陈周氏作为陈家唯一的媳妇,全然没有陈源的豁达。她急切地希望能有身孕。不是到寺院烧香拜佛,就是四处托亲戚寻找偏方,寻医问药。许是陈周氏的虔诚之心所打动,又或是陈源为人豁达、坦荡。忽有一日,陈家来了一个道人,见陈源一脸正气,且兼有谦谦君子之态,不忍陈家绝了嗣,便为陈家留下一个生儿的偏方。
说来也巧,陈周氏服用过道士留下的偏方数月,还真就怀上了孩子。永乐三年,陈源终于喜得麟儿。这对于已近不惑之年的陈源而言,算得上是莫大的喜事。陈源终得麟儿之事,最高兴的莫过于陈老太公。看着三代单传的家终于有了延续的香火,心中久久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陈友德百日欢庆期间,陈宅上下一片欢腾,处处张灯结彩,红色的彩带在阳光照射下射出了翠红的颜色将陈宅笼罩。不论是远亲还是近邻,陈源一并请来,足有上百桌宾客。宾客们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好不快活。
宾客们酒罢,纷纷致谢离去。正当晌午时分,一个道士模样的老者姗姗来迟,进得宅来,先是环顾四周,而后向陈源致贺,恭贺陈源喜得麟儿。自从陈周氏得了道士偏方,得一麟儿,陈源不论是对道、僧、尼都心怀敬意。对道观、山门、佛寺也是常怀敬畏之心。
今见儿子百日之时,恰有道士前来,可谓有缘,更是喜上加喜,忙嘱咐下人安置酒宴,好生款待起道士来。
道士俗家姓吴,自幼在武功山中跟随道家大师修道。年届七旬,依旧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真有几分仙气,号空衍道长。今恰逢神游至金陵,见陈宅虽喜气洋洋,却仍存一些阴晦之气。出于好意,便上了陈宅,一观究竟。
来到陈宅后,空衍道长便与陈源攀谈起来,问了其麟儿的出生时日,屈指算了算,面露难色。陈源见状,忙向道长请教:“我儿可有什么劫难?”
空衍道长道:“此子若孩提之期能寄养于空门,待黄口之时再接回家中善加引导,可成人间大器。若引导不善,幼时可无恙,及冠后恐将惹出诸多事端。”
陈源闻得此言,不由大惊失色。忙起身躬身作揖:“还请道长指点一二。”
“贫道言尽如此。陈员外还有何顾及?”空衍道长颇为费解。
陈源知此事隐瞒也无济于事,只好将心中所虑对道长和盘托出。言道因其家三代单传,而他也已近不惑之年才有了此子。陈老太爷对其孙更是宠爱有加,每日必要探视一二,享受含饴弄孙之乐。陈周氏也是对其子爱不释手,生怕有个什么闪失无法向陈氏列祖列宗交代。若真要将小孩送入空门,怕是难以成行。
空衍道长闻罢此言,颇多为难。只好安慰:“如此,也就只好作罢。且看天命如何。”而后请陈源取来笔墨黄纸,在纸上画了起来,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只见道长已画好了数张道符交给了陈源。并嘱咐其找个绣娘绣一个八宝香囊,依旧将画好的符咒折叠成来,焚香烧化,再取一内囊将焚化纸沫装入内囊中,后再装入香囊,让其戴在脖子上。待其及冠后再将其焚烧祷告,或许可保其平安,虽不能显赫身份,也不至祸及他人,坏了陈家门楣门风。
陈源依空衍道长吩咐,急命家中丫鬟去寻得善于刺绣的绣娘为陈友德绣内外两个香囊,又命丫鬟将道长所画之符收好,供奉于祖先灵位之前。一切安排妥当,方回转来陪着道长继续用膳。
道长用膳过后,起身欲离开陈宅。离开陈宅时,再次嘱咐:“要好生引导,循循善诱,切不可溺爱纵容。此外香囊切记于及冠之前不可离身,否则将如水中花,镜中月。”
陈源起身亲送道长离去。离开的道长长吟道:“来时空空,去亦空空。来去空空。心无碍,事无碍,自作孽,犹难活,生时孽,死时受,生生世世永难消。劝世人,莫宠儿,绝忤逆,生生世世好成仙。”